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专题>> 正文

航天铸魂·中国剑

企业报道  2014-01-02 10:21:44 阅读:
核心提示:在东方、在中国,960万平方公里土地的上空,仍然是那样的安宁、那样的幽静、那样的祥和。

  悠悠碧空,湛蓝清澈;浩浩苍穹,高远如斯。

  亘古至今,那蔚蓝色的天空,曾使人们生发多少迷人的幻想,曾给世间留下多少美丽的传说。

  天空,是圣洁之所在、是祥瑞之兆征、是神话之故乡。

  然而,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达,这圣洁之所、神话之乡也便有了邪恶、有了战争。

  多少挑战和平和圣洁的武器在天空游弋、梭巡,亵渎着神圣的天空、危及着人类的生存。

  有邪恶便有正义之剑去铲除它,有战争便有和平之盾去消弭它。

  在东方、在中国,960万平方公里土地的上空,仍然是那样的安宁、那样的幽静、那样的祥和。

  那是因为我们这个民族用自己的精神和魂魄铸起了和平之盾和正义之剑——“中国神剑”。啸傲苍穹惊敌胆,刺破青天锷未残。

  你这“中国神剑”啊,是什么力量使你能够刺破青天,又是什么精华铸起你的未残剑锷?当我们把笔触直指航天科工集团二院六九九厂 ,去演绎它的沉浮历程,去解析它由历史上传承、在现实中创新的航天精神的时候,我们便感受到一股清新的现代理念已经融入到了这种强大的精神之中,这种融合产生了无与伦比的威力,锻铸了中国的神剑、挺起了民族的脊梁、塑造了航天的魂魄。于是,我们便有了一片圣洁的天空。

  第一篇 尊严的回归

  曾经的骄傲成了遥远的回忆。

  荆棘路上荣誉和责任化沉沦为奋起。这是一次尊严的回归。

  六九九厂已伴随着中国航天业走过了近半个世纪的历程,创造过辉煌、经受过压力,军工业的惊涛、经济界的骇浪,组成了六九九厂前行中令人怦然心动的风景。如果在今天回眸,那么六九九厂所经历的是一条光荣的荆棘路。

  六九九厂隶属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院,是集工艺设计、制造、检测为一体的机电复合型国防尖端武器试制和批量生产电子设备的骨干企业,是中国500家最大机械工业企业之一,在业内代表着中国水平。

  1957年建厂的六九九厂是中国航天工业的“摇篮”之一,在这里,走出了一大批航天优秀人才,援建了一家又一家的航天企业。六九九人在为共和国创造财富、肩负着责任的同时,也赢得了自己的尊严。

  市场经济的大潮在古老的神州波翻浪涌,高科技、新理念逐渐成为企业运作的内核。六九九厂悠久的历史也带来了沉重的包袱,人员多、设备老化、观念陈旧等一系列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再加上业内外竞争的加剧,六九九厂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都滞后于新的形势。光环不再,曾经的骄傲成了回忆。六九九人的尊严受到了严重挑战。

  2001年底,吴宝林走马上任,担任六九九厂的新厂长。

  在航天二院,吴宝林是个知名度颇高的人,在院内党政工团、军民三产全都做过,因他特有的工作方式与出色的工作能力得到了领导和群众的认可。早在1991年,二院推行“民选官”干部任用形式,当20几岁的吴宝林还是二院十七所科技处副处长时,就以最高票数当选为工会主席。几年后他在任该所副所长时,年仅32岁的他又以最高票数当选为党委书记,这是当时二院乃至全航天部最年轻的厂所级党委书记。此后,他还担任过二院的院长助理、担任过中国长峰集团总经理助理。2000年,吴宝林又到二院的民品企业长峰医疗器械公司任董事长兼总经理,在短短2年里就克服了种种困难,充分调动了企业的人气,航天长峰也成功上市,企业的发展形势一片大好,在北京市名列前茅。然而,就在吴宝林领着长峰医疗的员工向全国前茅冲刺时,院领导决定调他到六九九厂。

  当时,二院院长殷兴良找来吴宝林,向他传达了组织的决定。吴宝林当然有想法,他不想离开长峰医疗,那是一个发展势头正猛的企业,那里有他同甘共苦的员工、有他未尽的事业,他为长峰医疗流过汗、流过泪,付出过太多的心血。

  殷院长说:“已经决定了,你服从组织安排吗?”

