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法律维权>> 正文

“特保”大棒挥来 纺织企业如何接招

企业报道  2014-01-06 09:34:21 阅读:

  近段时间以来,中国纺织企业可谓“祸不单行”。先是美国对我国的7种纺织品出口采取限制措施,接着,欧盟决定对中国的纺织品展开了“特保”调查,虽然推迟启动“紧急特保”程序,但结果难料,而国内又决定上调出口关税。6月1日起,税率被调高的74种纺织品平均加税幅度高达400%。另外,土耳其目前仍维持对我国42类纺织品的进口特别限制措施;南非、厄瓜多尔等国纺织业界也向政府施压,要求对我国纺织品采取限制措施。面对“特保”大棒的挥来,我们如何面对?

  “特保”也是一把双刃剑

  随着近年全球纺织品贸易实现一体化,给我国带来的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机遇方面,据了解,纺织品是我国最具比较竞争优势的大宗出口产品,近年,我国纺织品出口达951亿美元,同比增长20%,占世界纺织品贸易的四分之一,我国纺织业直接就业人数1800万人,间接就业人数达1亿人以上。挑战方面,全球纺织品贸易实现一体化后,一些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针对我国纺织品的贸易保护主义抬头,频频抛出反倾销、设限等多种阻止纺织品自由贸易的措施。

  其实,“特保”也是一把双刃剑,在使中国企业受损害的同时,也殃及自身利益。美国对中国纺织品设限旨在保护美国纺织企业,美国的许多业界人士却指责说,政府此举并不能保护本国经济或增加就业机会,相反,只会增加采购成本,损害大批美国企业和消费者的利益。美国国际棉花协会中国及东南亚总监寇杰日前在杭州表示,“中国纺织业是美国棉花的希望,如果中国纺织业压缩生产规模,必然降低棉花进口量。”据介绍,中国去年从美国进口棉花500万包,价值16亿美元,部分进口棉花被用来制造美国新近设限的服装。事实上,中国纺织品制造商只能拿到10%的利润,90%的利润属于品牌拥有者、批发商和分销商,而其中的大部分是美国企业。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秘书长王宇认为,欧美设限将导致两败俱伤,中国纺织品服装根本不会对欧美纺织产业构成威胁。

  业内人士也指出,我国纺织业在快速发展的背后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我国纺织品增长方式仍以粗放型为主,研发、技术投入不足;出口产品以定牌、贴牌为主,自有品牌少,企业只赚取少量的加工费;随着近年来纺织出口企业数量大幅增长,出口产品价格竞争日趋激烈;部分企业出现低值报关等不规范行为,这为一些国家对我国纺织品采取“特保”制造了借口。

  积极应对,调整提高

  专家警醒,我国不能再处于贸易纠纷的被动应对地位,如何提早做好争端解决机制,是摆在我们面前迫在眉睫的任务。而说到底,规则的背后是实力,发展壮大自己是根本。在世界贸易领域之内并不存在绝对的公平,相对的公平也要靠实力来赢得。中国的壮大已经让世界刮目相看了,但还没有强大到能充分享受更为公平的国际贸易环境地步。我们不得不承认,传统的一些贸易扩张方式已授人以柄,低价扩张之路已逐渐走到尽头。

  专家认为,中国提高纺织品出口税率,与其说是对设限的让步,不如看作是中国政府促进纺织产业升级的重要举措。通过提高出口税率,使低附加值的纺织品生产受到限制,避免了靠低价抢占市场的恶性循环。虽然一些竞争力不强的企业可能会短期内无法承担成本压力而被淘汰出局,但对有实力的企业就意味着更多更好的机会。

  商务部外贸司司长鲁建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我国纺织业应该“积极应对,调整提高”。鲁建华认为,解决当前纺织品贸易问题的根本出路是:各国以负责任的态度和行动加强沟通与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和共同发展。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纺织品生产国、消费国和出口国,为实现全球纺织品一体化的平稳过渡,体现了高度负责的态度。政府在积极应对美欧设限等贸易摩擦的同时,一直主张通过结构升级提升产品档次和产业水平,保持纺织业的可持续发展。

更多专题
七星大地“群星”闪耀

绿染田野的五月,七星农场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一望无垠的稻田里播种的秧苗展示着现代化大农业的豪迈...

职业经理人的跨国公司应聘记

为了确保获取的信息是准确的,要先设计出能力素质模型,这样容易就其要素设计调查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展开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