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专题>> 正文

汪海与民族双星

企业报道  2014-01-06 09:56:32 阅读:
核心提示:美国一家杂志曾发表一篇文章说,在美国市场,中国的双星是个奇迹,平均每12个美国人就有1个人穿中国双星生产的鞋子,一个中国民族工业的品牌在竞争最激烈的美国市场上能够取得这样的经营业绩是罕见的。

  美国一家杂志曾发表一篇文章说,在美国市场,中国的双星是个奇迹,平均每12个美国人就有1个人穿中国双星生产的鞋子,一个中国民族工业的品牌在竞争最激烈的美国市场上能够取得这样的经营业绩是罕见的。

  “双星成功的法宝是什么?”双星集团总裁汪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回答:“我们成功的法宝是抓住了一个牌子,一个由中国人自己创造的名牌。”

  名牌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实力的象征,代表了国家先进的生产力。从某种意义上讲,名牌体现了国与国之间经济实力的较量。因此在汪海看来,只有创出在国际市场上站得住脚的世界名牌,中国的企业才能在国际经济舞台上立于不败之地,中华民族才能不断强大起来。

  双星品牌是我国民族品牌的一个杰出代表。经过20多年的改革发展,如今的双星,从单一制鞋的微利企业发展成为鞋业、轮胎、服装、机械、热电五大支柱产业和包括印刷、绣品及三产配套在内的八大行业综合性特大型企业集团,创出了中国人自己的民族名牌。

  让中国女排穿上中国双星鞋

  市场经济是品牌经济。“名牌是市场经济中的原子弹”。汪海在创业之初就悟出了这一点。更为难能可贵的是,面对20世纪80年代洋品牌大举进入中国的态势,汪海较早提出了“创中国品牌就是最大的爱国主义”的思想,并把创造中国民族品牌的重担自觉地担到了自己的肩上。

  1986年前后,正是中国女排以昂扬的斗志在世界排坛上连连夺冠、取得辉煌战果的时期。汪海虽然不是球迷,但凡是中国女排出战的世界大赛,他都必看。

  当汪海看到中国女排姑娘们脚上穿的竟然是日本“美津浓”鞋时,他顿觉一股刻骨铭心的内疚涌上心头。汪海感到这是中国“鞋匠”的耻辱。咱中国人站着不比外国人矮,躺着不比外国人短,他们能做到的我们为什么做不到?!

  在一次厂领导班子会议上,汪海将自己憋了一肚子的话统统倒了出来:“女排姑娘们奋力拼搏,给咱中国人争脸,却要穿人家日本人的运动鞋。这说明啥?说明咱们无能!我就不信,他们能做到的,咱中国人就做不到;我就不信,我们堂堂中华民族有几千年的鞋文化历史,如今倒不会做鞋了!我们双星人一定要创造自己的名牌!”

  从这一天起,汪海就暗下决心,将复兴民族鞋业的责任揽在了自己肩上。

  汪海打响的第一枪,就是要用100天时间建一座高档运动鞋分厂,向国庆节献礼。9月28日运动鞋分厂提前建成投产,他们首先研制成功了高级专业排球运动鞋,并且还专门为女排特制了一批红色排球鞋,以表达职工们的敬仰之情。

  深秋季节,汪海喜滋滋地背上鞋,代表双星人进京向女排赠送礼物来了。

  只见这位青岛大汉热心地背来鞋,还一双双地摆出来,边摆边念念有词:“这是铁榔头郎平的,这是二传手孙晋芳的,这是梁艳的,这是……放心吧,我们全是按照她们脚的尺寸特意制作的。”

  女排管接待的同志微笑着望着这一幕,颇有意味地婉言谢绝道:“感谢你们对女排的支持。但是国家体委有明文规定,不准任何单位和个人向中国女排赠送任何礼物,更不允许做广告性的宣传。”

  汪海脸上的笑容渐渐凝固了,他双眼习惯性地一眯,说道:“我们双星的鞋在市场上不是卖不出去,而是我这个鞋匠看着女排穿外国鞋夺冠军,心里难受。我们全厂职工心里都难受。你知道吗?为了赶制这些鞋,我们的工人整整苦干了100天啊……”

