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段时间,被媒体在网上及报纸上炒得沸沸扬扬的柯达相机质量问题,由于柯达公司欠佳的危机公关能力,问题不但没有淡化解决,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柯达面对这样的事实,采取一种回避态度是对中国消费者的弱视。这一事件的关键已经不是柯达LS443型数码相机的质量问题,而是柯达在消费者服务方面的态度问题。”投诉的消费者如是说。
针对这批相机出现的质量问题,柯达表示自己严格遵守政府的“三包”政策,对于出故障的相机,保修期内免费维修,保修期外付费维修,同时还特别推出付费以旧换新的升级方案。柯达公司新闻发言人田耕称,“我们会根据消费者的需求调整方案,但绝对不会免费换机。”但此时却有消息传出,柯达公司在台湾地区解决LS443型数码相机问题是免费升级换机的。
据记者了解,该消息出自2005年8月,台湾地区某媒体刊发题为《柯达LS443瑕疵数位相机可免费更换》的报道称:“柯达LS443数位相机消费争议事件已有解决方案,若消费者购买的柯达LS443型数位相机有瑕疵,可和柯达联系,柯达提供8款数位相机供消费者更换,成本由柯达公司吸收,消费者无须负担任何费用。”
对此,田耕对记者表示,在台湾地区,确实存在着一些消费者拿了供升级的相机去试用,本应按规定两周内归还,然而一直没有归还和付费的情况。“但这不表明我们放弃收费的政策,更不表明我们放弃了对他们进行追索的权利。”可是对于消费者要求柯达列出收取了哪些台湾消费者升级费的名单时,柯达方面却以“商业机密”为由拒绝了。
这样,事件的焦点似乎集中在了柯达对待内地和台湾消费者不公平的待遇上。其实,柯达在台湾的妥协,也是台湾消费者不断维权的压力使然。而此次柯达与中消协的博弈,也是使“质量门”走向“态度门”的导火索。中消协在与柯达公司多次沟通未果后,于8月22日专门召开了其成立22年以来历史上第一次投诉调解听证会,主角柯达却在这次听证会上以中消协做法不当为由缺席了。柯达甚至表示“将完全抛开中消协,于近期在全国不同城市举行沟通会,直接听取客户的意见,达到彻底解决‘质量门事件’的目的”。但其所表现的态度起码到现在还没有得到消费者的认可。中消协人员在电话采访中表示,还将继续帮消费者维权。
“透过这件事,其实可以看出柯达在应急公关方面的能力较弱;另外一方面,中消协的此番动作也是对国际企业进行的一次打压,从而保护本土企业,其实国内数码相机企业的投诉也非常多,但大多投诉无门。”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如此看待柯达事件。
柯达不是孤例,三菱公司、东芝公司等对中国和发达国家消费者的赔偿与处理都不同。但无论是否存在歧视性政策,一旦发现产品有缺陷问题,开诚布公地处理,是企业对社会、对用户应负之责任,体现的是企业诚实守信的美德,恰是提升品牌形象的机会。
绿染田野的五月,七星农场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一望无垠的稻田里播种的秧苗展示着现代化大农业的豪迈...
为了确保获取的信息是准确的,要先设计出能力素质模型,这样容易就其要素设计调查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展开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