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观点与评论>> 正文

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特征与市场经济地位

企业报道  2013-12-17 10:08:42 阅读:

  近日,中美双方代表就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问题在美国举行首次听证会,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我国的市场经济要美国承认呢?因为如果美国不承认中国是市场经济国家,对待你时就会采用歧视性手段,中国企业首当其冲需要面对没完没了的反倾销诉讼。而且美国的不认可还会给欧盟、日本等国产生示范效应,给中国的对外贸易、技术引进、经济发展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那么,市场经济的特征及其市场经济在我国的现实发展是怎样的呢?

  一、市场经济的特征

  及其内涵

  (一)市场经济的定义

  经济学关于市场经济的定义各种各样,归纳起来可以分为以下两种:

  定义一:市场经济是以资本主义私有制为基础、通过市场机制进行资源配置的经济;

  定义二:市场经济就是通过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经济。

  以上两种定义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要以资本主义私有制为基础。西方经济学家大多数持第一种观点,认为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经济,市场经济同社会主义经济是完全对立的。这一观点在社会主义的经典文献中也得到认同。1906年,列宁在《土地问题和争取自由的斗争》一文中指出:“只要存在市场经济、货币……任何法律都不能消灭不平等”,“只有建立计划经济,才能消灭不平等和剥削现象”(《列宁全集》第二版十三卷,124页)。奥地利经济学家米塞斯和哈耶克是西方经济学家中持第一种观点的早期代表。米塞斯在1920年发表的“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经济计算”一文中说,“如果没有对利润、地租、利息和工资的追求,市场经济就不可能成功运转,”他认为,“要么是市场经济,要么是社会主义。”最近的例子是北欧的经济学家伊萨克森、汉迷尔顿和吉尔法松在其合著的《理解市场经济》一书中说,“没有所有权,就没有资本家;没有资本家,就没有资本主义;没有资本主义,就没有市场经济。”西方少数经济学家持第二种定义,波兰经济学家兰格是早期的代表。他在1936年发表的《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一文中指出,社会主义公有制可以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社会主义可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兰格的理论被称为市场社会主义。美国经济学家博恩斯坦在上个世纪70年代也正式区分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前副总裁、美国人费希尔就提出,不同所有制可以与不同的资源配置方式相结合,形成4种不同的经济:第一种是私有制和市场经济结合形成市场资本主义,比如当今的美国;第二种是私有制和计划结合形成计划资本主义,比如当今的日本、法国;第三种是国有制和市场结合形成市场社会主义;第四种是国有制和计划结合形成计划社会主义,比如前苏联。世界银行前副行长、原克林顿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的首席顾问斯蒂格利茨就不同意“私有制”加“市场”的模式,他也极力赞扬“公有制”加“市场”进行资源配置的模式。我们国家目前正在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

  (二)市场经济的特征

  持定义一的学者认为,市场经济等同于资本主义经济,它有以下几个特点:私有制;私人企业组织生产经营活动;个人有选择的自由;全面竞争;利润是一切行为的动机;价格系统调节经济的运行。这种经济是由“看不见的手”和“看的见的手”共同引导的。持定义二的人认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是:私有制和私人企业;利润是决策的指导力量;依靠价格、市场配置资源、分配产品。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它不同:实行集体所有,国家所有;收入分配只是有限的不平等;利用市场和价格进行资源配置和产品分配。

  总括以上论述,我们不难归纳出人们心目中理想的市场经济应具有以下特点:即社会所有资源都会得到充分的利用,不存在资源的浪费,社会的总福利达到最大化。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六条中只要有一条遭到破坏,就会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出现无效率状态,产生市场失灵。广义的市场失灵是指微观经济的无效率、宏观经济的不稳定以及经济生活出现大规模的萧条和衰退。

  解决市场失灵的途径在于政府调控。政府的经济职能主要有:(1)增进效率。具体的政策选择有国有化或私有化、反垄断和对价格、利润与成本的管制;(2)促进公平。具体的政策选择有紧缩的或扩张的宏观经济政策;(3)保持稳定。具体的政策选择有税收政策、福利政策、社会保障政策等。

  二、市场经济在我国的现实发展

  传统社会主义国家的计划经济如何转轨到依靠市场机制来配置资源,这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新课题和新挑战。

  持定义一的北欧经济学家伊萨克森认为,社会主义国家转向市场经济有以下几个要点:

  (1)私有化是从“计划”转向“市场”的核心内容;(2)制定保护私有制的法律;(3)国有企业私有化是改革的重中之重;(4)国有小企业私有化的方式最直接的就是出售;(5)国有大企业私有化可以采取股份制向私人出售51%部分以上就可以了;(6)赠予股票给党政官员,让他们从私有化的阻力变为私有化的动力。

  持定义二的美国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坚持认为,没有理由相信市场经济是最优的,只有社会主义加“市场经济”才可能达到资源的最优配置;市场社会主义同时具有二者的长处,并避免了二者的短处;那些国有企业不如私有企业的论断是没有根据的。比如加拿大国有铁路的效率远高于私有铁路;他批判“科斯定理”只是一种“产权神话”,这是完全错误的。它误导了许多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国家把注意力集中于产权问题上,也就是私有化上。他认为,没有一个社会的产权界定是完全明晰的,产权明晰不一定导致效率,而产权不明晰也不一定出现问题,不通过明晰产权也能成功地进行市场改革,私有化不是灵丹妙药。他主张集权与分权、市场与政府应该恰当地结合。

  关于市场经济的理论争论无论在西方还是在我国都一直没有间断,在理论界还喋喋不休的时候,现实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已经在大胆地进行着试验、推广和深化。1978年—1992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无论是在中国农村,还是城市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计划经济体制开始出现松动迹象,很多地方和领域行政性的资源配置方式甚至已完全让位于市场机制。但是,这时的改革还仅仅是“试验”。因为大家还是没有在理论上搞明白:社会主义国家为什么要搞市场经济?什么是市场经济?如何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过10多年的发展和实践,取得了巨大成效,概括起来在体制改革方面有以下几点:(1)多种所有制结构基本形成;(2)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得到发挥;(3)市场体系基本建立;(4)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和发展;(5)宏观调控体制和机制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在宏观经济形势方面所取得的成效也可以概括为:国民经济得到快速增长和发展;“九五”期间年均增长8.3%;2000年GDP达到8.9万亿元人民币;市场供求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卖方市场已完全转向买方市场;经济发展的体制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对改革的认同度大幅度提高,改革的心理承受能力也大大增强;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综合国力大幅上升。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还应清醒地认识到当前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正面对着许多新的课题和严峻挑战。

更多专题
七星大地“群星”闪耀

绿染田野的五月,七星农场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一望无垠的稻田里播种的秧苗展示着现代化大农业的豪迈...

职业经理人的跨国公司应聘记

为了确保获取的信息是准确的,要先设计出能力素质模型,这样容易就其要素设计调查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展开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