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专题>> 正文

中国民营制造业“四小龙”透视

企业报道  2013-12-18 08:15:50 阅读:
核心提示: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改革的逐步深入,民营制造业已成为我国制造业中最具活力和发展潜力的主体力量之一。

  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改革的逐步深入,民营制造业已成为我国制造业中最具活力和发展潜力的主体力量之一。最新一期出版的《企业研究报告》中,由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提供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民营经济也是我国长三角和珠三角等制造业发达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柱力量。因此,从区域分布来研究民营制造业的发展,再通过研究结果来规划区域经济的发展,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的这份调研报告中,江苏江阴、福建晋江、广东顺德和浙江温州等四个地方的民营制造业发展轨迹对我国其它区域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启发。本文试图透过这4个区域的发展,能对广大区域经济的研究者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江苏江阴 “老”产业做“新”

  江苏江阴是个县级市,改革开放初期开始发展制造业,并以沿江开发区为中心,逐渐发展并形成了重化工、新材料、冶金等主导产业,民营企业为主体的产业格局,推动了工业化与城市化同步发展。目前,江阴拥有13家大型企业、12家上市公司,其经济快速发展有两大因素:

  迎接产业转移,利用技术改造焕发了传统制造业的活力

  上世纪90年代,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全国市场供应由短缺变为过剩,传统产品面对残酷的市场淘汰。而“江阴板块”的12家上市公司,分布于纺织、冶金、化工、建材、包装等传统产业,这些行业都是江阴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形成的支柱产业。技术、生产工艺和设备的落后成为制约江阴继续发展的主要障碍。在此背景下,以技术创新为动力,技术改造促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逐渐引起了当地政府的重视,并成为振兴江阴制造业的主要措施。

  自1989年始,江阴就开始实施“科技兴市”战略,并一届一届政府接着干。上世纪90年代中期,面对买方市场的形成,产业投资进入低潮,“工艺装备调新、产品结构调优、技术含量调高、企业实力调强”成为企业进行大规模技术改造的方针。

  在继续抓好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的同时,围绕“一带(沿江国家新材料产业带)、两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园、专业产业园)、三化(传统产业高新技术化、高新技术产业化、市场经营国际化)”,江阴制造逐渐形成并向高新技术、新兴产业发展,“江阴创造”已成为江阴民营制造企业新的发展点。

  通过资本运作强化企业实力

  从江阴大型民营企业发展的历程可以看到:自主的资本积累和对外集聚资本是促进其快速发展的另一个主要因素。利用资本运作形成资本优势,以推动企业的技术投入、市场推广等各项工作,以带来高速增长。

  其一是与外商合作。1995年以来,诸多江阴民营企业加强了与外资企业的合作,积极吸收外商资本,至2000年共吸引外资近30亿美元,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其二是积极推动民营企业的国内上市。通过上市多方融资是企业取得资本的另一方式。几年中,江阴已有12家企业通过独家发起、捆绑上市、买壳上市、高技术企业通道等多种途径,顺利进入股市。比如兴澄钢铁、澄星集团等。澄星集团上市后,通过于上世纪90年代收购多家国有企业,实现磷化工产业链的一条龙生产,从而确立国内龙头地位。

  浙江温州 “小”企业做“大”

  以“温州模式”著称的浙江温州是浙江省民营经济发展的主要城市。民营经济占温州工业经济的90%以上,占GDP80%以上。据统计,温州全市仅有电信、移动等几家国有企业,却拥有24万户民营企业;其中,16家企业进入全国民营企业500强,产值上亿元的有30多家。2002年,温州实现国内生产总值达1050亿元,工业生产总值2200亿元,财政收入126亿元,民营经济功不可没。

  主导产品:皮鞋、低压电器、打火机等小商品

  温州的产品大多数都是小商品,例如钮扣、眼镜、拉链、徽标、打火机、鞋帽服装等,但有许多行业在全国名列前茅,拥有相当高的国内市场占有率,如皮鞋占国内市场的20%,防风打火机占90%,眼镜占80%等。其中,涌现出一大批如正泰、德力西、神力、康奈、红蜻蜓、奥康、报喜鸟、庄吉、天正、大虎、巨一等知名企业,使得温州的产品占据了相当大的国内市场。

