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的一生中,尤其在少年时期,如果因为某件事而受到特别大的震动,那么这种震动带来的影响往往是终身的。宋新宇,易中创业董事长,他的一生就因为两件事而发生了转变。
一是1975年他12岁时,河南板桥水库突然决堤,洪水淹没了两个县,几十万人死亡。这场灾难发生在宋新宇的家乡驻马店,“我看到一个村庄,白茫茫的都看不见屋顶。”宋新宇当时参加了中学停课编麻袋、支灶煮饭、装救灾物资空投的行动,灾难中给他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事后查明,这场巨大灾难的原因是文革时水利工程的一个疏忽。从此,他对粗心大意深恶痛绝,从而在6年后迅速接受了德国式的严谨。
多灾多难的河南产生过许多胸怀天下的理学家,宋新宇理想化的念头不仅是从学校老师“我们河南是贫困的地方,需要自己救自己”的教诲中获得,更是从灾难中获得。
宋新宇的父亲19岁参加革命,“文革”中被打成走资派关进大牢,别人惟恐避之不及,父亲当公社书记时手下的一个炊事员老于伯挺身而出,不仅收留了宋新宇,而且视为亲子,这段人生经历对宋新宇也是刻骨铭心的。
天灾人祸给宋新宇上了人生第一课。
德国17年影响深远
1979年,16岁的宋新宇以河南省高考理科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数学系。“一般人看数学往往是严密的科学逻辑而已,其实数学最迷人的是解决问题的方法,疑难从正面经常无解,但是通过迂回可以得到解决,这种创造力给人非常大的快乐,对我现在的工作更是影响深远。”
进入北京大学后的第一年课程还没结束,国家要选派一批大学生到美国、日本和欧洲培养。宋新宇有幸被选中。而后,经过14个月的德语培训,1981年,18岁的宋新宇作为中国与西方隔绝30年后第一批公派留德学生,走进了德国科隆大学的校门。在德国一呆就是17年。
宋新宇的导师是科隆大学政治研究所主任瓦特因,他是德国战后改变了德国经济的“德国社会市场经济”学派的米勒-阿马克的嫡传弟子。宋新宇的毕业考试成绩在上千名毕业生中名列前10名,而他所作的毕业论文《计划经济不可能成功》大获导师的赞许,被德国出版社出版发行。
毕业后,他因为成绩优异获得了德国雇主协会提供的奖学金,得以继续攻读经济学博士。
1990年,10年的寒窗苦读后,宋新宇拿到了博士学位。经过努力,他去了德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银行之一德意志银行。
罗兰·贝格国际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是欧洲最大的咨询公司,上世纪90年代初,他们考察中国市场后认为管理咨询在中国潜力巨大,决定到中国拓展业务,宋新宇当时被作为稀有人才挖了过来。1993年,他成为罗兰·贝格公司第一个中国员工,并一直做到中国区总经理、董事,成为进入德国公司最高领导层的第一个中国人。
就在功成名就之时,宋新宇却做出人生中又一重大选择:回国创业。
1997年,宋新宇带着夫人和两个孩子回到了北京。一个远洋集装箱把他们在德国的家搬了回来,其中一半是书。
宋新宇说当年他们先后有3批学生大约300人赴德留学,但目前只有10%的人回国。回国后,他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回来的同学竟然没有一个想再回到德国去的,尽管他们可以随时回德国,而且他看到回来的同学都是最优秀的。
拒绝5个亿的生意