  吴宝林回答:“如果是征求意见,我个人不想离开长峰医疗。 如果是组织决定,我只有服从组织的决定。”

  消息传开,人们议论纷纷,人们不理解。吴宝林坚持自己的选择,不仅仅因为是组织的决定,更重要的是,作为一名航天人,他清楚六九九厂的分量,六九九厂的事业是直接和国家利益息息相关的啊!他当然知道这一选择之后的压力,但他依然有着惯有的自信,他也相信六九九厂的潜力、相信六九九厂人的素质、相信原先的厂领导打下的基础。

  六九九厂的尊严,也是航天人的尊严。吴宝林首先要做的,是尊严的回归。

  在刚到六九九厂的就职会上,吴宝林动情的说了这样一番话:过去人们认为六九九人多、设备差、素质低。我认为设备差、人员的学历低是事实,但人的素质并不低。学历低并不意味着素质低,六九九人的思想境界是高尚的。我要说,在新时期,我们的工人是最可爱的人;我们的工人是最有组织性的,我们的队伍是特别能战斗的,我们一定能打硬仗,我们一定能打胜仗!

  吴宝林的激情演说在干部职工中引起了震动,那些蛰伏在记忆深处的、曾经的尊严被激活起来。

  对于六九九厂的干部,吴宝林呼吁:过去在六九九人们习惯了说“没办法”,以后我不要再听到“没办法”,我们领导干部的职责就是想办法,我们要说 “没问题”。谁再说“没办法”就是不称职,就自动下台!

  没有人再说没办法,每个人开始积极地想办法,员工的士气上来了,解决问题的办法想出来了,六九九人挺起了胸膛,周围的人也开始对六九九厂刮目相看。

  第二篇 人本价值定位

  当人是价值的原点和归宿时,生活是快乐的,工作是快乐的。

  “人气”是企业精神面貌的重要成分,是企业文化的重要因素。对于提高企业的人气,吴宝林在长峰就有成功的经验,而且他对此也有自己的理解。在吴宝林看来,中国传统文化一直在强调“天理”,在试图弘扬一种超现实的“精神”,过去有一段时间单纯的讲精神,结果导致了精神在一定程度上的空洞化,反而抑制了真正的“精神”;在大力提倡发展经济后,物质利益成为很多人追逐的惟一目标,结果导致了物欲的泛滥;激励之道应该是把精神和物质有机的结合起来。

  六九九厂的员工们为企业、为二院、为祖国的航天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但由于条件所限,他们的生活并没有得到更好的改变,其中突出的就是住房问题。很多企业中层干部还住在10平方米的筒子楼里,工人的住房条件更可想而知。

  应该说,住房问题是众多单位的老大难问题,投入的资金巨大,分配原则敏感。吴宝林知道,这个问题办不好,就会“地震”;办好了,就会让员工们觉得有奔头。

  只要是对职工、对企业有利的事,吴宝林就不怕困难。他和党委书记李云等厂领导经过研究,先后买了60套房。在分配原则上基本摈弃了以往论资排辈的做法,提出奖励住房,而且拿出10套房专门奖励给那些获奖和对企业贡献大的工人。

  这一做法果然引起了不小的震动,那些一线的骨干们欢呼,也有一些人质疑。但吴宝林依然坚持,因为他知道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必须让企业发展,而企业的发展必须依靠那些为企业作出巨大贡献的骨干。

  很快,住房政策稳定了骨干力量,工人们的凝聚力明显增强。而且,在分配住房的过程中,吴宝林和李云的住房始终不调换。渐渐的,提意见的人少了,因为大家知道吴宝林等领导并不是在借机牟私利,而是从企业发展的大局出发,一心一意谋发展。

  2003年初,全国多家媒体刊登出这样一则消息:航天高级蓝领价更高,年薪拿到14万元。这则消息的主人翁诸明强就是六九九厂的一名高级钳工,曾在1998年获得中华技能大奖。

