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专题>> 正文

安全为煤炭发展保驾护航

企业报道  2013-12-19 09:20:44 阅读:
核心提示:自今年4月份以来,煤炭市场一直走高,煤成了当今最紧俏的商品之一。这种现象对煤炭企业当然是特大好事,但是由于受产能和安全的限制,煤炭企业仍然不能随心所欲,特别是全国加强安全管理已显得尤为重要。

  自今年4月份以来,煤炭市场一直走高,煤成了当今最紧俏的商品之一。这种现象对煤炭企业当然是特大好事,但是由于受产能和安全的限制,煤炭企业仍然不能随心所欲,特别是全国加强安全管理已显得尤为重要。就目前煤矿安全与生产如何协调发展等问题,日前记者走访了安徽省安监部门与一些重点企业。

  进一步加大行政执法力度

  据安徽煤矿安全监察局局长徐安昆介绍,今年1—5月份安徽全省煤矿生产企业共发生28起事故,死亡30人,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没有发生一次死亡3人以上的重大事故。但目前安全生产形势依然十分严峻,特别是小煤窑的安全状况更令人堪忧,由于小煤窑所有权和经营权大多是分开的,产权主体、安全生产责任不落实的现象依然存在,加上经营者更换频繁,致使安全隐患得不到有效根治,发生事故的频率也就较高。就安徽省来说,每年全省产煤7000多万吨,其中200多个小煤矿产煤只有几百万吨,但每年死亡人数却占全省的一半。一些私营小窑主安全意识较淡薄,不能自觉遵守《安全生产法》,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深化整治等都与安全生产要求差距很大,有的连安全生产基本条件都难以达到,有的地方采矿秩序混乱,被关闭的矿井偶有“死灰复燃”,超层越界现象依然存在。

  针对当前安全生产存在的问题,徐安昆强调说,安徽煤矿安全监察局下一步将围绕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等法律法规这根主线,着力构建安全准入机制,从源头上把住安全生产关口;以深入开展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为突破口,督促指导企业进一步深化煤矿安全专项整治;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创新执法形式,提升执法层次,提高执法效能,强化执法监督。

  加强安全专项整治

  结合当前全省煤炭行业的安全形势,安徽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局长程传如认为,必须抓住煤矿突出问题,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在集中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坚定信心,克服松劲厌战情绪,继续坚持依法整治,强化监管;标本兼治,重在治本;常抓不懈,防止反弹;重点突破,全面推进的原则,抓好煤矿的专项整治。重点整治一些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煤矿,做到重点检查、整改、跟踪落实,对发现重大事故隐患和缺乏有效监控措施的重大危险源和隐患要限期整改。通过“回头看”等有效排查和督察活动突出抓好重点区域、重点部位、重点场所的安全生产工作,做到全面彻底、不留死角,务求实效。要把自查与抽查、检查与整改、检查与责任追究结合起来,不断深化安全专项整治,巩固成果,完善提高,实现安全生产的有效监控和治理。

  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淮北矿业集团在煤炭市场走好的形势下,把安全生产作为整体工作的重中之重,明确提出了“1234”的工作思路,即牢牢抓住安全质量标准化这一主线,突出一通三防和防治水两个重点,健全隐患防范、绩效考核、安全培训三项机制,完善责任、技术、投入、监督四个保障体系,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尽量做到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多出煤,以发展来解决企业安全、生产、改革等方面的问题。集团公司董事长许崇信说,煤炭是不可再生资源,煤炭企业必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建设生态矿区。为此,集团公司确立了“做精做强做大煤炭主业,调整巩固发展非煤产业”的发展战略。按照“大投入、大开发、大跨越”的思路,投资180亿元,在今后7年内建成8对矿井,使煤炭主业达到3000万吨以上的规模。同时发挥矿区独有的煤种优势,大力发展煤炭洗选深加工、煤化工,建设煤矸石、煤泥综合利用电厂,发展粉煤灰利用项目等,形成煤—焦—化—电产业链,促进资源转化增值,提高综合利用水平,力争把淮北矿业集团建成为年销售收入150亿元、利润20亿元的煤焦化电基地。

  再造一个新“皖北”

  皖北煤电集团现拥有8对生产矿井,是年产煤炭1000万吨的大型煤炭企业。集团董事长葛家德在接受采访时认为,市场经济,规模就是实力,规模就是效益。要站稳脚跟,必须做大做强主业,发挥规模优势,创造规模效益。