  他的真诚感动了女排,他们破天荒地接受了双星人的一片心意。邓若曾、胡进、郎平等人赶来高兴地和汪海握手并与他一起合影留念。

  中国女排的姑娘们终于穿上了双星鞋驰骋疆场,还特意委托袁伟民专程到双星赠送签名排球。

  继排球鞋后,汪海又上了足球训练鞋生产线。这两种运动鞋都先后成为企业的拳头产品,荣获国家银牌奖。不到两年时间,“双星”运动鞋以其质优、价廉畅销国内市场。全国16支甲级女子排球队都将“双星”排球鞋确定为专业用鞋。

  为国货筑起“希望工程”

  1996年5月,中国大地掀起一股崇洋热,许多中小学生身穿阿迪达斯,脚踏耐克、锐步,这还不算,喝可口可乐,吃汉堡包,耳朵上戴的是日本Walkman!更让人担心的是,这些孩子们大都以高价消费洋货而自豪!据一位青少年工作者讲,有的孩子积攒起长辈给的压岁钱,舍不得买书,甚至舍不得买自己喜欢吃的零食,而买一双进口鞋或一件外国的T恤衫却一掷千金,毫不犹豫。

  1996年“六一”国际儿童节前夕,一直率领双星人为创造中国的世界名牌卧薪尝胆、奋力拼搏的汪海,振臂高呼,为中国名牌产品击鼓呐喊。

  双星集团斥巨资成立“中国名牌希望工程”奖学金,对那些学习优秀、有见地、有思想、爱祖国、爱民族的少年儿童给予奖励,并联合国家有关部门在全国中小学生中开展“如何支持和爱护中国名牌”的大讨论活动,向全国的青少年宣传中国名牌的创业史,帮助孩子们从小树立以国货为荣的民族自信心,关爱中国名牌产品和民族工业的发展壮大。

  这项活动在全国各地的中小学生当中引起强烈反响,数以万计的青少年给双星和汪海寄来热情洋溢的信件。

  一时,双星刮起的“爱我中华,用我名牌”飓风迅速席卷全国,在全国引起广泛关注,工人、农民、机关干部、大学生、解放军战士纷纷参加到讨论中去,多家报刊也纷纷参与到这场大讨论中。媒体的介入,使得汪海再次成为新闻焦点人物。在回答记者们几乎同一的问话——你为何要拿出这么多的钱,去做看似与你的“双星”鞋关系并不大的事情时,这位刚刚被美国名人传记协会评为年度“世界风云人物”的中国企业家,回答了铿锵有力的两个字——爱国。

  汪海说,爱国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内涵。古代戍守边关、战死疆场的民族英雄是爱国;抗日时期中国人八年奋勇杀敌是爱国;那么,到了今天,让中国的名牌屹立于世界名牌之林,也是爱国!谁能够创出中国自己的世界名牌来,谁就是当代的民族英雄。

  汪海由衷地叹道:美国轰炸了我们在南斯拉夫的大使馆,国人个个义愤填膺,大有与美国势不两立之意;而另一面呢,身上却套着美国的T恤衫,穿着美国的牛仔裤,抽着美国的万宝路。我真有点不理解,一支香烟、一盒牙膏、一瓶洗发水、一条牛仔裤上面,国货与外国货究竟有多大差别?是那些洋玩意儿真的好用呢,还是媚外的心理在作怪!

  汪海说,在全国中小学生中设立“双星奖学金”以及在中国青少年中开展“如何支持和爱护中国名牌”的大讨论活动仅仅是个开始。双星的责任不仅是要做好双星鞋,将双星做成世界品牌,还要在民众中广泛播撒爱国的种子,让人们都来关爱中国民族经济的发展。只有民族产业的发展和强大,才是国家繁荣富强的希望所在!

  企业什么都可以改革 惟有质量第一不能改革

  品牌的核心是质量,而质量是企业之本。汪海常说:“企业什么都可以改革,惟有质量第一不能改革。”在双星发展跃入快车道以后,汪海经常告戒员工:愈是名牌愈要重视质量,愈是名牌愈要提高质量。

  1990年初,双星收到几封顾客来信,反映双星集团销售势头正劲的新产品老年健身鞋小有毛病,问能否退换。原来,这批鞋的问题出在设备上,而鞋的材料和坚固程度都比较可靠,不影响穿用。

  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售后服务同样关系到企业的生命。汪海立即下令封存尚未出厂的鞋,停下生产线全面检修设备,从全国各地的批发零售企业撤下尚未出售的老年健身鞋。同时,在报纸和电视台登广告,向消费者致歉,请购买这一批老年健身鞋的顾客,到双星专卖店或当地营销公司退换商品。

  出于同样目的,1997年12月30日,汪海将价值10万元稍有质量问题的产品付之一炬。汪海对在场的上千双星人说:“我们10年拼搏创下双星名牌,靠的就是过硬的产品质量,放松了质量,不合格的鞋就会几十倍、几百倍地泛滥膨胀,到那时我们10年辉煌就会毁于一旦。”

  然而,高质量的产品如果无人知晓,就很能成为市场中的名牌。

  一次,汪海带队到西北考察市场。一家大百货商场经理发现了几个外乡人站在柜台前指手画脚,问这问那,便好奇地问:客从何来?