资历足够骄人,但宋新宇并不愿意把自己归入精英阶层,“我喜欢的是平民,我的客户也是平民,跟他们平等交流,我特别有成就感。”
1999年,宋新宇创办了“易中创业”,他想把自己多年做咨询的一些感悟写下来,出成书,“我觉得自己有资格做这件事。”后来发现这样做周期太长,他还得养活公司呀,于是他们与德国的出版社合作,出了不少管理方面的书,到现在这些书仍旧畅销。慢慢地,就有客户或读者反映,这些东西虽然好,但是是国外的,能不能给我点儿结合中国实际的东西?这又促使他们想到做培训,开公开课。一开始做培训时,也是很笼统的,因为不知道客户需要什么,在不断地交流沟通中,一些好的课成为公司的经典教案,他们又把它做成VCD,销售给目标客户。
与过去不同的是,原来在罗兰·贝格,宋新宇做的都是大生意,上百万的大单子,而这一次他却把目光锁定在中小企业上。就在大多数咨询公司都把眼睛盯着联想、海尔等大企业的时候,宋新宇偏偏拒绝超过5个亿的企业,“不做大企业的生意,不是我没有能力,大企业要的是很特别、很个性化的东西,如果我钻进去,花上1年时间也能拿出漂亮的活儿来,但我就不能为别的企业服务了,其社会效应大不相同。”“我是一个比较理想主义的人,最初留学时就想回来当老师,这种想法就像种子一样,不断生根发芽长大,离开罗兰·贝格就是为了做自己想做的事,我一点都不后悔。”
过去,他做咨询是一对一,一年顶多十几个客户,现在是一对多,到目前他们已经积累了10万个客户,这些客户大部分是企业的老板和高层管理人员,而每家客户的平均规模大概在200人。“如此说来,我就是在帮助上千万的人,这与在罗兰·贝格的感觉完全不同。”
宋新宇说,其实中小企业碰到的问题都有些相像,最典型的问题就是方向问题,方向错了,就等于白干,而选对方向可以一对百对,这就属于战略问题。仅仅选对了方向,企业可以没问题,但不能持久,因此第二个问题就是管理问题。而第三个问题——营销,则是企业的永恒话题,这些内容也成为宋新宇最经典的三大课程:战略——“企业成功的八大原则”,管理——“有效管理者的八大工具”以及今年刚推出的“营销久赢的八大方法”。
在宋新宇接手的案例中,有一家中关村的公司,过去的主营是卖电脑,但这些年电脑越来越难卖,公司业务年年下滑,“我们一直帮助他们转型做IT服务,一开始也挺难的,因为卖电脑和做IT服务完全是两码事,不过他们坚持下来,最终成功实现转型,”现在这家公司已经是国内最大的民营IT服务公司,每年的速度增长都在100%。
对中小企业来说,最主要的是有了钱以后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尤其是不该做什么。宋新宇说,山东有一家肉鸡生产出口企业,前些年就赚了1亿元,在当地也算非常有钱了,当时,他的同行中有不少人,不是去搞房地产,就是建个纺织厂、塑料厂,宋新宇告诉他们一句话:专注做肉鸡。到去年这家企业已经做到20个亿,他的老板对宋新宇说:“幸亏当初听了你的话。”因为他身边做房地产的赔了,开纺织厂的倒了。
宋新宇说这种成就感不是他原来在罗兰·贝格能够得到的,“因此我特别喜欢自己的工作,在易中,每天我都是第一个到办公室的人。”
和身边的中小企业一样,易中也在茁壮成长,每年的增长速度都在100%以上,但宋新宇并不满足于此。他说,与收入相比,他更在乎的是客户量。“中国现有2000、3000万家中小企业,而我们的客户量才10万个,连零头都不是,换句话说,我们还什么都没做,对我们来说,市场不是问题,关键是你的内容是不是中小企业最需要的。”
清醒的理想主义者
在创业的过程中,宋新宇说他常常感到一种沉重的压力:我们企业所拥有的先进的管理知识和管理理念太少了。特别是那些极具活力的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他们的确需要一位高明的“医生”来为他们“换脑”。“我一生的梦想就是尽可能传播管理知识和理念,传播给尽可能多的中国企业。我感到这就是我的责任。”
