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建筑节能形势严峻。”
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在日前召开的“第三届国际智能、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上表示,国家将拿出更有利的财税鼓励措施和更严厉的监察惩罚措施促进建筑节能。
专家认为,在国家监管和让利的同时,开发商、建筑商和设计者也应该为建筑业节能降耗承担更多的责任。
建筑能耗占我国能耗1/3
据仇保兴介绍,由于中国正处于城镇化和工业化快速发展时期,每年大约20亿平方米的建筑总量,预计到2020年,还将新增建筑面积约300亿平方米,接近全球年建筑总量的一半。
在庞大的建设规模背后是巨大的能源消耗和浪费。
根据去年全国政协调研组就建筑节能问题提交的调研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既有的近400亿平方米城乡建筑中99%属于高耗能建筑,建筑能耗非常高。按目前趋势发展,预计到2020年,建筑能耗将达到10.9亿吨标准煤,建筑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直接消耗的能源已占全社会总能耗的30%左右。
随着石油、煤炭、电力等能源价格不断上涨,全社会节约能源的问题已经摆在中国每一个行业面前,而能耗占到社会总能耗30%的建筑行业更是成为节能重点对象。政府“金元”与“大棒”并举
面对如此大的节能潜力和严峻的节能形势,建筑能耗却下降缓慢。
据统计,截至2006年底,各地建设项目在设计阶段执行节能设计标准的比例为95.7%,施工阶段执行节能设计标准的比例为53.8%,与2005年相比,均提高30多个百分点,可形成年节约700万吨左右标准煤的能力。但这对中国建筑业总量高达3.5亿吨标准煤/年的能耗来说,仅占1/50,简直是杯水车薪。
国家主管部门也意识到这个问题。建设部明确提出,要建立鼓励发展节能省地环保型建筑、绿色建筑的财税政策体系和价格形成机制;严格执行节能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惩戒力度。
据仇保兴透露,目前国家税务总局正与建设部协商,在即将出台的物业税征收条例里增加优惠税收措施。其中,绿色、高标准节能建筑住宅将享受优惠税收措施。
开发商应勇于承担责任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副主任潘家华认为,中国建筑节能与世界的差距巨大,就是离自己的要求也相差甚远,在完善政策的同时,企业的落实将成关键。
近年来,开发商、设计商为了追求美观,忽略了节能,使得不少地方随处可见豪华时尚,甚至被称为地标的“玻璃盒子”建筑,不仅不利于节能,反而是高耗能。
据悉,一般建筑的窗与墙的单位能耗比例为61,而“玻璃盒子”由于大面积采用玻璃幕墙,炎炎夏季室内超热,严寒冬日又不挡寒,多数摩天大厦不得不加大功率开放空调以调节室温。冬天要先于其它建筑供暖,夏天要先于其他建筑制冷。“能源高消耗触目惊心。”除了“玻璃盒子”之外,“套着钢铁膀子”、“空着建筑身子”的现象普遍,有些建筑耗电量是居民住宅的10倍。普通住宅的节能效果也不尽如人意。
因此,建设部部长汪光焘曾大声疾呼:“全社会的每一个从业者,不管是开发商、施工单位,还是监理单位,都要负起社会责任,积极推进建筑节能。”
潘家华认为,作为开发商,应该充分利用国家给出的优惠和鼓励政策,认识到房屋建筑是百年大计,不能过于追求利润,更不能把“节能”作为抬高房价的工具,要切实从规划设计创新、建筑材料创新方面,勇于承担责任,做一个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兼顾的企业公民。
绿染田野的五月,七星农场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一望无垠的稻田里播种的秧苗展示着现代化大农业的豪迈...
为了确保获取的信息是准确的,要先设计出能力素质模型,这样容易就其要素设计调查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展开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