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专题>> 正文

浪遏飞舟 方显英雄本色

企业报道  2013-12-30 10:49:57 阅读:
核心提示:社会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需要大量的电力支持。苏南是江苏省用电量增长最快的地区,而江苏常熟发电有限公司正处于这个地区的用电负荷中心。

  社会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需要大量的电力支持。苏南是江苏省用电量增长最快的地区,而江苏常熟发电有限公司正处于这个地区的用电负荷中心。这个局面,既决定了江苏常熟发电有限公司在该地区电网中的重要地位,同时也将他们置于种种矛盾的风口浪尖。在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形势下,江苏常熟发电有限公司的领导与全体员工不畏困难,开拓创新,圆满地完成了生产、经营、管理、技术改造、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等各项任务,发电量创出了历史最高水平,获得国家电力公司“一流火力发电厂”等荣誉称号。

  最近,笔者专访了江苏常熟发电有限公司领导,他们在改革大潮中总结的经验和形成的管理特色,值得全国同业学习借鉴。

  挑战市场 拨开风雨见彩虹

  富饶的长江三角洲下游,是我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在江苏省常熟市东北24公里的长江沿岸,坐落着一片占地面积达数平方公里的现代化企业——这就是在国内已具有一定知名度的江苏常熟发电有限公司。

  江苏常熟发电有限公司的前身是常熟发电厂,是国家“八五”重点建设项目。这项工程于1990年9月2日正式开工,总投资为29.2亿元,为当时同等规模投资最省的电力工程。从开工到投入运行历时50个月,比国家定额工期提前14个月。这座总容量为120万千瓦的特大型火力发电厂是华东电网的主力电厂,它的建成对苏南经济的腾飞发挥着重要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电力便成为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保障的重要基础。一方面,社会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拉动了电量的增长;另一方面,又给电力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进入新世纪以来,江苏的社会用电量以15.46%的速度高速增长,苏南地区又是全省用电量增长最快的地区。江苏常熟发电有限公司领导一班人,真切地感到了肩上担子的重量。每年年初,几位董事都要齐聚在公司里,在听取总经理工作总结报告之后,总要把自己的大名签在各种决议的文件上。名字虽然好签,但每个人却明显地感到了凝固在笔尖的分量——形势是严峻的,任务是超重的。尤其是在电价普遍不稳、煤炭资源紧张、价格大幅变化、发电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要完成各项年度目标不是一件轻松的事。然而,在困难面前,除了拼搏与开拓,没有别的选择。

  不经历风雨,哪能见得彩虹。浪遏飞舟,方显英雄本色。江苏常熟发电有限公司没有辜负社会和人民的期望,通过努力,公司发电量不断创出历史新绩,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2003年,完成发电量794857万千瓦时,同比增发59559万千瓦时,实现利税55501.64万元。2004年,实现发电803113万千瓦时,同比增发电量8256万千瓦时,完成利税54231.81万元。由于业绩较好,江苏常熟发电有限公司先后被原国家电力部授予“全国电力基建优秀单位”;被原国家电力公司授予“安全文明生产达标企业”、“无渗漏发电厂”、“双文明单位”、“光荣纳税户”和“维护国家安全先进集体”;被江苏省委、省政府授予“江苏省文明单位”;被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授予“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

  特色管理 凝聚智慧与奉献

  记得一位作家曾这样说:凡是现代化的企业,都离不开现代化的管理。而卓有成效的管理,都具有独特的特点。作为诞生在社会经济大潮之中的江苏常熟发电有限公司,它的发展历史历程充分展示了在管理方面的特色。

  总经理罗德勇说:“为了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我们采取了有效措施,加强计划检修管理,提高检修质量,压缩检修工期,强化设备的日常维护和消缺工作,提高设备可靠性,确保机组处于良好的运行或备用状态,开得出、带得上、压得下,使公司发电量实际水平始终高于全省独立发电公司的平均水平。”话虽不多,但其中却凝聚着常电人的心血和劳动。如果要用几句话来概括,那就是:电力管理,重中之重;经营管理,敢攀新峰;行政管理,勇于突破;安全管理,常抓不懈;技术管理,水涨船高;人事管理,素质为先。

  发电生产是发电企业各项生产经营活动的基础,发电量的管理是各项工作的中心。2002年是常电人具有转折意义的一年。这一年,公司确定了全年生产经营目标为发电量58亿千瓦时,实现利润2.98亿元。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公司提高检修质量,压缩检修工期,强化设备日常维护和消缺工作,其中4号和2号机组连续运行218天,创造了单机连续运行200天的记录,其中4号机组连续运行218天,创国产机组新记录。企业发电量突破了70亿千瓦时的大关。到年底,公司实际完成发电量735297万千瓦时,实现利润32267万元。为了尽可能缩小与全省平均水平的差距,公司积极主动与省经贸委、物价局、省电力公司等联系,沟通情况,反映问题,及时调整了计划。为适应电力市场形势,及时做好市场调查,及时了解和掌握市场用电量,根据全年生产经营目标和发电量,及时采取不同的竞价上网政策,不但增加了市场电量,而且将采购电量的平均价格比不断提高。运行人员严格执行调度纪律,按电网要求全面投入AGC系统,使机组在运行中最大程度地满足电网要求。

