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闹得沸沸扬扬的哈啤股权收购战终于尘埃落定,AB公司的胜出出乎大多数人的意料。随着收购战的硝烟逐渐散去,一个个谜团也逐渐解开,展现在人们面前的不仅仅是一个股权收购的案例,更值得思考的恐怕还是世界啤酒巨头欲独霸中国啤酒市场的野心表露无遗。
AB与SAB攻守战
AB提出每股5.58港元的全面收购价格,比之前另外一家国际品牌啤酒公司SABmiller4.3港元的报价高出30%,市场大跌眼镜; SABmiller迅速宣布,接受这一反收购价格,放弃争夺。
业内人士分析,哈啤的每股价值在6元港币左右,因此SABmiller提出的4.3港元的价格已经是比较高的。此前SABmiller曾经对媒体表示,不相信AB能够提出比4.3港元更高的反收购价格。因此在5.58港元的价格面前,SABmille仅仅犹豫了2天。
促使SABmiller作出退场决定的原因还有,5月31日,AB集团从美资基金公司手中以5.58港元的价格购入6956万股哈啤股份后,6月1日再次购入了2175万股哈啤股份。交易完成后,AB已间接持有38282万股哈啤股份,占哈啤已发行股本的37.4%。
但是,无论是赢家AB集团还是输家SABmiller,是喜是悲尚难猜测。对SABmiller来说,与哈啤签订城下之盟不满一年便被赶出哈啤;另一方面,11个月的时间里,SABmiller投资的这笔股权增值9亿港币。对AB而言,未来的日子里如何运作哈啤,使其价值与5.58港元这一外界普遍认为过高的价格相符,整个市场都在疑惑中观望。
AB为什么会提出这样一个价格,目前还没有一个合理的解释。但笑容最为灿烂的当属哈啤的管理层以及大股东摩根大通和美资基金公司。按照每股5.58港元的收购价格,哈啤持股的6名高管将获得1.2亿港元的现金,较SABmiller提出的收购价高出了2784万港元。
摩根大通和美资基金公司在哈啤2003年的年报中就已经进入哈啤,并且在三四月份陆续增持。5月7日至14日,摩根大通连续减持哈啤股份3942.2万股,减持价格在4.54港元—4.75港元之间,较股权争夺战前的3.2港元飙升近50%。5月31日,以每股5.58港元价格出售6.9%股权给AB集团的基金公司,在5月21日还以每股5港元的价格减持了260.2万股哈啤股份。
洋啤酒为了保全自身利益,甚至在退出的最后一刻也没有放弃,SAB与AB的争斗中,尽管自己退出但也要让竞争对手付出惨重的代价。此次AB为收购哈啤比SAB要多付39.7亿港元就是最有力的证明。
哈啤是最大赢家青啤与AB各得其所
记者获悉,此次AB公司之所以能顺利与哈啤达成合作伙伴关系,除了哈尔滨市政府及哈啤高管的力荐之外,其更重要的是得到了青啤的默许。
早在2002年,AB公司就已经与青啤达成战略性合作伙伴关系,而且双方还签署了“排他性合作协议”。根据协议,青啤不能与除AB公司之外的其他外资啤酒公司合作,而AB公司也不能与青啤之外的其他国内啤酒公司联盟。签订“排他性合作协议”,青啤的初衷是为了防止AB公司与中国的其他巨头诸如燕京、华润再次结盟,使自己陷入被动。
青啤这一捍卫自己权益的排他协议,对于意欲扩大中国啤酒市场的AB公司而言,的确是起到了很好的制约作用。去年,中企基金有意出让手上29.6%哈啤股权,而AB也有意接手,但最后业界所知却是SAB成为哈啤的第一大股东,原因就是当时的AB公司还没有获得青啤的同意。从这一点来看,AB在去年2.29港元/股时不介入哈啤,而今年却以3.7港元/股高价买入的疑问也似乎得到解释。
但青啤最终还是向AB公司作出了无奈的让步。据知情人士透露,此次AB公司加入哈啤收购战团,是在与青啤充分沟通之后才进行的。而记者致电青啤股份公司求证,青啤却表示拒绝透露任何消息。
知情人士透露,作为全球运作的AB公司,其实早已料到青啤会出此招,于是在2002年与青啤的“排他性合作协议”中,AB公司就在协议里添加了一个可供日后回旋的条件——在获得“对方书面同意后”,可以不遵守排他性战略投资者的要求,对其他企业进行战略投资。
值得玩味的是,青啤此次同意AB收购哈啤,意味着亲手撕毁了当年与AB所签协议的部分内容,青啤此举意欲如何?久经沙场的青啤股份公司总经理金志国难道不清楚,促成了AB与哈啤的合作,等于让自己的战略合作伙伴去帮助竞争对手发展壮大?这对青啤而言不就等于“引狼入室”吗?
业内分析师认为,青啤在关键时刻让步,意在“借刀杀人”,即借力AB与哈啤,攻击华润啤酒。青啤证券部人士的说法更能反映青啤的这种心态。他说,主观上,青啤当然不愿意自己的战略合作伙伴去帮助竞争对手发展,但现实是,如果AB不能收购哈啤,则SAB将接手,“与其让别人并购,还不如让合作伙伴并购。”
从市场分析,东北是青啤的软肋。因此,青啤需要一个能够在东北市场上制衡华润的伙伴,虽然其日后要面对哈啤成为竞争对手的风险。在竞争中不断壮大的青啤能够深刻体会到啤酒市场竞争的惨烈,青啤希望避免这种竞争,“就如同青啤与AB的合作一样,如果青啤不成为AB的合作伙伴,AB就将成为竞争对手的合作伙伴。”青啤华南营销公司的人士表示。
并购趋于国际化
从去年商业领域竞争开放开始,国外巨头进入中国市场是顺理成章的事。近期,国家对上游产业的宏观调控使之有紧缩趋势,而下游的轻工和商业等行业则有扩大趋势,而国资监管部门对外资的引进有很宽松的政策。
有专家指出,今年是中国入世第3年,中国将逐渐取消配额、许可证、特定招标等非关税保护,一年后将放开关税流通领域内进出口经营权、取消外资设立分销企业的地区、数量和股份限制,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过渡期的逐步结束,投资环境将会更宽松,外资啤酒对中国的市场潜力很看好。而且,全球游资充裕,为跨国公司并购中国国有企业提供了充足的资金保证。
有业内人士分析,企业并购活动将更趋于国际化,跨国并购将成为主流。而且,企业并购将与产业结构调整密切相连,工业企业并购比例将下降。同时,并购规模急剧扩大,不仅涉及金额不断上升,并购方式也将从横向到纵向再到混合的方向发展。此外,并购相关的立法环境将得到不断改善,并呈现出愈加宽松的态势。客观上讲,这种并购行为是好事,有利于市场有序、高层次的竞争。在打完价格战、广告战之后,啤酒行业将把目光锁定在利润较高的高端产品,势必要掀起高端产品争夺战。有关专家同时也表示,中国的啤酒业是个典型的重复建设行业,由于生产能力过小,许多啤酒厂的生产成本也就居高不下,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啤酒业走上重组、并购的道路也就成了必然。啤酒业实现重组、并购和企业之间的强强联合使国内啤酒企业更趋规模化,是啤酒业走向成熟的象征。
绿染田野的五月,七星农场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一望无垠的稻田里播种的秧苗展示着现代化大农业的豪迈...
为了确保获取的信息是准确的,要先设计出能力素质模型,这样容易就其要素设计调查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展开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