  说起工资改革,这位新闻人物诸明强的感触很深:现在我是全厂工资收入最高者,2002年拿到14万元,2003年拿到17万元,比厂长还高。过去我们的工资、住房、福利待遇与其他单位不能比,现在上来了,上得很快,因此工人们干劲很足,过去是鼓励工人加班加点,现在不主张加班,但鼓励多劳多得,工人却主动要求加班。

  2001年,企业的销售收入为2.28亿元,2002年为2.86亿元,2003年达到3.24亿元,六九九厂也变成先进单位,在全院名列前茅。而职工的人均工资也超过了4万元。

  吴宝林把住房和工资改革作为激励职工争创效益的手段,但这绝不是他的惟一目的。在他看来,提高职工的待遇、为职工创造良好的生活条件也是企业发展的终极目的之一。

  以前总提倡先生产,后生活。吴宝林不同意这个说法,他认为应该既要生产,也要生活,生产是生活的一部分。

  生产是生活的一部分。这个观点听起来有一些物质至上、享受至上的味道,其实细研究起来却有着辩证的哲理,体现出一种实在的人本精神。企业经营的目的是创造经济价值,而创造经济价值的终极目的是为了创造社会价值,这社会价值本身当然就包括为企业员工带来更加美好的生活。在物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为什么不让人们去享受生活,而非要把幸福寄托给明天呢?如果在生活幸福的条件下,把生产当成生活的一部分,我们的生产是否会更从容、更高效呢?

  有了理念,就有了行动。工会活跃起来了,他们组织职工进行体检,不论是在岗的还是离退休的,职工们从这里感受到了一份关爱,离退休的老职工对此更是感慨不已,甚至是热泪盈眶;组织职工旅游、疗养,原则是一线的工人是第一批,二线的是第二批,机关干部第三批,工人们不去,干部不许去,这样的细节体现了对工人的尊重,使得工人找到了自豪感;鼓励职工带薪休假,去享受生活,美好的生活不仅可以释放紧张工作的压力,更是工作的巨大动力,为了快乐的生活必须努力工作,每一份努力的工作都在创造着快乐的生活。

  生活是快乐的,生产也是快乐的。每位员工也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寻求着快乐。生产一线的工人们为产品在自己的工序上高效、高质量的流过而快乐;维修工人们为设备的安全运转而快乐;技术人员为攻克难关而快乐;管理人员为企业的高效运转而快乐;文印人员也在为自己手中印发出来的文件让每一个过目的人看着方便、舒适而快乐……

  笑容写在了六九九厂员工们的脸上,干劲油然而生在员工们的心里,这士气怎一个快乐了得?

  第三篇 观念的突围

  支撑一个现代企业绝不能只靠血样的激情,还必须有现代化的经营理念。

  只有与时俱进,生命的光辉才会永恒。

  航天人历来不乏精神的力量,甚至航天精神已成为我们民族精神的一个至高点。六九九厂一系列的人心工程使六九九人曾经蒙尘的心重新激昂,精神的力量重新焕发。但吴宝林深知,支撑一个现代企业绝不能只靠血样的激情,还必须有现代化的经营理念。

  新官上任三把火。六九九厂的职工都盯着吴宝林这位“新官”,揣度着他在经营上的新举措。没想到,这位“新官”的“火”都出乎人们的意料。

  六九九厂的办公楼使用已久,楼道里黑乎乎的,大白天的人走过来也看不清楚,用吴宝林的话说,“像鬼影一般。”办公室内的设备也很陈旧,办公桌破烂不堪。

  吴宝林上任之初就让人先刷楼道,然后换办公桌。那些办公桌是几代人用过的,大家都踌躇不前。吴宝林说,从我开始换!而且,还制定了一个标准,各个办公室到车间都换。

  应当承认,艰苦朴素是一种难得的品质,任何时候都不能丢。但在物质条件已经充分改善的今天,完全有理由以更好的条件来提高工作效率。而且,企业形象已日益成为无形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通往市场的通行证之一。