  作为一个生产企业,安全工作最为重要。多年来,江苏常熟发电有限公司始终把安全生产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健全了安全管理体系,制定出“五个强化”、“五个杜绝和五个不发生”、“六个不变”及“安全指标”。为确保安全目标的实现,公司总经理分别与各部门的安全第一责任人签订了“安全目标责任书”,明确责任,奖罚严明。为了提高全体职工的安全意识,公司适时进行安全教育,加强安全检查。进入新世纪以来,公司的所有发电机组实现了全能值班,其生产调度、汽机运行、电气运行、锅炉运行、化学运行、除灰系统运行、燃料运行等都在严密的控制下实施安全生产。与此同时,江苏常熟发电有限公司根据设备的实际状况和开展设备点检制的实践经验,贯彻“以计划检修为主,积极开展状态检修,针对不同设备采用不同检修策略,在保证设备可靠性的前提下,减少过修和欠修,努力降本增效”的指导思想,较好地实现了最佳的投入产出效益。

  行政管理是保障企业正常运行的重要方面。近年来,公司大力开展QC活动并取得了两个突破,一是QC活动的班组覆盖率达到了100%,二是QC小组活动的成果不断创历史新高。先后取得“减少机组启动过程中的轻油消耗量”、“提高菲利浦保护系统可靠性”、“减少烟道吹灰器故障等”课题,以优异的成绩获得国家和省级成果奖。与此同时,不断加强企业的信息化管理。随着电力体制的不断变化,企业信息化建设由过去的起步、探索、单项应用为主逐步过渡到程序化、规范化、集成化的新阶段。在“抓好基础、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下,公司加强网络建设,大力开发软件,建立起企业管理数据中心和企业生产数据中心,实现了计算机自动化管理。

  技术改革是推动企业向前发展的重要动力。江苏常熟发电有限公司深化改革,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努力提高管理水平,向高标准发电企业目标迈出了至关重要的一步。公司技术人员与科研单位、制造商合作完成了多项技术改造、技术攻关和技术改进项目。机组热控系统DCS改造,显著提高了热力系统控制品质,保护、自动投入率达到了100%,整台机组的燃烧和调整得到了优化;锅炉一次风机降噪改造后,噪声由100db降至90db,取得显著环保效果和经济效益;MIS系统的建立和全面推广应用,使在企业决策管理、发电生产、设备检修、备品管理、物资采购、图档管理、后勤服务等生产经营活动最大地实现了信息资源共享;为满足电网高标准的高峰需要,经过广泛调研论证,对发电机组进行了技术改造。公司倡导职工多提合理化建议,使技术改造深入人心,几年来,许多合理化建议被采纳并付诸实施。如锅炉空预器增装火灾报警及消防系统的改进、提高主机真空严密性、主机大轴后部加装转速测量装置以及网控微机的五防改进等,这些项目的实施为促进企业技术进步、提高安全、经济和社会效益作出了积极贡献。

  人才是推动公司发展最具活力的要素。江苏常熟发电有限公司实施强有力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使干部队伍在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方面迈出了较大步伐。人力资源工作采用公开招聘的形式,按照“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建立“能者上、庸者下”的企业用人机制。公司建立起有效的职工考核细则推行动态管理,增强了职工的竞争意识和危机感,使其主动、积极、自觉地投入到工作中去。教育培训是提高干部和职工素质的有效途径。采取的主要方法有日常培训和岗位培训、等级工培训、特殊工种培训、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及技术比武等。公司97个班组,都设有兼职培训员,形成了“教培中心——部门——班组”三级培训网络。建立起的培训档案,对职工的每一次培训内容、培训时间、考核成绩等都进行了完整的登记并录数据库。培训和考核的成绩,作为职工上岗、转岗、晋职和实施奖惩的依据之一。通过培训,不但使全体干部和职工的素质不断提高,而且还培养出一批公司的高级技工人才。

  集团发展 市场竞争显活力

  在原国家电力公司“以电为主导,发展多种产业,提高科技含量,全面进入市场,兼顾两个效益,实现协调发展”的多种经营发展方针下,江苏常熟发电有限公司加快了多种经营向产业化、集团化、市场化方向迈进的步伐。几年来,公司在资金、规模的扩张和项目的开发方面,都有长足的发展。新组建的常熟市昆承热电有限公司、常熟港船舶燃料供应公司以及金陵热电联产项目和常昆工业园区标准厂房等数十个项目,都相继上马。经过几年的努力,基本上形成了集“商、工、贸”为一体的以“燃料营销、海上运输、热电联产、粉煤灰综合利用”四大支柱产业为龙头的多种经营特色。为使公司的多种经营继续做大做强、稳定发展,公司制订了《常电多种经营三年发展规划》,各家多种经营企业正在按既定的目标健康发展。

  江苏常熟发电有限公司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形成的特色管理,凝聚着各级领导和广大职工的智慧和奉献,也体现着“常电人”“做好每件事,努力每一天”的企业精神。一年之计在于春,一个崭新的现代化企业正呈现于苏南地区。常电人正在以新的姿态和面貌,在自己的发展史上续写出更新、更美的篇章。

更多专题
七星大地“群星”闪耀

绿染田野的五月,七星农场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一望无垠的稻田里播种的秧苗展示着现代化大农业的豪迈...

职业经理人的跨国公司应聘记

为了确保获取的信息是准确的,要先设计出能力素质模型,这样容易就其要素设计调查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展开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