  为此该集团立足现有资源,理清了“整合上下游资源、做大主业,延伸煤电产业链做强企业”的发展思路,明确了“三扩张、一延伸、一深化”即产能扩张、品牌扩张、资本扩张、延伸煤电产业链、深化企业改革的具体发展路径,确立了“做大、做强、走远,实现基业常青”的发展远景,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战略目标。在推进老矿井挖潜改造的同时,加快新井建设步伐,初步规划从2004年到2013年,每年开挖一对新井,力争到2014年全公司原煤产量突破1500万吨,“再进500强,再造一个新皖北”。

  同时,该集团计划今后两年再建祁东、刘桥两座煤泥煤矸石电厂。并在新开发建设的大型煤矿中一律配套建设相应的选煤厂、环保型电厂及矿井水处理厂,加大“三废”利用力度,增强矿山的生态消化能力。同时抓住沿海发达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围绕消化富余电量、节约土地资源、保护耕地、大力发展高附加值的下游产业,逐步建立以煤炭为支撑、以电厂为龙头、以高附加值项目为依托的循环经济产业群。此外,该集团还发挥自身优势,向石膏、高岭土等矿产开采、原料深加工等与煤炭相关、相近产业领域进军,加快产业链向纵深延伸,为企业做大、做强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建大矿 办大电 做资本

  淮南矿业集团是一个老煤炭企业,离退休人员多,历史包袱沉重,虽然近两年经过债转股等一系列改革措施,对企业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但仍然有一些遗留问题有待消化。因此该集团将发展作为第一要务。董事长王源认为,要实现“一切为了发展,一切为了职工”,推进“建大矿、办大电、做资本”的发展战略,抓好安全是前提条件。

  据王源介绍,一般来说,生产安全事故,往往是由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造成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的产生,是受思想支配的,安全意识牢不牢,安全知识知多少,安全责任强不强,安全技能高不高,决定了安全行为规范不规范。为此,淮南矿业集团不断强化人员的安全技术培训,2013年强制性培训班组长2750人、特殊工种4464人。同时加大物的安全投入,实施高定位技改,将现有矿井剩余储量弄清楚,依据资源量重新确定矿井的规模,以装备升级为龙头,简化系统,提高生产能力和安全可靠性。

  采访中王源向记者透露,目前淮南矿业集团探明煤炭储量居全省第一,在华东地区位居前列,因此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科技创新促企业发展

  国投新集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是一个股份制企业,完全按照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进行生产和经营,因此实现企业高产、高效是企业的最终目的。但是由于煤炭企业的特殊性,安全成了决定企业高产、高效的根本前提。如何解决安全问题、实现可持续性发展,一直是该企业的管理中心。国投新集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刘谊认为,科技和人才是决定企业如何发展的关键。

  国投新集公司始终坚持以科技为先导,把技术创新作为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和不竭动力,除对现有生产矿井加强技改投入外,还要计划在建设中的刘庄矿井首采区投产后,采用世界煤炭工业发展的新技术革命成果——实现煤炭生产工艺综合机械化、高度自动化和超大功率的采掘技术和装备,建立在特殊地质条件下矿井生产的核心技术体系,实现高产高效。

  在企业的发展实践中,刘谊深深地感到,科技和人才才是保证煤炭企业安全生产的基础,好的生产设备可以大大提高安全水平,杜绝因硬件跟不上而产生的安全隐患。为做好人才资源的开发工作,国投新集公司根据职工劳动付出、技能高低、贡献大小等确定了行政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三大体系的岗位价值工资作为职工劳动报酬的主体,以岗位的岗级和岗位系数作为区别职工技能高低、贡献大小、责任轻重的主要依据。为充分体现关键岗位骨干人才的突出作用,公司设立了人才激励基金,对安全、生产、技术、经营等口的关键岗位人才实施奖励。上至主管下至一线职工,被命名的关键岗位突出人才每月按个人岗位价值工资的30%—40%发给人才价值工资,从公司专项人才激励基金中列支。

更多专题
七星大地“群星”闪耀

绿染田野的五月,七星农场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一望无垠的稻田里播种的秧苗展示着现代化大农业的豪迈...

职业经理人的跨国公司应聘记

为了确保获取的信息是准确的,要先设计出能力素质模型,这样容易就其要素设计调查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展开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