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行业新闻>> 正文

国产手机必须经历“充分竞争”之痛

企业报道  2013-12-20 13:54:35 阅读:

  3年前,中国品牌的手机曾经一度以55%半数以上占有率超越以诺基亚、摩托罗拉和爱立信为首的诸多洋品牌,但好景不长,由于洋品牌大力度开拓和冲击低端市场,中国企业在技术和营销上的水平欠缺,再加上杂牌水货机充斥二级以下市场,导致中国整体品牌迅速陷入低谷至今。到目前为止,尚未看到中外两大品牌阵营出现什么可以扭转既定市场格局的迹象,那么国产手机究竟胜算几何呢?日前,海信集团副总裁杨云铎接受了记者采访。

  中国品牌的手机为何陷入低谷,有没有机会东山再起,如果有,大约在什么时候,哪些品牌最先会冲出来呢?杨云铎向记者表述了他的观点:不充分竞争就不会有真正实力的品牌立足,中国手机将出现四大发展趋势。

  首先,市场容量和利润诱惑力巨大。中国手机市场的总体容量大约在每年1亿台,因为产品的消费更新速度非常快,据国际知名WNA调查统计:城市平均每人在8到10个月的时间里就会更新自己的手机,所以这个容量每年还会有所增加;这个行业由于商业流通环节相对比较多,利润的诱惑力相对是比较大的,这也必然会吸引大量的企业不断加入进来,导致市场竞争的进一步加剧。

  其次,技术平台趋于成熟和专业分工比较明确。前几年,从全球来看技术的平台还很不成熟,当时的综合返修率在30%以上的很多,现在基本上控制到8%左右的都是比较普遍的了。技术设计型公司、制造工厂、品质控制企业、代理、终端销售等几个环节在分工上非常明确,规则上也很成熟。由于分工的明确和技术平台的成熟,必然导致在上游环节要展开更为激烈的竞争,这个竞争的结果就是速度的进一步提升,速度上,如果哪些品牌在产品定位上或者进销存的管理上没有把握好节奏,必然使经营陷入被动,甚至是灭顶之灾。

  第三,渠道多元化和商业资本比较松散。据不完全统计,当前在全国遍布着至少35万个有一定规模的销售和服务网点,包括手机专业连锁、家电连锁、区域商场、营业厅等等,各自的资本相对不大,随着市场的竞争,也会导致资本的进一步集中,大浪淘沙之后,商业的竞争规则才会趋于良性。

  第四,诸多品牌短期利益行为突出和理性持续发展的素质正在形成。这个行业有个说法就是出货量,这个指标是企业从自己仓库发出的数据,每个月都在重视这个数据,而相对忽视了终端销售出口的速度和结构,那势必导致渠道的沉淀,最终会把渠道堵塞,新品不敢上,老品处理起来又会影响经营,不处理就无法保证持续发展。对于品牌企业来讲,渠道的良性周转非常重要,否则,就会伤害到商业共同体和消费者的广大利益。

  杨云铎认为,中外品牌是各有优势的。大家对技术平台的选择是在一个起跑线上,不存在功能、性能上的本质差距。外资品牌的经验要多,对产品的定位和规划成功率要高,品牌的影响力要大,但渠道利润相对要低;中国品牌的渠道和服务优势要明显一些,经验还比较少,产品的工艺水平正处于提高阶段。正是充分的竞争,经历过挫折,大家才能保持比较冷静的头脑来审视自己,检讨自己存在的问题,现实地面对并不断的解决,使自己不断成熟起来,变得更理性、更丰实。

更多专题
七星大地“群星”闪耀

绿染田野的五月,七星农场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一望无垠的稻田里播种的秧苗展示着现代化大农业的豪迈...

职业经理人的跨国公司应聘记

为了确保获取的信息是准确的,要先设计出能力素质模型,这样容易就其要素设计调查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展开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