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行业新闻>> 正文

回顾邮政改革的最后阶段

企业报道  2013-12-30 09:43:02 阅读:

  初秋的某个傍晚,站在街角远远望去,位于北京西城区的国家邮政局陈旧的老办公楼呈现一片斑驳之色。里面数以百计的邮政系统员工并不知道,在经过数年的彷徨之后,中国邮政即将面临重大改革。

  据一位中国邮政的知情人士透露,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和中国人民银行主导,国家邮政局参与制定的邮政最新改革方案已经于近日完成。在新方案中,三个“操刀手”各司其职——由国家发改委充当“主刀”,针对中国邮政未来的体制改革及上市问题进行重新规划,财政部负责清算中国邮政未来专营业务的财政补贴,中国人民银行负责邮政储蓄的拆分问题。目前,十多项邮政主业的改革备选方案已经形成,正在等待国务院办公会议的最后批示。种种迹象表明,中国邮政的改革已经进入最后阶段。

  EMS先行分拆?

  中国邮政的一个重要业务EMS一直在做着亏本生意。由于地方邮政部门并非独立的核算单位,成本统一由国家邮政局承担,因此为了完成国家邮政局每年下达的业务量,地方邮政部门毫无顾虑地将EMS业务打折。但中国邮政在快递业务市场的地位却日渐萎缩,从1995年起,中国邮政EMS营业额的年增长率只有2%,市场份额则以每年4%的速度递减,在国际快递领域的市场份额也由最高峰时的近97%,跌到目前的40%左右。

  今年5月,缓慢的邮政改革开始有了实质性的进展。《关于主辅分离辅业改制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作为国家邮政局主辅业分离改制的依据,在全国试点省市局所中推行。进入8月以来,国家邮政局又悄悄在全国多个区域进行EMS独立运作试点。知情人士透露,邮政此举是为了将各地EMS业务独立出来组建全国性的EMS总公司,然后将EMS独立打包上市。

  横拆还是竖拆?

  两年前中国邮政海外上市的传闻披露之后,中国邮政内部一直存在两种上市方案的争议。最早被提出来的是“竖拆上市方案”。所谓“竖拆”,就是按业务模块进行分拆,将非邮政业务包括速递、物流和储蓄等单个业务公司化,其中包含了分拆后分别上市的构思。专家认为,这种分拆模式受到了德国邮政的影响,如果EMS先行分拆的话,这将暗合“竖拆上市方案”的思路。

  但是,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MBA中心主任刘刚则认为,“竖拆上市”难以实行。这是因为剥离了各种资产之后,中国邮政本来就已经实力大减,一些省市邮政官员当然不愿再将余下的盈利业务继续分拆;况且原有的网络优势已经不复存在,重建新网络的成本又太高。

  在“竖拆方案”被各方否决之后,2002年底,国家邮政局开始组织设计新的邮政改革方案,其中主要内容就是“以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广东6个省、市为主体组建一家国家控股的股份制邮政总公司,包含上述6省市邮政局的整体业务,争取到香港上市”。这种模式可以称为“横拆上市”,它与中国电信“分拆出中国移动并以部分拥有优质资产的省市网络先行上市”的思路十分相近。

  但是这种“靓女先嫁”的分拆方案遭到了不少专家的反对。曾在国家邮政局供职多年的邮政专家陶赣说:“邮政不能照搬电信的分拆模式,电信当初按地区分拆上市是因为电信行业拥有良好的核算体系。但是邮政不同,由于信件自动分拣机不能普遍应用,包裹等许多业务只能通过人工进行操作,所以在跨区域核算上存在着不准确的问题,同时核算的成本也太高。”

  因此,“竖拆”与“横拆”之争一直不断。

  未来的方向

  几乎每个专营事业都盈利,惟独邮政除外。与其他国家一样,中国邮政的普遍公共业务一直在严重亏损。据一位邮政系统的内部人士透露,中国邮政一封普通外埠信函的邮资是0.8元,而全国平均投递成本是1.1元,中国邮政每年为此亏损100亿元。

  到了2002年,中国邮政似乎迎来转机。内部公布的财务数据表明,中国邮政当年的营业额为510亿元,利润1.2亿元。但是,这对有意“横拆上市”的中国邮政来说,意义其实也不大——大部分业务还是亏损的。而且市场关心的是2003年邮政“断奶”不再享受财政补贴后的盈利能力到底有多大,但是中国邮政并没有公布2003年的财务数据。

更多专题
七星大地“群星”闪耀

绿染田野的五月,七星农场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一望无垠的稻田里播种的秧苗展示着现代化大农业的豪迈...

职业经理人的跨国公司应聘记

为了确保获取的信息是准确的,要先设计出能力素质模型,这样容易就其要素设计调查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展开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