  在改善了办公环境之后,员工们的心情好了,外来的人看着也放心了:这才是生产航天高科技、高质量产品的环境。那些曾有疑虑的人也都说:这样的投入,值。

  换办公桌只是吴宝林在让大家感受一种观念,真正的动作在生产设备上。

  六九九厂是个老厂,设备老化,很多机器还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六九九厂的工人们精心保养才使用到现在。在这样的设备上,精确度都要靠工人的技艺和责任心来保证。吴宝林看到这些,他当然为六九九厂的工人们而感动和自豪,但他认为,现代化生产必须有一定的硬件条件作保证。于是,自他上任以来每年投入技术改造资金几千万元,还在丰台区建设了现代化的新厂房。企业的加工能力提高了,工人的劳动强度降低了,产品质量有了更科学的保证。

  吴宝林无论是换办公桌还是机器,所换的都不仅是物质,而是一种理念。

  新的理念自然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在适应之后往往是更高效的工作,六九九厂的很多员工对此都很有体会。

  以前,厂里无论是大事小事,干部职工们都习惯推门去找厂长。厂长嘛,是一厂之主,有事就应该做主。可是吴宝林的办公室里经常没人,而且即使厂长在,他也常常“一推了之”。有人有意见了,说,吴厂长是不是有点不负责任啊?

  可吴宝林“不负责任”的地方好像还很多。以前的厂领导几乎是天天要下车间,作为生产型企业这本无可厚非,可吴宝林除了刚来时把车间的角角落落转了个遍之外,除了重大的节假日,他几乎不去车间。

  这好像有点不像话了。在中国,勤政亲民是任何一个领导的基本素质啊,这个“新官”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对此,吴宝林有自己的一套说法。对于那些去办公室找自己的人,吴宝林说,厂里的干部都各司其职,你的事有主管的干部,你该找谁就去找谁,找我也没用。对于那些对自己不下车间有意见的人,吴宝林说,下车间是生产副厂长的事,我该做我自己的事。我和书记要谋全局、抓大事。

  对于吴宝林的这番“别论”,人们在品味之后觉得颇有道理。长期以来,有些企业确实因为重复管理而产生内耗,使得管理效率低下甚至出现种种纠纷。

  吴宝林正是致力于创造一个高效的管理体制,他和党委书记李云都分别担任过党政一把手,所以彼此对对方的工作都很理解,他们在工作上分工合作、配合默契。同时他们将权力充分下放,各个分管的副职也都有自己明确的工作内容。吴宝林常对干部们讲,对你们分管的工作,可以大胆的拍板,有了成绩,是你们的,出了问题,算我的。

  员工们也明白了,渐渐的,推门找厂长的人少了,但事情却比以前好办多了。以前谈工作习惯问领导“你看行不行?”如今想的是各尽其职。

  机制健全了,吴宝林又将目光瞄准了市场和企业发展战略,企业内部可以由一个良性的机制来控制,而对于企业外部重重复杂的关系,还需要主要领导去协调。

  人们很快发现,吴厂长其实非常辛苦,他要不断地去跑资金、跑项目、跑市场,协调各种关系。

  在二院,各单位之间习惯了的是兄弟单位的关系,因此谁也不服谁,有时出了问题甚至还互相推诿。对此,吴宝林引入了“客户”的观念,他还不断向职工们灌输这样的意识:六九九厂处在整个航天产业链的下游,二院的各个研究所都是我们的客户、我们的上帝。遇到问题,他总会说,不管是谁的责任,先把事情做好,责任就算我们的也无妨。

  吴宝林引入的“客户”观念影响了一大批人,也把六九九厂引向了市场,这为六九九厂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和更良好的环境。

  第四篇 情系航天无悔

  无论风雨、无论坎坷,求索的路因为信仰而坚定。

  如今的六九九厂又成为二院的先进单位。吴宝林成功了。人们对吴宝林的魄力与管理理念由衷地叹服。当然,了解吴宝林的人都知道,在他的身上,不仅有现代企业家的种种能力,更有一位航天人的胸怀。在六九九厂任职,吴宝林的个人收入比他在长峰时低了很多,但吴宝林根本不以为意,依旧忘我地付出。

