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专题>> 正文

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 全面建设和谐社会

企业报道  2013-12-30 10:51:22 阅读:
核心提示:安吉县位于浙江省西北部,县域面积1886平方公里,人口45万,辖10镇7乡和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0%,植被覆盖率75%。境内空气质量一级,水质常年保持在一二级水平,是理想的大气、水质、土壤“三净”之地。

  整治村庄环境创造示范乡村

  安吉县位于浙江省西北部,县域面积1886平方公里,人口45万,辖10镇7乡和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0%,植被覆盖率75%。境内空气质量一级,水质常年保持在一二级水平,是理想的大气、水质、土壤“三净”之地。2002年,被国家建设部授予村镇环境建设“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2004年,获“省级园林城市”称号。

  近年来,安吉县立足县情,围绕浙江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建设“绿色浙江”和“八八战略”的目标,确立了“生态立县”的发展路子,从2001年开始,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以整治为主的村庄环境建设、加快生态村建设,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截至2004年底,全县已完成村庄环境整治点600个,农村受益人口达到20.57万人,累计人口受益率达到57.08%,全面完成整治村累计达69个,完成“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的创建任务9个。村庄环境整治和示范村创建工作已走在全省前列。

  一是改善了农村居住环境,提高了群众生活质量。通过以“改水、改路、改厕、改线、改房和环境美化”为主要内容的“五改一化”村庄环境整治,全县累计完成村庄道路硬化309.68万平方米,砌筑河道驳岸2.18万米,新建公厕374座,新增绿化67.37万平方米。通过整治,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从根本上改变了“雨天一腿泥、晴天一身灰、宅旁臭水沟、垃圾满地堆”的“脏、乱、差”状况,为农村群众创造了一个便利、安全、卫生、舒适的生活环境,使广大农民群众的生产条件和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提高。

  二是进一步改善了投资环境,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通过村庄环境整治,促进了乡村以“农家乐”为主的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山川乡、天荒坪镇、报福镇、章村镇、鄣吴镇等乡镇的许多村纷纷兴办“农家乐”旅游项目,为当地农民开辟了新的就业门路和增收途径。如天荒坪镇的大溪村,共有45家农户办起餐饮和住宿业,每天可接待用餐人员达3000人,住宿800人,“农家乐”的年收入达600万元。该村“农家乐”一项的人均收入已占到全部年人均纯收入的62%。通过村庄的环境整治,也有效地改善了安吉的投资环境,使安吉招商引资实现了新的突破。如村庄环境整治后,天荒坪镇大溪村引进资金建设了“藏龙百瀑”、“白茶谷”等旅游景点;山川乡大里村招商引资,开发了古宅项目;高禹镇高禹村引进杭州新生代皮草有限公司,建立了科技和劳动密集型的兔业基地等。村庄环境的整治,作为一项德政工程和民心工程、作为生态县建设的重要抓手,已真正起到了推动农村产业发展的作用。

  三是提高了农民的素质,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县建设局将农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有机地融合于村庄环境建设之中。结合村庄整治,建立村民活动中心、图书室、阅览室等文化设施,促进了农村社会文化事业的发展。改变了农村的一些陈规陋习,改善了农村社会风气,增强了农民群众的环境意识、卫生意识和文明意识,提高了农民思想道德水平。许多村民都十分珍惜整治的成果,他们积极配合,自觉维护环境卫生,垃圾入箱、家禽圈养、菜园围栏,逐步养成了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习惯。如良朋镇迂迢村自发组成的一支清洁护卫队,每天清晨清理卫生,白天管护卫生,做到“路上无杂物、绿地无杂草、垃圾不满箱”,使环境卫生的维护规范化。此外,凡是村庄环境整治成效明显的村,在村班子的换届选举中村干部大都以高票当选。这说明,通过村庄环境建设,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威信得到进一步提高、干群关系得到进一步融洽,有效地推动了农村各项工作的开展。

  推进生态县建设统筹城乡经济发展

  安吉县建设局把村庄环境整治作为推进生态县建设和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切入点和一项全新的工作,主要做法:

  科学编制好整治规划

  要在全县范围内开展村庄整治,必须先搞好村庄的布局规划。只有在科学规划的指导下,才能保证村庄环境整治顺利有序地推进。为此,安吉县建设局十分重视村庄环境整治的规划编制工作。抽调专门人员对全县行政村的班子状况、环境基础、产业特色、经济发展水平等进行一次全面、深入、细致的调查分析和研究。通过调研,明确了哪些村可以作为中心村来发展、哪些村需要逐步撤并、哪些村还要继续按现有的规模发展等。在掌握了实情、做到心中有数的情况下,安吉县投入500万元资金,组织力量对全县264个行政村、2068个自然村进行中心村和自然村的整治建设规划的编制。在编制中心村的3年环境整治建设规划中,安吉县注意把握五条原则:一是因地制宜、量力而行。根据村庄规模和经济实力,力求量力而行,崇尚自然、经济、美观、实效。二是明确目标、分步推进。全县村庄整治共分3年时间实施,先行试点,逐步推开。三是突出重点、分类指导。总的以“五改一化”为主要内容,并围绕山、石、水、树做出特色文章,建设一批各具特色的村庄。村庄环境整治建设,以乡镇村为主实施,县里重点是组织有关部门给以指导,并着重抓好样板村,以点带面,示范全县。四是依靠群众、广泛参与。凡列入整治建设计划的村,首先要求广大村民有积极性,再因势利导,不搞强迫命令。五是改善条件、发展产业。规划在注意改善硬件设施的同时,还要着力考虑如何通过整治,依托资源优势,发展壮大产业,促进农

  村、鄣吴镇景坞村,在编制村庄整治建设规划时,把发展特色旅游作为产业依托。天荒坪镇大溪村从发展特色餐饮业出发,村庄环境整治侧重于清洁卫生和建设宜人的居住环境。孝丰镇统溪村是全县有名的花卉村,注重如何利用花卉苗木来美化村庄环境。

  创新机制解决资金来源

  全面开展村庄环境整治,决策容易,实施难,其中最难的是要筹措大量的资金,否则搞“无米之炊”,整治规划只能成为“纸上谈兵”。为破解这一难题,安吉县动了不少脑筋,采取了许多办法,用政策引导、乡镇配套、群众投入的办法来加以解决。每年安排1000万元资金,采用以奖代补的形式,奖励那些村庄环境整治建设的优秀村。即对50户—100户规模的村庄,整治后考核优秀、良好、合格的分别奖励7—1万元;对101—150户规模的村庄,整治后按考核等次分别奖励8.5—1.5万元;对150户以上规模的村庄,整治后按考核等次分别奖励10—2万元。同时,要求各乡镇根据自身的财政实力,分别配套10%—30%的资金对村庄环境整治,调动群众的参与积极性。各村在群众自愿的前提下,通过一事一议的办法,筹集大量的整治建设资金,许多在外地工作的安吉人也纷纷捐资,支持家乡村庄环境整治和建设。这一筹资机制,实践证明效果很好,4年来安吉县没有发生一起因村庄环境建设而引起的群众上访案件。特别是县乡财政投入,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引导推动作用。4年来,全县村庄环境整治总投资达19443万元,由于宣传发动到位,村庄环境建设深得人心,资金使用管理透明度高,广大群众积极投身到建设中去,从而有效地解决了资金不足的难题。

  切实加强对整治工作的领导

  村庄环境整治是一项情况复杂、涉及面广、综合性强的工作,仅就整治内容来说,不仅包括村庄环境的整治,还包括村庄河道的治理、土地整理、村镇绿化、基础设施等方方面面。因此,要搞好村庄环境整治,必须切实加强领导,抓好组织协调。安吉县委、县政府专门成立了由安吉县主要领导任组长,宣传、农办、国土资源、水利、建设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在县建设局设立了村庄环境整治建设指导办公室,具体负责日常的指导和协调工作。各乡镇、村也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和工作班子来负责项目实施、资金筹措等工作,把村庄环境整治建设作为对乡镇“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教活动成效的检验和对乡镇考核的主要内容之一,列入年度工作目标责任制进行考核。制定了操作性比较强的考核评分细则,对村庄环境整治建设中的“五改一化”工作内容进行细化、量化、标准化。考核工作先由乡镇申请,县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实地考核,考核过程接受县监察局监督。考核机制的建立,为村庄环境整治工作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常抓不懈,实施长效管理

  村庄环境整治建设,既是一项阶段性的工作,更是一项长期任务,只有持之以恒、常抓不懈,才能巩固整治建设的成果。因此,把建管并重、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作为村庄环境整治建设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一些村的环境整治工作一结束,就立即将工作重心转移到长效管理、巩固成果上来。安吉县专门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村庄环境整治建设长效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和考核办法,还安排了专项经费来进行考核奖励。各乡镇也建立了相应的长效管理制度和考核办法,定期对各村进行考评。一些村结合本村实际,建立了村庄环境卫生保洁和绿化养护等一系列长效管理制度,定期督察、年度考核,较好地做到了制度落实、人员落实、经费落实。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基本做到了村庄环境整治建设一个、巩固一个,有效地防止了“脏、乱、差”的反弹。通过几年的努力,安吉县农村会成为“生态经济发达、生态环境优美、生态家园和谐、生态文化繁荣”的小康新农村。

更多专题
七星大地“群星”闪耀

绿染田野的五月,七星农场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一望无垠的稻田里播种的秧苗展示着现代化大农业的豪迈...

职业经理人的跨国公司应聘记

为了确保获取的信息是准确的,要先设计出能力素质模型,这样容易就其要素设计调查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展开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