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西的农机工业立足于自主发展,经过长期建设,已经建成门类比较齐全的制造体系,拥有一定的基础和规模,为农业发展提供了大量农机装备。日前,记者从广西壮族自治区企业调查队了解到,广西90家农机制造业企业随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发展形势的变化,出现了转机,广西农业机械行业呈现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但是,前几年广西农机工业发展缓慢,有待技术创新和投入。
据统计,近年,全区规模以上农机制造业拥有资产总额10.84亿元,同比增长14.58%;实现工业总产值7.20亿元,同比增长8.10%;广西农机行业产品销售收入6.84亿元,同比增长4.90%。随着农业结构调整战略的实施,广西与全国一样,农机产品结构也发生了变化,传统的农机具已逐渐被新型耕作机械、畜牧机械、蔬菜种植加工及各种经济作物的种、收、植保、加工等类机械所取代。但是,现在的农机产品大部分处于20世纪70年代的国际水平,只有少数达到20世纪90年代的国际水平,产品技术优势不明显。
据调查显示:65.15%的企业市场竞争主要手段是提高产品质量,83.33%的企业重视售后服务。在判断企业产品的主要优势方面,66.67%的企业选择了质量,39.39%选择了价格,24.24%选择了技术含量。为了保证质量,企业一般采用给销售商押质量保证金,可退货或换货;重视售后服务,售后服务体现的是企业的诚信,是企业承诺的延续,虽然建立售后服务网络将增加企业运营成本,但是本着对农民用户负责的精神,售后服务不能放松,产品一般都实行“三包”。有的企业厂长、技术人员定期回访,针对本企业产品的质量、性能征求用户意见。
广西农机制造企业主营产品技术等级属于先进水平的仅占25%,属于一般水平的占43%,属于落后水平的占32%,这表明农机产品总体技术水平不高,仅有24.24%的企业产品优势是技术含量,仅有18.2%的企业产品通过了ISO9000系列质量体系认证。而且大多数企业产品品种单一,结构不尽合理。在企业管理技术方面,仅有12.12%的企业建立了信息应用系统,其中,有的只建立了ERP企业资源管理系统,有的只建立了PDM产品信息管理应用系统,有的只建立了CR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整体信息化程度不高。
从2000年以来,有60.61%的企业每年都实施技术创新措施,主要是进行技术改造、更新设备和模具、提高产品质量、开发新产品、进行产品功能的完善及力求降低成本。但是大多数企业技术创新经费投入有限,有的企业多次努力实施技术创新措施,但都由于经费不足而未成功,也有的因为经费不足影响产品开发,希望有关政府部门继续加大力度支持农机新技术、新产品开发,大力支持农机企业技术改造,帮助企业不断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和工艺装备水平,要充分考虑农机行业特点,支持农机企业发展。
绿染田野的五月,七星农场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一望无垠的稻田里播种的秧苗展示着现代化大农业的豪迈...
为了确保获取的信息是准确的,要先设计出能力素质模型,这样容易就其要素设计调查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展开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