  这是吴宝林喜欢挑战的个性使然,也是他对航天事业的情愫使然。

  吴宝林曾经给二院前党委书记王可立当过两年助理,他非常敬重王书记,时刻记得王书记的座右铭:有容乃大,无欲则刚。

  在这里,“有容”是航天人的胸怀;“无欲”是航天人的情操。

  在到六九九厂之前,由于工作的关系,吴宝林出国的机会很多。在国外,让吴宝林感受最深的是一个中国航天人的分量、一个中国人的分量。当他作为一名中国的航天人而受到外国人尊敬的时候,他知道这份敬意之后是无数中国航天人的奉献。但他看到在某些方面比国外落后时,他不能不掂量自己肩上的责任。

  在每年新人进厂的动员会上,吴宝林总是以肺腑之言感染着每一个人:我们该为自己是航天人而感到骄傲,我们的工作与国家的安全息息相关、与民族的地位息息相关,有多少人有这样的成就机会?我们是幸运的!

  确实,吴宝林在航天业干了18年,做过很多岗位,他深知自己生命的价值,他无法不为自己是航天人而由衷地骄傲,他也无法不为航天事业孜孜以求。熟悉吴宝林的人也都对他忘我的工作精神印象深刻。人们不能忘记,他在担任17所的书记时,就因为过度劳累而吐血;人们不能忘记,他在长峰时,不止一次地因工作而潸然泪下;人们当然也不会忘记,他在六九九厂工作期间四处奔波的身影和无数个不眠的夜晚。

  六九九厂综合计划处的同志至今还记得这样一件事情。2003年,有一个关系到厂里命运的某个型号产品签订协议。吴宝林深知这个协议对企业举足轻重,没想到宣布的协议价格非常低,吴宝林当时就泪流满面,一句话也说不出。在场的同事无不动容,他们知道吴宝林的情感发自内心,他为此投入了太多,在此前他已经连熬了几个昼夜,前一天的晚上他一人在办公室整整又准备了一夜,但没想到却是这样一个结果。

  吴宝林没有放弃,他也不能放弃,这关系到全厂1300多名职工的利益、关系到六九九厂未来五六年甚至十年的生存和发展!这一夜,吴宝林又是无眠,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又是工作到半夜,重新整理材料。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吴宝林用数据和情感打动了军方。

  人们松了一口气。而吴宝林,又继续去跑另外的项目。

  对于这一切,吴宝林觉得很正常,因为自己是航天人,有太多的航天人和自己一样奉献着。

  军品生产有如战场的战斗。一次,六九九厂要在25天完成一项正常需要3个月完成的任务。党委书记李云在全厂紧急动员,工人们加班加点,每天完成比平时多两三倍的工作量,机关干部也纷纷进车间投入战斗,终于出色地完成了任务。为此,军方破天荒地给六九九厂发了奖金。

  这样的事例有很多……

  光荣与梦想

  因为热爱,给了六九九人无限的激情;因为热爱,给了六九九人无限的梦想。

  吴宝林上任不久,就为企业做出了全新的战略定位:六九九厂要做二院的地面设备总装厂、要做中国航天的地面设备总装厂。

  六九九厂要回归荣誉,六九九厂要超越梦想!

  3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转瞬之间,但对于六九九厂却是一次历史性的跨越。那是一条穿越荆棘的光荣历程、那是一条连接未来的理想历程。六九九厂不但找回了曾经的尊严和荣誉,而且开拓出了自己崭新的发展空间,六九九厂作为二院地面总装厂的定位已经不容置疑。这不是上级的任命,是六九九厂已经积蓄了这样的实力,是六九九人已经在肩负着这样的使命,这是全体六九九人凭着对航天事业的热爱拼搏出来的,也是以吴宝林为首的厂领导班子先进的管理理念引领出来的。这是每个六九九人生命价值所在,也是共和国的荣誉所在。

  共和国的天空依旧是那么湛蓝安宁,云淡风轻处,有鹰高翔。我们知道,在这宁静的背后有众多航天人的拼搏奉献,他们的智慧、精神,是这蓝天之外无形的剑锷。

更多专题
七星大地“群星”闪耀

绿染田野的五月,七星农场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一望无垠的稻田里播种的秧苗展示着现代化大农业的豪迈...

职业经理人的跨国公司应聘记

为了确保获取的信息是准确的,要先设计出能力素质模型,这样容易就其要素设计调查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展开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