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专题>> 正文

聚焦潞安宏图伟业

企业报道  2013-12-18 08:17:32 阅读:
核心提示:这是一幅关于潞安成长的图示,直观的表达胜却任何华丽的陈述。这是潞安现象最具说服力的外显形式,对于经济领域,尤其是中国传统工业领域的人士来说,这些简单数字的潜台词就是——神奇。

  这是一幅关于潞安成长的图示,直观的表达胜却任何华丽的陈述。这是潞安现象最具说服力的外显形式,对于经济领域,尤其是中国传统工业领域的人士来说,这些简单数字的潜台词就是——神奇。

  当我们真正走进潞安,我们总是抑制不住一种兴奋,于是要借助文字再一次陈述这神奇的“象之形”。

  潞安矿业集团公司,系2000年7月在原潞安矿务局基础上改制而成。其前身潞安矿务局是第一个中国煤炭工业现代化矿区,曾三获国家企业管理优秀奖——“金马奖”,两获国家企业科技进步奖。现可控资产110亿元,有职工4.5万余名,是一个以煤为本,煤基多关联产业集群发展的大型现代化企业集团。其技术和管理先进,劳动效率和经济效益在全国煤炭行业名列前茅。

  潞安矿业集团公司2001年初确立了“十五”“再造一个潞安”、长远建设“中国潞安”的战略目标,全方位实施战略管理,实现了飞速健康发展。在全国500家大企业中,潞安2002年度列第372位,比2000年度前移118位。2003年更是成效卓著,提前两年基本实现了“再造一个潞安”的战略目标,全年实现销售收入39.01亿元,比上年增长11.49亿元,是2000年的2.7倍;利税总额4.96亿元,是2000年的2倍,其中利润1.59亿元,比上年增长6372万元,是2000年的5.2倍。这是潞安历史上经营业绩最高、发展速度最快、各方面工作综合质效最好、经营和发展格局发生了前所未有重大变革的一年。2004年上半年,潞安矿业集团公司各项指标再创历史新高。

  这些数字足以支撑起潞安人的骄傲,而潞安人也很清楚,这些数字所代表的是企业在方方面面的飞越,如果将这象之形进一步分化描述,可以总结为六大历史性成就:

  主要经济指标实现历史性跨越

  2003年,潞安矿业集团公司经济指标大面积创潞安历史最好水平,并且煤炭产销量、销售收入、多经发展、实现利税等许多重要指标的增幅创历史之最。

  全年完成原煤产量1753万吨。与上年相比增加297万吨,这样的增量是历史上所没有的,并且是在没有新矿井投产的情况下实现的,与2000年比增加604万吨,这一增量除其中69万吨是由新加盟的慈林山煤业公司所带来的外,其余均是靠原有矿井挖潜增效实现的,相当于3年中挖潜出一个年产500万吨以上的特大型矿井。

  全年商品煤产、销量分别完成1660万吨和1690万吨,比上年分别增加268万吨和293万吨,同比提高19.25%和20.97%。加大建设潞安“中国喷粉煤基地”的力度,根据瘦煤资源量适度控制洗精煤的增产,满足市场需求增加洗块煤产量,实现了生产品种结构的优化;各高效益品种销量增幅大,实现了销售品种结构的优化。

  全年总销售收入为39.01亿元,与上年相比增收11.49亿元;比2000年增长24.44亿元,是2000年的2.7倍,单从这项主要指标看,已经提前两年完成并大大超过了“再造”目标。

  全年实现利税总额4.96亿元,与上年比增长1.25亿元;与2000年比增长2.49亿元,是2000年的2倍,这一指标也实现了“再造”。其中,利润总额1.59亿元,与上年比增长6372万元;与2000年比增长1.29亿元,是2000年的5.2倍,大大超过“再造”目标。

  2004年上半年,各项指标再创新高,完成原煤产量1001万吨,同比增加216万吨;产品销售收入实现27.5亿元,同比增加10.4亿元;实现利润8596万元,同比增加3190万元。

  企业核心竞争力攀登历史性台阶

  集约高效生产创新纪录。2003年,潞安矿业集团公司原煤产量及年增长幅度均创历史新高。这是潞安加大在煤炭生产发展后劲上的投入力度,实施积极的技术改造,调整生产部署,优化生产接续,推广采用先进工艺,提升装备水平,强化生产管理所取得的集约高效生产佳绩。

  2003年,按原有5个矿统计的原煤生产全员效率登上新的台阶,达到13.484吨/工,比上年提高3.159吨/工,实现历史最好水平和最大增幅,继续在全国同类煤炭企业中保持领先。