  “青岛橡胶九厂。”汪海答道。

  “啥?”经理愈加好奇了,“香蕉酒厂打听鞋干啥?”

  “我们是做鞋的啊!”汪海指了指柜台里的鞋。

  “怪事,香蕉酒厂不做酒,怎么做起鞋来了?”

  这件看起来微不足道的事深深地刺痛了汪海的自尊心。他走出商场,一路无语。

  青岛橡胶九厂从1921年建厂到解放后成为国营制鞋大企业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了,然而连大商店卖鞋的经理都没有一点儿印象,更何况消费者呢?现代经营与企业及其产品的知名度密切相关。“王婆卖瓜,自卖自夸”。过去一直从贬义上来理解,现在得重新评价王婆的才能,她最起码懂得经商之道,会宣传自己。

  回到青岛,汪海想直接在报纸上做广告,但想到厂里资金紧张,做广告花钱多效果也未必好,不如请来一些新闻记者开个记者招待会,几杯茶、一顿饭,让各报发个消息,这样既省钱又见效快,宣传范围也广。

  1984年11月14日,双星以企业名义召开了一个新闻发布会。新华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工人日报》、《光明日报》、《中国体育报》等新闻媒体都派来得力记者,还有不少新闻单位则是不请自到。

  送记者走的那天,汪海让办会人员拿出一些新开发出来的双星鞋给记者们捎上。汪海说:“你们不用怕,这不是给你们送礼,一双鞋值不了几个钱,鞋是按你们脚的大小选的,请你们给试穿一下,3个月后都必须给我们反馈回质量信息。”

  记者们果然不负所望。前脚走,后脚各类报道就源源不断地在媒体上刊登出来了,有的报道还被香港有关媒体转载。短短几天,双星名扬全国。

  在美国脱鞋宣传中国品牌

  1992年夏,汪海在美国纽约举行了新闻发布会。

  会上,纽约《美东时报》资深记者威廉·查理提问:“汪海先生,你是大名鼎鼎的中国鞋王,都说双星鞋品质一流,超凡脱俗,那么,我冒昧地问一句,阁下脚上穿的可是双星鞋?”威廉·查理早已注意到汪海脚上那双漂亮的皮鞋,以他的眼光那应该是欧美货。他来这么一手,就是想看看汪海的笑话,挫一下汪海的锐气。

  汪海笑了,:“我十分感谢刚才这位记者的提问,是他给我提供了一个宣传双星产品的好机会,我知道在公众场合脱鞋是很不文明的行为,但是……”他开始弯腰脱鞋。

  高声说道:“看到了吗?CHINA DOUBLESTAR,地地道道的中国双星鞋。不瞒诸位,我一年四季都穿双星鞋,我们的两万多名双星人也都穿双星鞋,我们就是要脚踏双星,走遍世界。”

  霎时间,灯光频频闪烁。

  第二天,汪海面带微笑、手举皮鞋的照片刊登在美国许多报刊的显要位置。

  美国新闻界评论:“在我们的记忆里,社会主义国家的共产党人在美国公众面前脱鞋的只有两位。一位是赫鲁晓夫在纽约的联合国总部发火,他脱下自己的皮鞋敲桌子,以显示其世界超级大国的威力;再就是眼前的‘中国鞋王’汪海了,这位一直站在国有企业改革前沿的中国人,微笑着用自己的产品挑战美国市场,这才是真正的厉害!”