  显著的产业集群

  温州民营经济的主要特色是形成了显著的产业集群,各种产业集中,并相互分工合理。发展至今,温州已经具有相当规模的五大产业集群:在国内占领低压电器60%市场的柳市低压电器产业集群,占领国内20%皮鞋市场的鞋革业产业集群,占领国内西服市场10%的服装产业集群,占领打火机国内市场95%、国际市场70%的打火机产业集群以及占领国内眼镜市场80%的眼镜产业集群。

  分工细致,各个环节密切相关的产业链

  温州企业发展的最初阶段是家庭作坊,由于资金、设备、技术和人员素质的限制,每一个企业只能从事产业价值链中非常细小的环节,从而形成了温州产业价值链的充分细分,形成了纵向专业化市场的分工。

  纵向分工模式在初期总是出现各种各样的重复建厂、相互模仿、过度竞争、追求短期利润、小规模、家庭作坊式的生产等特征,但也有其优势——产业价值链上的每一个环节都集聚着大量的企业,因此虽然企业规模不大,但是技术专一,能够解决该产品的技术问题,生产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而生产同一产品的众多企业必然面对内部激烈的竞争,从而导致其生产效率的迅速提高。

  福建晋江 “土”产业做“洋”

  晋江是福建市场经济最活跃、经济实力最强、始终保持强劲发展势头的著名侨乡,在全国百强县市中位居第10位,连续9年居福建省经济10强县之首。此前10年,全市年均经济增长速度高达32.9%。

  在这个惊人数字的背后,工业发展起了决定性作用,成为拉动晋江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去年对全市GDP增长的贡献率在一半以上。纺织服装、陶瓷建材、制鞋业、食品饮料等支柱产业,在全省乃至全国均占有一席之地。

  晋江民营制造业的主要特点:

  其一,利用海外华侨大量引进侨资奠定了晋江民营经济的资本基础

  作为沿海侨乡,晋江在引进侨资及海外市场信息方面的条件得天独厚。在民营经济并不很发达的福建,晋江模式独树一帜,一个最重要的特点是晋江利用其海外华侨众多的优势,大量引进侨资,以侨资为依托,带动民营经济的发展。为了有效促进侨资的引进,当地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外商投资的政策措施,制定了外商投资导向和产业发展重点,简化外商投资审批手续,积极引导华侨回乡投资创业。另外,通过侨资的引入不仅促进了产业发展,也易于获得海外订单,促使产品走出国门。

  其二,重视产品的品牌建设,以“名牌产品”立足市场

  地处沿海的晋江虽然远离内地市场,但其产品的品牌推广却在全国甚至世界展开。晋江企业非常重视产品的品牌建设,晋江也被称为“名牌之都”。截至2002年底,晋江已有注册商标6000余件,有3项为中国名牌;64件获福建省著名商标、名牌产品称号,其中包含省名牌产品30项,占泉州市39.5%、全省10.9%;省著名商标34个,占泉州市41.0%、全省13.9%。有“泉州市知名商标”44个,占泉州市总数的37.9%。

  晋江市的驰名商标数占福建省驰名商标的28.6%,“安尔乐”、“安踏”、“七匹狼”、“SBS”拉链4个中国驰名商标就在晋江。这些优势企业和名牌产品促进了晋江经济整体素质的稳步提高和区域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其三,形成了重点产品的产业集群效应和强竞争力的产业链

  从全国范围来看,晋江的经济规模并不算特别突出,但区域内产业相对集中,许多企业之间形成分工与协作关系,整个区域范围内形成一种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和促进的经济,因此晋江的产业规模和产业集群程度相当惊人,呈现出鲜明的区域经济特征。

  目前晋江有很多由产业集聚形成“集群效应”的区域。如陈埭镇的制鞋业,晋南的纺织服装业、磁灶镇的建筑陶瓷、安海的塑料玩具,罗山、青阳的食品饮料业等。这些特色产业群由几百家独立核算、自负盈亏、机制灵活、动力很强的企业组合而成;上下游企业之间通过竞争配套,使得产业链上每一个加工环节都能降低成本、提高质量。