  生产矿井全面创出高产高效新佳绩。王庄矿原煤产量首破600万吨大关,达到605万吨,比上年增加103万吨;其综采二队创造了单机单队年产463万吨、月产56万吨、日产2.55万吨的高水平,成为全省第一、全国一流和世界先进。漳村矿原煤产量首次突破300万吨,一井一面一队一条运输线年产315万吨,比上年增加60万吨,这一水平在全国同行业中屈指可数。常村矿原煤产量468万吨,不仅首次达到并超过设计和核定生产能力,而且与上年比增产100万吨。五阳矿全年完成原煤产量190万吨,创本矿单水平生产的新纪录。石圪节矿在资源枯竭、进入关闭破产程序的特定情况下,全年原煤产量达到95万吨。慈林山煤业公司全年完成原煤产量69万吨,也实现了新突破。

  国家能源化学工会分别授予王庄矿及其综采二队、漳村矿及其综采队“功勋矿井”和“功勋采煤队”称号,授予常村矿“2003年度安全生产作出突出贡献矿井”称号;山西省总工会为这3个矿及其骨干综采队记一等功,并授予王庄矿“五一劳动奖状”。此外,漳村矿还获“2002年度全国煤炭工业双十佳煤矿”称号。

  安全生产创历史最好水平。2001年至2003年,平均百万吨死亡率为0.045,2002和2003年实现安全生产事故为零。为潞安生产经营和改革发展各项工作的快速健康推进,充分发挥了根本保障作用。由于安全生产成绩突出,公司连续5年获全国“安康杯”竞赛优胜企业称号,中华全国总工会最近为潞安特颁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状”。

  技术创新成果丰硕。大力建设“科技潞安”,2003年公司用于技术开发方面的资金为1637.2万元,分别完成了国家重点技术创新项目2项,省重点技术创新项目4项和科技攻关项目1项,公司技术开发项目80项。国家发改委组织对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评价结果:潞安这样一个煤炭企业的技术中心,在全国301户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中列158位。

  经营机制进一步创新。完善了集团公司为投融资中心,子公司和分公司为利润中心,生产矿(厂)为成本中心的“三个中心”的职能划分;全面推行了主管会计和财务总监委派制,加大了财务监控的力度;在物资供应上引深了招标采购、建立商贸职能等方面的改革,降低了采购成本,规范和优化了管理;质量、环境与职业安全三大管理体系运行良好,质量管理登上新台阶,又一次被评为“全国质量效益型先进企业”,并被评为“全国用户满意企业”。

  经营和发展格局发生历史性变迁

  2003年,潞安矿业集团公司进一步加快了实施基建开发、重组扩张、多经见效、资本运营等多项发展任务的步伐,企业经营和发展格局全面创新。矿井接替紧张状况正在迅速扭转,煤炭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局面基本形成;产业结构正在迅速优化和升级,煤—电—化、煤—焦—化两条主产业链,以及建材建筑、运输等各大产业飞跃式成长,煤—电—化第三条主产业链也正在积极筹备开发,多种经营和资本运营的发展大步挺进,“中国潞安”大集团的业务发展基础框架已初步构建起来。

  煤炭产业发展后劲强大。设计能力200万吨/年的司马矿井去年3月奠基以来,年内完成投资7000余万元,今年底或明年初可形成生产,系统出煤。设计能力600万吨/年的屯留矿井去年完成投资1.8亿元,井巷进尺量为6500米,2005年下半年可建成出煤。设计能力600万吨/年,实际能力要达到800万吨/年以上的高河矿井今年秋季可开工建设。设计能力1500万吨/年的古城矿井和1000万吨的辛庄矿,将分别于明年和后年开工建设。

  2003年3月,整合并开发了可采储量1.9亿吨、煤种属珍稀气肥煤的宁武化北屯煤田,开创了潞安跨地区发展煤炭生产之先河。慈林山煤业公司2003年底已全面纳入集团公司系统,慈林山矿区改造也正在实施。潞安煤炭生产建设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时期。

  电化大开发全面起步。牢牢把握电力紧张带来的上电厂的大好机遇,批办了建设2×13.5万KW屯留煤矸石发电项目手续,马上就要全面开工建设;与多经东古工业园区电石等发展配套的2×13.5万KW综合利用电厂项目年内也将开工建设;与美国亚美大陆公司合建高河矿井的同时,合建4×60万KW大型坑口电厂项目;还拟与漳电、关铝合作联合办电。

  以多经东古工业园区电石、碳黑等生产为主的电化产业迅速发展壮大。2004年底,潞安电石生产总能力将新增21.5万吨/年,达到30.5万吨/年。与此同时,电石的下游产品碳黑和PVC塑钢型材实现规模扩张;高科技纳米碳管正在加快建设;大型聚氯乙烯项目正在积极筹建。