自从推出了成功战略培训课后,不断有人打来电话或写信询问他什么时候出新的作品,对此宋新宇却非常犹豫,“我坚信的原则是少就是多。如果说《成功战略》是一个成功的话,我相信是我始终遵循了我一直在讲授的原则:少就是多。因为我没有贪心做太多的事情,而是专心把一个课程做好,所以它才有足够的内涵。”并不是宋新宇不喜欢钱,而是他更在意如何能尽自己最大的可能帮助中国的企业安全走向成功,甚至成为世界第一。这在一般人看来难以理解,但在漂泊海外17年的宋新宇心中,没有什么东西能比“向中国企业传播管理知识”更让他视为“吾辈使命”。
为了丰富培训内容,现在宋新宇将更多的精力放在研发上,今年他们又新推出了人力资源管理、生产管理、销售团队管理、税务管理等一些新的培训课程。
“中国最成功的战略专家”——这是2002年7月3日德国最大的财经日报《商报》对宋新宇的评价。一向以严谨著称的德国人这样称赞一个中国人决非偶然。罗兰·贝格国际管理咨询公司创始人、董事长罗兰·贝格就对宋新宇赞赏有加。他在为宋博士新书《赢在战略》亲笔捉刀的序言里写到:在古代中国,学识渊博或精通兵法的长者被其弟子尊称为“先生”。所谓先生,集专家、顾问和教师于一身者也。如今这样的多面手相当罕见。通常的情形是一个人只是熟悉本行业的专家,企业家或经理人就是如此;或者在顾问生涯中有所建树;而大多数大学教师,即使水平很高,也从未真正有过企业工作的经历。但宋博士却是难得的例外……在企业战略管理领域,宋博士是一个现代的“先生”。对此,我作为他昔日的“导师”,也自然有理由感到自豪。
宋新宇有一个理想:“我希望40年后,当我已经老的时候,还有很多中国企业在说,曾经有一个叫宋新宇的人帮助过我们的企业,我们获益匪浅。这就足够了。”而每次说这话的时候,宋新宇都是一脸自豪。其实,在易中公司成立后的6年多时间里,已经有许多企业在宋新宇的帮助下起死回生,或者以每年100%、200%的惊人速度成长着。他的《企业成功的八大原则》VCD课程引领无数企业安全地走向成功;他的《宋博士论战略》研究报告为众多企业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战略模式和“赚钱门道”;他的“流动大学”让许多并没有太多资金的企业也能拥有自己的管理大学,而且得到更加实用有效、针对性极强的培训……
给人的机会多了自己的机会也多了
在销售上,宋新宇大胆实行了产品免费试看的方法,也就是说,无论在哪儿看到他的产品,都可以拿回家,有4周时间体验,看有没有这个价值或者更简单,只需填张表格,他们会把产品特快专递送给客户,客户同样有4周的时间做决定:购买还是退货,如果客户暂时不想购买,直接把货退给他们就行了。
这种做法是否太冒险?
谈到这里,宋新宇聊起了他在德国求学的一段经历。德国有一位获得过诺贝尔奖的经济学家专门研究“博弈论”,宋新宇听这位导师的课深受启发:人们相处交往无非几种模式,能否合作?能否成家?能否成朋友等等,而这些交往成败取决于最开始时的态度。刚开始信任,后来就慢慢发生变化,变得越来越信任,“如果我先不信任你,就像大街上买卖东西,先是基于不信任,那么要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反过来,我走出这第一步,我先信任你,那么做生意的空间会大得多,也能够做得大。”每当有客户、朋友问宋新宇怎么敢这样做?人家拿走你的产品不退怎么办?或者复制一下再退回来怎么办?宋新宇的标准答案是:你想想你周围的人,好人多还是坏人多?