  汪海不仅善于利用国内外新闻媒体,而且运用模特表演让双星驰名国际市场。

  1992年9月13日,位于德国西部的杜塞尔多夫市,在一片蒙蒙秋雨中拉开了“第124届国际鞋业博览会”的帷幕。此次国际鞋业博览会,有52个国家和地区的1400余家公司参加。这是世界鞋业最大的盛会。双星依然是惟一参展的中国内地企业。

  开馆的第一天清晨,8位中国双星姑娘身穿中国旗袍,披着标有“CHINA DOUBLESTAR”的绶带,如花似玉,亭亭玉立,她们分别站在4个入馆的大门旁,将印有多种文字的邀请书送到进馆的客户手中,欢迎他们到双星展位观摩中国鞋文化表演,并且参加双星幸运抽奖。

  一时间,整个博览会掀起了一股中国热,不同国籍的鞋商们争相涌向双星展厅。

  双星在一个12米长、3米宽的空地上搭了个小舞台,东方情调的音乐不绝于耳,8位身着华贵旗袍的模特儿,气质高雅地款款而行,向人们展示着脚上各式各样中国双星设计的高跟皮鞋。这些美丽的东方女性不是从哪里请来的演员、模特儿,全是双星开发部的技术人员。

  整个博览会期间,汪海和双星成了头号新闻热点,许多电视新闻记者扛着摄像机前来采访录像。这次博览会双星一下子收到200多万双的订单,其中欧洲客户占80%,还有少部分中东客户,甚至连世界著名的彪马、皮尔·卡丹这样的大客户也当场和他们签订了供货合同。

  打造中国血统的世界知名品牌

  随着双星品牌的日益做大,汪海的名气也漂洋过海,引起国外鞋业的注意。有的跨国公司老板甚至开出“天价”请他出山。东南亚、韩国的一些鞋商更是屈尊贵体,亲自到青岛请汪海为他们支撑门户。

  一天,一份来自美国的传真放在了汪海的案头。那是美国中兴公司老板艾伦发出的,他热情邀请汪海出任他公司的总经理,认为汪海完全有能力把“中兴”做成美国的第二家耐克。

  不久,艾伦又发来一份传真。这次艾伦拿出了美国人惯用的杀手锏——美元。艾伦表示,只要汪海答应出任中兴公司的总经理,可以送给汪海中兴公司30%的股份,并且年薪不低于5万美元。对于当时月薪仅有360元人民币的汪海来说,5万美元是个天文数字,更不用说还有30%的股份。

  汪海看出这位美国人是认真的,明白自己再不说话,恐有损中国礼仪之邦的形象,遂款款回言:“艾伦先生,承蒙错爱。我汪海是一位中国人,一位中国普普通通的鞋匠。中国有我的亲人和事业,相比之下这里更适合我,我要在有生之年为我的祖国尽力做些事情……”一颗拳拳爱国之心跃然纸上。

  美国不仅是世界上最大的人才进口国,而且是当今对企业家最推崇的国度。美国第十三任总统约翰·卡尔文·柯立芝甚至认为“美国的事业是企业家的事业”。“企业家不仅仅代表着一个创造财富的群体,更代表着一种精神,代表着国家魂、民族魂。”

  汪海不离开自己的祖国,不仅美国他不去,而且任何国家他都不去。他表示:“我汪海发誓从此给共产党打一辈子工,做一个中国鞋匠,将双星打造成纯中国血统的世界知名品牌!”

  给汽车做“鞋” 把双星做大做强

  纵观世界知名名牌,有一个发展规律,即当它成长到一个阶段,就要向相关行业或领域进行拓展,形成“以母体为依托,多元化经营发展,共同做大做强”的局面。双星品牌的发展也经历了这样的阶段。用汪海的话说,就是“给汽车做鞋”——向轮胎行业进军。

  按说,制鞋业与轮胎制造是两个不同的行业,可身兼中国橡胶协会副理事长的汪海,对中国轮胎制造一点也不陌生,他上学时学的就是橡胶专业。20世纪90年代中期,汪海就从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中,看到了轮胎广阔的发展空间。他预见到,随着高速公路的成倍延伸,汽车的需求将进一步增大,中国将是一个大的轮胎市场。况且,当时国内轮胎产业档次低、名牌少,“双星若能跻身轮胎业,在技术上领先一步,凭着双星在橡胶业的这块牌子和雄厚实力,完全可以后来居上。”汪海不止一次这样想。

  常言道:机遇往往垂青那些时刻有准备的人。就在汪海四处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时,在青岛市证券交易中心“上柜”交易的“华青股份”进入汪海的视野。

  根据国发办(1998)10号文件和中国证监会“关于清理整顿场外非法股票交易”的文件规定,自1998年10月起,华青股份被停牌。股票停止上柜交易对华青股份而言,无疑是致命一击。但中国证监会的文件给上柜交易的企业留了一条生路:允许行业相同或相近的上市公司吸收合并有发展前景的挂牌公司。