  焦化产业群迅速崛起。漳村煤气化厂二期改扩建工程于去年6月底完工,焦炭生产能力增加到22万吨/年;年产捣固焦52万吨的王庄矿华亿公司焦化厂,一期工程于去年底建成。在控股民营企业潞宝集团在建焦化项目的基础上,2003年12月22日,潞安环能煤焦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成立,并举行了200万吨出口捣固焦一期工程竣工剪彩、二期焦化和20万吨甲醇项目奠基仪式;这使潞安焦化产业转瞬间做大做强,标志着潞安产业结构调整又实现了一个重大突破。

  建材建筑和房地产业规模化发展。潞安新型墙体材料厂一期年产6500万标块煤矸石砖工程于2003年8月8日竣工投产,迅即打开了市场,现产销两旺;目前,潞安集团正在筹划对托管的晋牌水泥集团公司在通过破产优化资产结构后,实施兼并和进行技改扩建,以其为主力,充分利用电厂炉渣扩大水泥生产,从而把潞安的建材快步做大做强做优;PVC塑钢型材、彩板轻钢结构、铝塑共挤门窗等建材产品的生产经营与开发也取得了良好成效;建筑及房地产开发蓬勃发展。

  运输走向产业化。长治北铁路交接场,于2003年10月已具备了投运条件,长治北铁路交接场正式投运后,潞安将实现100多公里矿区铁路专用线的自营以及对王曲、漳山、漳泽等电厂和天脊、晋水等周边大企业的煤炭直达直供。此外,潞安集团同铁路部门深入协商投资参与国铁邯长线改造,打开潞安煤铁路外运第二通道的有关事宜,取得了初步成效。加上公路运输业务的拓展以及今后盘活日照港口公司的资产,铁路公路等综合运输、产业化大发展的局势正在迅速形成。

  油化产业筹备开发。积极筹措开发煤—油—化第三条主产业链。已完成年产520万吨油当量的潞安煤间接液化项目预可研。在积极申请立项的同时,提出了产业分段实施路径,先行建设120万吨甲醇,然后甲醇合成油及化工品。该项目一旦实施可形成150亿元的年销售收入,还将进一步解放下组高硫煤。

  企业改革走向历史性突破

  潞安集团上下大力深化各项改革,使潞安进入了一个体制、机制、经营管理方式和发展模式大转变的历史性新时期。

  潞安环能上市在即。2004年6月,潞安环能顺利通过了发审会审核,即将鸣锣上市。股份公司去年利润总额达3.2亿元,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守合同重信用企业”,荣获了“2002年度全国煤炭工业优秀企业”称号,建立了良好的信誉和形象,为股票成功上市发行奠定了基础。

  主辅分离、辅业改制正式启动。石圪节矿关闭破产工作的紧张高效开展,标志着潞安已走出了主辅分离、辅业改制的实质性一步。一批辅业单位深化了改革,为下一步的分离和改制奠定了基础。后勤改革不断深化,加快了向产业化发展的步伐。

  “三项制度”改革不断深化。抓了岗位工资制、计件工资制和机关收购工作量等的试点,为全面推行岗位工资制等分配改革积累了经验;一些多经厂点还实行了经营者和员工持股,实现了工资分配与股权分配相结合;用人制度改革迈出了新步子,建立了高级人才聘用通道及强有力的考核约束机制;用工方面采用了公开招聘、择优录取、竞争上岗制度;继续深入开展了“五大保险”业务,理顺了养老保险的管理渠道;实行了职工住房贷款;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已经完成。

  新文化建塑和文明创建迈出历史性步伐

  把建设新型企业文化、建设“人文潞安”作为一大战略来抓,以优良传统为支柱,以创新发展为灵魂,以整合提升为手段,以6S行为养成为切入点,大力推进了潞安新文化建塑,颁布了《潞安企业文化大纲》,制定了潞安员工6S行为养成、文明用语、员工誓言、视觉识别系统等建议案;已在五阳热电厂、王庄矿、漳村矿、公司后勤中心、清浪公司、民爆器材公司、水泥厂等单位的43个科队进行了6S管理试点并取得了显著效果;从适应市场经济、现代企业制度和潞安大改革、大发展的需要出发,从建设新型潞安制度文化的战略高度出发,对原有的制度进行了重审、整合与再造;创新企业党建工作,深入推进了“六好支部”建设,改进和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强化民主管理,实施了“阳光工程”,推进了企务公开;新闻宣传和思想政治工作得到加强,有效发挥了内凝人心、外树形象的作用。

  职工生活质量获得历史性提高

  实现职工生活富裕文明,是建设“富强潞安”的重要内涵。潞安矿业集团公司“票子”、“孩子”和“房子”问题的解决呈现出崭新局面。

  2003年职工工资总额达到6.68亿元,比上年增加1.48亿元、提高28.46%;职工人均年收入突破2万元,达到22003元,比上年增加3825元、提高21.04%。工资总额和人均收入均达历史最高水平,并实现空前的高增长。