  产业集聚造就了晋江工业发展的另一特色,就是大多数单体企业竞争力并不强,可由它们构筑起来的产业链,有很大的竞争力。靠着产业链竞争优势,凭着企业群所形成的地域市场体系,晋江成为全国最大的旅游鞋生产基地,被授予“中国鞋都”称号;食品行业年产值40多亿元,获得“全国食品工业强市”美称;外墙砖国内市场占有率达65%,成为“全国陶瓷生产基地”;玩具行业也跻身全国三大生产基地之一。

  广东顺德 “大”产业做“强”

  顺德市的民营企业在全市经济总量中占有很大的份额,民营企业的数量、工业产值分别占全市的94%和62%。

  顺德市位于广东珠江三角洲腹地,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持续迅猛发展,逐步由一个传统的农业县发展成为中国南方新兴的工业城市。其民营经济中最富有特色的当属家电业。家电制造业是顺德经济的主导产业,以规模庞大、种类齐全、配套完善、名牌云集而扬名海内外。2001年,顺德的家电产业产值占全行业总产值的15%。

  同时,顺德是全国最大的家用电器生产基地和家电零配件生产供应大本营。其电冰箱、空调器、微波炉、电风扇、电子消毒柜、热水器等家电产品产销量居全国领先地位,具备一定规模的家电及配件生产企业超过2000家;就家电零配件生产而言,从家电产品的计算机智能控制芯片到简单的五金配件一应俱全。目前,顺德不仅是全国最大的空调器、电冰箱等家用电器生产基地,也是全球最大的电风扇、电饭煲和微波炉供应基地。

  2001年,全市生产电冰箱218万台、空调器337万台、电风扇3347万台、电饭锅720万台、抽油烟机41万台、洗衣机60万台、微波炉1130万台、电子消毒柜116万台、燃气具1885万台。家电制造业不但成为顺德经济的重要支柱,还在全国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因此,顺德被称为中国的“家电王国”。

  民营制造业之区域分析 总产值规模

  从民营产值总量来看,浙江、江苏和山东民营企业产值总量规模位居前三位,都在4000亿元以上,广东在2000亿元以上,河北和河南在1000—2000亿元之间,其它省市均在1000亿元以下。

  从比重指标来看,民营企业制造业产值占到全省工业总产值比重超过30%的有河北、江苏、山东、河南、四川、浙江等地。其中,浙江的产值比重为65.41%,高居各省市榜首。

  数量

  从民营制造企业的绝对数量来看,截至2001年底,浙江、江苏、广东、山东、河南规模以上民营制造企业数量超过5000家,分别位居全国前五位。

  从民营制造企业数量占全部制造业企业数量的比重来看,比重超过50%的有河北、江苏、浙江、安徽、山东、河南、湖北、湖南、重庆、四川、甘肃等11个省市。浙江、江苏是中国民营制造业最发达的地区,这两个地区的民营制造企业数占全部民营制造企业总数的比重都超过了15%,其次是山东和广东地区比重接近10%。另外,河南、河北和上海等省市的比重在5%左右。

  其中,浙江、江苏、广东、山东、河南五大区域的民营企业总数量集中了中国民营制造业企业数量的一半。

  资本分布

  从民营资本在各区域的分布情况来看,浙江、河南、重庆、四川、青海、西藏等省、自治区民营制造业资本占区域工业实收资本的比重超过了50%。

  从各区域民营制造业资本占中国民营制造业资本总额的比重来看,江苏、浙江和广东处于第一梯队,三省各自的比重均接近10%,其次为山东和辽宁,它们的比重分别为7.78%和7.11%。其它区域如北京、河北、河南、湖北、四川等省市的比重在3%以上,处于第三梯队。

  其中,江苏、广东、上海、浙江、山东5省市集中了中国民营资本总额的一半。

更多专题
七星大地“群星”闪耀

绿染田野的五月,七星农场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一望无垠的稻田里播种的秧苗展示着现代化大农业的豪迈...

职业经理人的跨国公司应聘记

为了确保获取的信息是准确的,要先设计出能力素质模型,这样容易就其要素设计调查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展开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