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法律维权>> 正文

双鱼品牌扩张遭遇商标尴尬

企业报道  2013-12-31 10:34:33 阅读:

  一个中国名牌的称号,把一家默默耕耘的老企业又托出了水面。本月初,国家名牌推进委员会正式授予“双鱼”“中国名牌产品”的称号。然而,“双鱼”,这个国内乒乓球运动员无一不晓的国内知名乒乓球器材品牌,却不如“耐克”、“李宁”那样为百姓所耳熟能详。说起这一品牌的发展,广州双鱼体育用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显明颇为感慨。

  名牌遭遇商标尴尬

  事实上,“双鱼”作为一个品牌,“北有‘红双喜’,南有‘双鱼’”已响彻南北。但是细心的体育爱好者会发现,双鱼集团还有另一个知名品牌,“金雀”牌羽毛球器材系列,同样被国际羽联承认用于国际赛事。是双鱼集团从一开始发展就谋划多品牌系列吗?刘显明道出了其中的尴尬。

  对于“双鱼”来说,虽然历史悠久,但是腾飞却是在1997年以后。1997年,由广州东方体育器材厂和广州双鱼体育用品厂发起,联合广州二轻系统属下文体行业的4家企业组建而成了广州双鱼集团。“自此以后,双鱼开始大步发展。”刘显明介绍说,“当时公司所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统一集团的销售和品牌管理,但是发现麻烦来了。”“双鱼”这一商标已经被国内众多商家在不同领域注册,想要把“双鱼”商标使用在其他体育系列产品上,已经不可能了。

  4吨木材到200万元转让费

  作为最早注册的“双鱼”商标,是用在1974年的乒乓球上。到了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注册的球台、球板都取名叫“双鱼”,因为是一个系列产品,所以当时取名“双鱼”是一种从众心里,并没有相应的商标和品牌意识。当集团发展到一定阶段需要对外扩张时,发现除了乒乓球器材系列,“双鱼”这一商标已经在众多领域被人抢注了,“甚至食品、服装都有人注册了”。

  当年发展羽毛球器材系列时,集团就发现“双鱼”这一商标被四川进出口公司所注册,但是他们在这一项上发展并不理想,对方表示用4吨木材就可以买回这一商标。由于当时并没有商标意识,双鱼集团并没有及时买回这一商标。“后来意识到问题严重性时,价格已经涨到200万元!现在我们获得了中国名牌的称号,估计身价又往上涨了不少。”刘显明告诉媒体记者。

  如今,最要命的是限制了企业的长远发展。“我们的竞争对手不在国内,而是国际上的知名大品牌。双鱼集团早就有了全面开花的发展思路和战略。”刘显明告诉媒体记者。由于商标被人抢注,想利用“双鱼”这个品牌做的相关产业,包括服装、箱包等系列产品一直无法得到发展。目前“双鱼”这一品牌一年的销售额在1亿元左右,“如果其他都做了起来,估计市场至少可以翻一番。”刘显明说。

更多专题
七星大地“群星”闪耀

绿染田野的五月,七星农场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一望无垠的稻田里播种的秧苗展示着现代化大农业的豪迈...

职业经理人的跨国公司应聘记

为了确保获取的信息是准确的,要先设计出能力素质模型,这样容易就其要素设计调查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展开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