  全年招聘了1500名职工子女就业,目前已实现矿区适龄男性青年无待业;通过建设多经变电站、发展电力、电石生产等,积极为女性待业青年开辟就业渠道;变“输血”扶贫为“造血”脱贫,专门招收了特困、贫困职工家庭的孩子就业,全矿区基本消除了“特困户”和“贫困户”;通过兴办福利公司安置了矿区200余名非工伤残疾人就业,发展了残疾人福利事业,保障了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家庭幸福。

  房改为职工带来了实惠,职工住宅建设速度进一步加快,标准进一步提高。绝大多数住宅工程实现了当年开工、当年竣工,年内共建成住宅楼18栋,总建筑面积105656m2,917户职工家庭已经或准备乔迁新居。目前,除自然新生的外,全矿区已基本消除了无房户,住宅建设步入了良性发展轨道。2001年以来的3年中,潞安集团共投入1亿多元用于安全文明小区建设,建成了一批高档小区和职工休闲娱乐场所,大大美化优化了职工的居住环境,方便了职工生活。社区“八项功能”不断完善,管理水平显著提高。

  数字图表是枯燥的,但是最有说服力,也最有魅力。再回首这一幅关于潞安矿业集团公司的成长图示,你会发现这一连串闪光的数字构成的是一条最为优美、最为壮观的上扬曲线,它记录了潞安经历了“九五”期间短暂的困顿后,在新世纪奋然腾起,实现历史性跨越的轨迹,这条优美的曲线达到了几度辉煌的潞安又一个历史新高,这里又将是潞安再腾飞的起点。这条曲线将继续延伸,并加速上扬,指向中国、指向世界,直至与长天一色。

  (未完待续)

  这是一个盛产“明星”的时代。

  也许,是人类的进步使得社会的构成日益丰富多彩。毫无疑问,今天的社会价值评价体系呈现多元化的倾向,于是有那么多的焦点人物向我们扑面而来,数以亿计的眼球总是轻而易举地被引向同一个方向,于是,有了焦点。

  我们关注政治家的叱咤风云;我们领略思想者的博大深厚;我们欣赏体育健儿创造的力与美的融合;我们甚至痴迷演艺明星层出不穷的轶事趣闻……

  当我们的眼光穿越了浮华,习惯于去捕捉一些焦点之后的分量,这是大众价值取向的成熟,也是“焦点现象”真正意义上的成熟。

  于是,我们对焦点的期待往往不是焦点本身的炫目光环,而是光环之后的那份深邃与感动。

  在今天这个发展经济成为全球性命题的时代,有一大批经济领域的“明星”脱颖而出,成为“焦点现象”新的亮点。

  2004年初,“2003年度十位最受关注企业家”评选结束,山西潞安集团董事长任润厚当选。一时间,任润厚的名字频频出现在各大媒体的版面上,成为焦点中的焦点。

  潞安集团和任润厚何以备受关注?

  这是潞安的一种自觉选择,也是潞安高速发展的必然结果。

  作为中国的特大型煤炭企业,潞安曾经创造过令人瞩目的辉煌。但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曾经一度低迷,是任润厚带领潞安人挣脱了经济转型带来的种种束缚,找回了曾经的自信,在新时代创造了新的辉煌。潞安集团成为国有大型传统企业转型新生的典范,成为中国现代经济领域的一个亮点。

  潞安现象。究竟是怎样的神奇呢?

  是高速发展的奇迹;是增长模式的转变;是战略意识的觉醒;是战略管理的凸现;是潞安属性的彰显;是企业文化的重塑。是由封闭走向开放;由传统走向现代;是由单一的生产企业走向产品市场前沿,再走向资本市场前沿;这种走向不仅源于时代,还源于决策,源于决策者;走得轰轰烈烈,走得卓有成效,这就必然走入公众的视线,走向社会关注的焦点。

  让我们再度聚焦。

  潞安矿业集团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任润厚

  2004年初,“2003年度中国十位最受关注企业家”评选结束,山西潞安集团董事长任润厚当选。一时间,任润厚的名字频频出现在各大媒体的版面上,成为焦点中的焦点。

  潞安矿业集团公司

  潞安矿业集团公司是一个以煤为本,煤基多关联产业集群发展的大型现代化企业集团。其技术和管理先进,劳动效率和经济效益在全国煤炭行业名列前茅。主要经济指标实现历史性跨越,并且煤炭产销量、销售收入、多经发展、实现利税等许多重要指标的增幅创历史之最。

更多专题
七星大地“群星”闪耀

绿染田野的五月,七星农场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一望无垠的稻田里播种的秧苗展示着现代化大农业的豪迈...

职业经理人的跨国公司应聘记

为了确保获取的信息是准确的,要先设计出能力素质模型,这样容易就其要素设计调查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展开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