事实证明,真正恶意欺骗的坏人只是少数,大约占5%,中国人不像大家想像的那么坏。对此,宋新宇的感受很深。“因为只要对方需要我们的产品,我们都是快递过去,保证快速、保证质量,很多人都非常感动,中国人被骗惯了,他们觉得我们这样做不大可能,所以很多人在给我们的反馈中说,他们感到非常震惊,VCD课程没看完,他们就付了钱。”
宋新宇说,他创业如果不是基于这种信任,公司现在可能还是个小摊子。“给人的机会多了,自己的机会也多了”。
因为业务的独特性,宋新宇因此发现了一些比较有趣的事情。他在德国也有合作伙伴,作为对比,中国现在的诚信度比德国高,为啥?宋新宇得出的结论是:德国的经济现在处于箫条期,中国的经济处于上升期。如果条件允许,“好人”“坏人”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好人”“坏人”的差距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经济背景,所谓“人穷志短”。
而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也在筛选客户,用宋新宇的话说就是“寻找好客户”。两类人都是他们的好客户:一类是付了钱的,一类是退货的。因为后者信守了承诺,是可信的,他们下回还会再给他寄教程,“基本上到第二、第三次人家就会买东西了”。
拥有浪漫的事业
宋新宇比他的实际年龄要显得年轻,他笑言,可能是工作快乐的原故。
他做这件事情,不仅是因为这件事情有美好的前景,更重要的是他觉得自己有一种成就感,而且这是他喜欢做的事。就像一个老外曾经说过的那样,如果你想快乐几分钟,你就去抽烟;如果你想快乐1个月,你就结婚度蜜月;如果你想终身快乐,就找一件你喜欢的事情,是这一辈子都可以做的。
他认为,企业最大的财富不是看得见的,而是看不见的,也就是无形资产。无形资产中最重要的一块就是客户。创业6年,宋新宇最自豪的就是积累了10万个企业家的客户。“客户的价值体现在对我公司的忠诚度上,体现在关心我们的新产品上,抱怨我们出新产品速度慢……我要出对得起客户的产品,才对得起客户的忠诚,这是我最大的财富。”
在听完宋新宇的课后,广东一位企业家说,“如果我早两年听您的课,就不至于把前些年挣到的两三千万乱投资而失去。”山东一位企业家当场决定放弃了一个上千万的新项目,仍专注于自己的本行。也许正因为此,宋新宇的许多理论被企业家们奉为“真知灼见”,他三天的培训也被称为“改变命运的三天”。对此,宋新宇非常低调,“我不太相信我个人在这些例子中起了什么作用,但我相信知识的力量。”
然而,因他成功的企业家们没有忘记他,他们通过各种方式表达着自己的感激之情。重庆“谭木匠”的一位副总邮来了一大包各式各样的木梳,“我们公司女同事比较多,我让她们分了”。青海一家酒厂邮来好多瓶药酒,“他们说我辛苦了,让我补补身子”,提起这些,宋新宇如数家珍,脸上洋溢着自豪与快乐。
厦门一家企业的老总三番五次打电话邀请宋新宇,言辞极其恳切,“带多少朋友都行,吃住玩游,费用我全包了,就是希望能有个机会表达一下对博士的谢意”。去年夏天,当他真的带着一大帮朋友和全家老小到了厦门,果然受到了“总统”般的礼遇。这位有着上亿身价的老总跑前忙后,全程陪同,热情得让人难以相信。“那次我真的很感动。能够踏踏实实为他们做些事情,这就够了。”
生活中的宋新宇是个平和不张扬的人,他从来不太关注繁闹浮华的表象,对许多人渴盼的名利也看得极淡。以他在中国管理界的影响和地位,他完全可以与鲜花和掌声为伴,但他拒绝这些诱惑,始终隐在幕后,默默地继续他苦行僧般的传道。
这就是宋新宇及他追求的生活,而这也是他的快乐所在。在宋新宇看来,“找到好的企业,和他们一起变老,这是最浪漫的事。”
绿染田野的五月,七星农场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一望无垠的稻田里播种的秧苗展示着现代化大农业的豪迈...
为了确保获取的信息是准确的,要先设计出能力素质模型,这样容易就其要素设计调查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展开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