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在美国举行的“半导体设备与材料展览会”SemiconWest上,参展的厂商有1559家,共有展台3677个,约有5万人参加。该展览会的盛大场面反映了全球半导体产业自2000年的峰值循环之后,又一个循环的上升时期到来。
专家认为,在未来几年内,中国将主导全球芯片市场格局的变化。为此,海内外半导体投资者和供应商纷至沓来,在中国争夺半导体“奶酪”。
面对全球半导体巨头的进逼以及为了扶持和鼓励中国半导体发展的增值退税优惠政策取消,中国半导体产业何去何从?
全球巨头深入中国
潜力巨大的中国半导体市场的成长速度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成为全球半导体企业竞相争夺的市场。近日,全球第三大半导体公司瑞萨科技在上海成立半导体管理(中国)有限公司,而在此之前,欧洲最大的半导体供应商意法半导体也同样在上海召开了近年来规模最大、级别最高的区域客户活动,发布一系列中国战略,并有消息称,意法半导体将与韩国现代在中国成立一个合资生产企业,全面深入中国市场。
事实上,中国的芯片行业一直以来都以中芯、宏力这样的代工企业发展为代表,这种模式被业界称为代工转移,即全球的芯片代工业向中国转移。而随着瑞萨和意法半导体等全球巨头将设计进一步转移进中国,在中国构建其完整的产业链,原有的模式将被打破。上海市集成电路行业协会副秘书长赵建忠认为,这种模式的出现,表明中国芯片市场的发展方向已从代工转移向设计转移。
据称,此次瑞萨投资600亿日元首次在中国成立管理公司,就是为了管理中国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团队,设计、生产出真正满足中国市场的产品,而这种以中国市场为根据地运作的模式,就是“设计转移”。
中国主导全球格局
随着瑞萨、意法半导体等大批海外巨头继续深入中国市场,专家认为,中国的半导体市场将持续看好。在未来几年内,中国将主导全球芯片市场格局的变化,它决定着全球半导体市场究竟能否再次陷入危机的漩涡。
分析师认为,尽管目前中国占全球芯片市场的份额还比较小,但其制造成本却低于全球最大的芯片生产商台积电10%以上,产品的平均销售价格低于台积电40%—50%。基于这种价格优势,中国在国际半导体市场的份额将急剧增长。由于价格上的优势,中国半导体制造工厂将逐步赢得越来越多的市场份额。到今年末,相信台积电等国际制造商便会感觉到这种压力。
值得一提的是,信息产业部电子信息产品管理司司长张琪日前表示,中国已成为全球最重要的半导体产品消费国和生产国之一,中国半导体产业自主研发水准迅速提升,初显从“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的端倪。
据介绍,中国信息产业规模目前仅次于美国、日本,位居世界第三,中国已成为基于半导体技术的电子产品的全球生产基地。信息产业部“中国芯工程”启动以来,“方舟”、“龙芯”、“华夏网芯”等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芯”在研发生产上取得了重大突破。
优惠不再显现近忧
据统计,去年美国对华半导体集成电路产品出口额为20多亿美元。美方曾声称,中国对进口半导体产品征收增值税,而中国国内厂商虽然也要缴纳增值税,但可享受出口退税,这使美国半导体出口商处于“非公平竞争的地位”。
今年3月,美国就中国集成电路增值税退税政策提出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下的磋商请求,启动了世贸组织争端解决程序,并于7月2日就谅解备忘录的主要内容达成共识。
7月14日,中美在日内瓦正式签署“中美关于中国集成电路增值税问题的谅解备忘录”,宣布取消退税政策,中美半导体税收政策争端终于得到解决。然而,这一消息在国内引起了高度关注,退税的优惠政策不再有,中国半导体产业何去何从?
半导体是一个国家高科技产业的重要部分,随着对本土企业优惠退税政策的取消,在中国国内生产半导体的企业的相关现金收益将会在日后受到影响。而政策的不确定性还会让投资者产生质疑,影响近两年内对半导体行业的投资。
尽管有短期影响,但是拉动整个半导体产业发展的基本政策没有改变。因此,退税政策的取消不会威胁到中国半导体企业的长远发展。中国目前已有完备的半导体基础,给投资者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中国充足的半导体人才以及配套环境都是越来越完善。而最能推动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就是中国的半导体需求巨大。到2008年,中国已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半导体市场,这足以吸引更多的投资者来到中国。
据悉,发改委、信产部等已多次召集国内企业讨论有关优惠政策的细节,新的产业政策将会在几个月内出台。而这次政策的制定将回避WTO规则中对增值税等条件的限制,改在所得税、银行贴息等方面鼓励企业发展半导体产业。
绿染田野的五月,七星农场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一望无垠的稻田里播种的秧苗展示着现代化大农业的豪迈...
为了确保获取的信息是准确的,要先设计出能力素质模型,这样容易就其要素设计调查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展开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