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肌底液销售井喷 跃升“爆品”黑马
2013年的化妆品市场,掀起了一股肌底液“爆”风。据九美子最新公布的一组数据显示,九美子一白到底肌底液截止11月份的销量突破113万4500余支。懂点电商的都知道,淘宝有一个“爆款”模式,即商家通过打造爆款产品,吸引流量和提高转化率,往往类似这种形式的促销活动的效果都非常好。如今,线下的化妆品专营店渠道也开始流行这种与“爆款”类似的营销手法,推出“爆品”。不少终端店主表示在销售肌底液“爆品”后,不仅销量爆棚,人气也爆棚。眼下,在专营店渠道,“爆品”开始有燎原之势,成为品牌和门店吸引客源、拉动销售、突破发展瓶颈的新策略。
化妆品行业专家指出,打造爆品确实是品牌聚焦及促进销售的一个很好方式,但是在众多品牌都在推爆品的情况下,应该如何打造爆品,成了企业最大的难题。
破解爆品“短命”魔咒
但凡对爆品规律了解一二,都不会否认爆品概念是一把双刃剑。很多品牌商在打造爆品的过程中会陷入“价格”与“品类”的矛盾困境。要成为爆品,很重要的一点是价格要相对较低,但来自竞争对手的价格打压,很容易形成恶性低价竞争。最后只能赔钱赚吆喝,而且还可能给品牌形象带来负面影响。但有些品牌商往往急功近利,将爆品视为某段时期产品快速动销的救命草,或者是一种吸纳人气的噱头,赚些快钱或短时间的市场眼球,硬是把“爆品”玩成变相“价格战”,导致爆品之 “爆”最后只是昙花一现。
越是发展成熟的品类,价格战越是激烈。因此,一个有实力的品牌,其爆品策略绝不只是为了破解一时的动销迷局,而是有着更长远的品类规划。在“爆品”时代,品类的选择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爆品的“爆”发力强度及持久度。九美子一白到底肌底液上市近3年,零售价198元,却能一直稳坐化妆品专营店“镇店之宝”,为什么?
首先,肌底液是百搭类产品,不会与店铺原有产品发生冲突,可以以点带面产生连带销售。其次,肌底液在中国市场是一个新兴品类,是一种基于肌肤底层的护肤品,技术上定义为“基因保养”护肤品。九美子一白到底肌底液通过打通七层肌肤激活基因活性,从肌肤源头抑制黑色素生成,从而达到根源性美白效果。肌底液的横空出世,既符合市场的发展趋势又顺应了消费者越来越高的护肤需求,其被中国消费者所知道始于兰蔻小黑瓶,但兰蔻小黑瓶30ml780元的高价位让很多有需求的消费者望而却步。而九美子抓住时机顺势推出198元肌底液产品填补巨大的市场空缺,饮得“头啖汤”,获得新的利润增长点。
有行业专家预测,一支小小的肌底液,即将开辟一片新的品类蓝海地带。从各大国际品牌陆续推出肌底液产品,再到电视、杂志上越来越凶猛的广告攻势,无不在向消费者宣告,肌底液时代到来了,2014年将迎来日化行业掘金“肌底液年”。
耍“绝招”掌控现金流
现金流对于企业,就像血脉对于人体,现金流决定了企业的发展命脉。谁在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多的现金流,就能在未来获得更大的话语权。这也是品牌商争相打造 “爆品”的最直接目的——快速获得现金流。爆品的特点是薄利多销,要做“爆品”,首先需要备足存货,一来是防止因存货不足使得“爆品”策略不能有效进行;二来是向上游大批量采购能拿到更大的折扣政策,从而使得利润更加丰厚。但大量的库存可能会衍生出仓库被严重积压、现金流不足等风险,导致整个品牌陷入困境。
为了规避库存积压风险及现金回流,从广告传播到终端动销,品牌商在爆品上所耗费的资源成本是很大的,而这部分资源的聚焦,无疑会影响整个品牌的存亡。因此,“爆品”不成功便成仁。以九美子为例,九美子每年在一白到底肌底液的广告投放都在1亿元左右,终端动销更是亮“绝招”,在全国范围声势浩大的开展《寻找真声音》MINI演唱会,用于主推一白到底肌底液的套装——“美白魔盒”。据参与MINI演唱会的店主反映,活动期间美白魔盒十分热销,单店1天可以卖出150多套,同时还能带动其他品类的销售,短短7天可以创收50余万,并且活动结束后顾客的回购率也很高。
按一白到底肌底液目前的销售状况来看,约占九美子2013年度整个品牌销售额的20%,回笼的现金流已经大大超越2013年广告投入。同时据九美子内部人员透露,2013年肌底液回笼的现金流将全部用作2014年肌底液的推广资源成本,欲进一步提升推广转化率。
转化率的不断提高,意味着肌底液将为九美子截获越来越大的现金流,更意味着肌底液是CS渠道不折不扣的“爆品”王。随着1月9号第一届中国美白年会《白金时代》的日益临近,作为“白金时代”代表作的肌底液,也将引起各方越来越高的关注。
绿染田野的五月,七星农场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一望无垠的稻田里播种的秧苗展示着现代化大农业的豪迈...
为了确保获取的信息是准确的,要先设计出能力素质模型,这样容易就其要素设计调查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展开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