  华青股份在青岛证券中心停牌后千方百计寻找上市公司的吸收合并。在他们的心目中,由双星来兼并“华青”实在是再合适不过了。而双星也需要借“华青”这只小“船”,实现自己进军轮胎制造业的战略目标。双方经过几轮谈判,几乎没有讨价还价就达成了协议。2001年6月6日,中国证监会正式发文,同意双方按照1∶1换股吸收方案。

  经过短短几年的发展,双星轮胎总公司由一个粗放型、乡镇作坊式的小厂,迅速成长为中国轮胎行业的骨干企业,目前已具备年产值30亿元的规模,整体实力排名中国轮胎行业第5位、世界第28位,并在2004年被评为中国名牌。

  但是,双星吸收合并“华青”只是汪海进军轮胎业的第一步。今年3月18日,双星集团托管东风轮胎合作协议在武汉正式签订。与此同时,“双星托管东风、东风重振雄风”恢复生产誓师大会也在东风轮胎所在地——湖北省十堰市隆重举行。这标志着汪海民族品牌战略的又一重大发展。

  东风轮胎是由原化工部于1969年投入巨资组建的国家轮胎骨干企业,年生产能力曾接近300万套,曾被誉为中国轮胎业“四大家族”之一。1993年,东风轮胎集团与马来西亚金狮集团合资,组建东风金狮轮胎有限公司。金狮集团注资2.8亿元,持有东风轮胎55%股份,此举使得该企业成为湖北省最大的外方控股合资企业。然而合资也未能扭转东风轮胎走下坡路的命运。终因其资金、管理、市场等诸多原因,企业举步维艰,未能摆脱困境。2004年5月起,这个一度辉煌的企业陷于全面停产的境地。双星托管东风轮胎协议的签订使“沉睡”的东风轮胎开始苏醒。

  汪海在“双星托管东风、东风重振雄风”恢复生产誓师大会上作了长达3个小时的动员讲话,先后获得了47次热烈掌声。

  “双星重组东风,是为国有轮胎行业争光的需要,是为中国人和中华民族争气的需要。”汪海在讲话中指出,中国入世后,加速了世界制造业基地向中国转移的步伐。目前世界轮胎十大国际品牌,已有9家在中国建厂。而双星下决心进入东风,就是要加快发展步伐,联合东风一道同国际品牌对抗,尽快抢占中国的轮胎市场,为中国人争气,为中华民族争光。他强调;“这也是我们对国家负责,对民族负责,对国有轮胎行业的生存、发展和形象负责的一种做法。”

  汪海最后表示:“双星重组东风,东风重振雄风”这个目标一定能够实现,“新一代的双星人创中国轮胎业的民族品牌”这个志气一定能够实现!

  <汪海档案>

  汪海,1941年生于山东省微山县。1965年随中国人民解放军抗美援越,时任副指导员。1971年转业至青岛,原任青岛橡胶九厂党委书记兼厂长。1992年,双星集团成立,任党委书记兼总裁至今。汪海连续五届当选全国胶鞋协会理事长,同时兼任橡胶协会副理事长、中国皮革协会副理事长等社会职务。

  从1959年起,汪海先后获得全国优秀共青团员、全国优秀经营管理者、“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动模范、首届全国优秀企业家、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管理专家、全国十大扶贫状元、中华十大管理英才、十大化工风云人物等上百个荣誉称号。继1993年被载入“世界五千伟人录”、1995年被评为“世界风云人物”后,又先后获得“国际优秀企业家贡献奖”和“世界杰出人士”称号,并成为大型文献纪录片《共和国外交风云录》中惟一入选的中国外交企业家。2001年,经北京无形资产评估中心评估,汪海身价高达39.99亿元,成为中国企业第一人。2002年,获“全国质量管理先进工作者”;2003年被评为“首届中国石油化学工业风云人物”;2004年获“中国服饰业最有影响力企业家”、“中国经济十大新闻人物”、“最受关注企业家”等荣誉称号。

更多专题
七星大地“群星”闪耀

绿染田野的五月,七星农场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一望无垠的稻田里播种的秧苗展示着现代化大农业的豪迈...

职业经理人的跨国公司应聘记

为了确保获取的信息是准确的,要先设计出能力素质模型,这样容易就其要素设计调查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展开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