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行业新闻>> 正文

房贷门槛再提 中小房企堪忧

企业报道  2013-12-23 12:46:39 阅读:

  日前,关于北京市银监局紧急叫停未封顶楼盘个人住房商业贷款业务的消息在京城房地产界引起一阵骚动。业界认为,此次监管部门强力度、大范围的调控政策的执行,将对整个房地产业产生不小的震动,尤其对于大部分中小房地产企业来说,政府的每一次宏观调控、每一次新政策的下发,都直接牵动着其生存命脉,而此次关于住房项目主体结构封顶后方能发放个人按揭贷款通知的下发,更令许多中小房企感觉到了冬日一般的寒意。

  政策有则必依调控势在必行

  据悉,北京市银监局于上月底召开紧急会议,向北京市16家包括国有和股份制在内的16家商业银行正式传达《现场检查意见书》,其中即包括关于不得向未封顶楼盘发放住房贷款的规定。

  这几天内笔者了解到,北京市的各大商业银行均已向未封顶楼盘发出了暂不发放贷款的通知,然而具体此次银根再度收紧的执行与收效如何呢,似乎各大商业银行、房地产开发商以及贷款买房者们仍在观望。如果这条规定被彻底执行的话,则意味着目前在国内商品房市场上极为普遍的预售制度将遭到近乎毁灭性的打击。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中国房地产业由此面临洗牌并非夸大之词。

  事实上,早在2003年央行《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信贷业务管理的通知》即业内所谓“121文件”中,就已明确做出了“凡是一手住房项目均必须主体结构封顶后方可发放按揭贷款”的规定,而此次的紧急叫停只是3年前通知的重申和彻底贯彻执行而已。

  政策早就有了,如果当年即被彻底执行的话,相信今天的中国房地产业早已不是现在的面貌。而这条规定之所以被忽略,原因显然是多方面的:对于商业银行来说,虽然规定有利于防范风险、保障银行自身的利益,然而随着银行之间竞争的愈演愈烈,加之房地产界贷款数额巨大的商业利益引诱,还是使众多商业银行甘冒其险;而对于房地产开发商尤其是资金本就不足、几乎要依靠银行贷款迅速回笼资金以便后续开发的中小开发商来说,早期预售的银行按揭贷款几乎就是维系其生存的“供氧器”。因而,虽然规定早已出台,然而白纸黑字在现实状况面前所遭遇到的漠视和尴尬,似乎也警醒了相关监管部门应该加大监管力度。

  行业面临洗牌“小鱼”遭遇危机

  早在“121文件”正式出台后,即有业内人士表示其预示着中国房地产业的重新洗牌在所难免,然而由于政策并未能完全执行,该预言在一定程度上也一直迟迟未能兑现,此次北京市监管局率先加大力度,是否意味着行业洗牌的预言将在3年后的今天变成现实呢?

  在目前的中国房地产市场上,未封顶楼盘实行预售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甚至相当多的房地产企业根本就是依靠前期预售收回一定的资金,以保证后续开发的顺利进行。尤其对于数量众多的中小开发商来说,本就存在着资金相对不足、资金链较为脆弱等一系列问题,在项目刚刚开始启动时即通过预售的方式从银行收回大笔资金,才能保证整个规划项目的顺利完工。

  相对于资金实力雄厚的地产“大鳄”,这些“小鱼”们原本就处于劣势,此次“121文件”一旦被彻底贯彻执行,也许对于大型房地产企业不会有太大的影响,但对于中小房企将造成的巨大冲击则是可以想见的。加之近两年来政府相关宏观调控政策的一再施压,他们的生存危机已经日渐显现,而此次贷款门槛的再度抬高,对于他们来说更无异于雪上加霜。预算中的后续资金被突然切断,甚至将造成很多中小房企无力继续支撑项目的开发而因此倒闭并留下很多有待收拾的不合格楼盘以及烂尾楼盘。

  由于一直以来房地产业的行业惯例和惯性影响,此次对于旧规的重申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一方面要看监管部门的力度和决心,另一方面也要考虑整个行业的反弹和发展。从一时的反应来看,不可避免的冲击将导致一大批实力相对弱小的房地产企业因此而退出;然而,从整个房地产企业的长远发展来说,由此筛选出优劣、存强汰弱,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更多专题
七星大地“群星”闪耀

绿染田野的五月,七星农场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一望无垠的稻田里播种的秧苗展示着现代化大农业的豪迈...

职业经理人的跨国公司应聘记

为了确保获取的信息是准确的,要先设计出能力素质模型,这样容易就其要素设计调查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展开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