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观点与评论>> 正文

是谁束缚了企业做大

企业报道  2014-01-07 09:16:34 阅读:

  近年,我国一系列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相继出台,民营经济的地位和发展环境有了较大改善。但在实际中,民营经济的“国民待遇”没有得到很好落实,与国有经济、外资经济相比还存在明显差距。有资料表明,民营投资在近30个产业领域存在着实际上的“限进”。在各项公用设施的招投标中,民营企业往往被排除在外,有些企业甚至花高价从其他所有制企业手中去承接“二手”项目。在审批制度方面,不少企业反映手续仍显得过于繁琐。

  融资渠道狭窄,资金缺口限制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据福建省企业调查队的调查,36.4%的非国有内资企业反映资金比前两年更加紧张,从而限制了其进一步发展。当前我国融资体制改革相对滞后,银行体系仍然为国有银行和国有控股银行所垄断。一方面造成金融市场竞争不充分,银行不必通过薄利多销获得利润,而是过多地把金融产品投向风险小、收益好的产业和企业。另一方面导致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体系遭遇壁垒,民间潜在资本向投资转化的渠道严重阻塞。融资体制改革滞后,加之社会信用体系不完善,大量需要资金的民营企业难以得到金融支持。

  企业投资权益没有得到应有保障。尽管民营经济的投资权益保护环境已经取得很大进步,但是“谁投资、谁经营、谁占有、谁支配、谁受益”这一权责利“五统一”的投资原则仍然难以得到很好的贯彻。据福建省企业调查队一项调查表明,仅27.3%的非国有内资企业认为当前合法权益保障制度比较好,比三资企业低12.0个百分点。虽然各地对“三乱”的治理取得初步成效,但投资收益权益仍不时受到侵犯。

  银行贷款成本偏高。中小企业由于内源性筹资不足,银行贷款成为融资主渠道。据福建省人民银行对福建省内648家中小样本企业问卷调查显示,年末企业资金来源总额中“银行贷款余额”占31.5%。此外,84.7%的企业选择“银行贷款”作为其资金补给的主要渠道。45.3%的企业反映贷款成本高。以1年期贷款为例,中小企业实际支付的利息在9%左右,约高出银行贷款利率的40%以上。

  社会担保机构不能满足企业对贷款融资的担保需求。各级政府为中小企业提供社会化服务方面工作还很薄弱,帮助中小企业获得低息贷款、无息贷款和寻找直接融资途径尚存在巨大障碍,成立担保机构为企业贷款提供担保还处于起步阶段,不能满足中小企业的发展要求。

  信用等级低影响了银企之间、企业之间的稳定合作。相当部分民营企业由于内部管理制度落后,财会制度不规范,社会上的信用形象较差。据福建省企业调查队的一项调查表明,信用好坏的依次是国有企业、三资企业、股份制企业、有限公司、集体企业、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仅4.7%的企业管理者认为私营企业的信用较好。民营企业极其有限的信用资源大大缩小了其活动空间。

更多专题
七星大地“群星”闪耀

绿染田野的五月,七星农场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一望无垠的稻田里播种的秧苗展示着现代化大农业的豪迈...

职业经理人的跨国公司应聘记

为了确保获取的信息是准确的,要先设计出能力素质模型,这样容易就其要素设计调查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展开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