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目前正遭遇20年来最严峻的“电荒”考验,已有24个省、市相继拉闸限电。而现在我国家用空调年耗电量超过400亿千瓦时,占总耗电量的40%。作为耗电大户,空调业节能运动势在必行。2004年空调“冷冻”年度即将过去,今年空调巨头们都在“节能”两个字上动脑筋并满载而归。日前,在“全国首届家居文化节暨中国节能、节水、环保科技新产品博览会”上,空调业的巨头美的突然跳上前台,揭出了“节能”空调的种种猫腻,此举立即让空调业老总们把心提到了嗓子眼。
节能浮夸甚嚣尘上
会上,美的集团首席工程师邓明义说,节能概念的推行在2004年势如破竹,一举成为今年空调销售的主题,随即他话锋急转,但目前的状况是,不负责的空调企业浮夸风盛行,表现是:众企业纷纷宣称其产品能效比(即空调制冷量与耗电量之比。国标为2.6,1度电能制冷2600瓦)超过6.0或7.0以上,甚至有品牌准备宣布达到更高,产品却迟迟不见上市,即便有产品出现,价格多在7000元以上,消费者根本无法接受;有企业为了显示自己的研发能力,以实验室产品的性能作为自己的宣传资料。事实上,目前市场上能效比达到3.2左右的产品是市场主流,其价格比普通机器贵200元左右,1.5匹的空调节能30%左右。
定价过高伤害行业
邓明义随后在接受采访时又说,一些厂家借炒作可节省上千元电费,将一些所谓高能效比的空调定价标到近万元,没有任何实际意义。而目前节能空调居高不下的价格,已成为阻碍节能空调市场推广的最大障碍。
据介绍,实际成本仅增加200元左右的节能空调,市场售价要高300—400元左右;节能技术较高的交流变频空调比普通定速空调的成本高500—600元,一般售价要高约800元左右。节能产品定价高高在上,但实际使用效果如何呢?按照新国家标准计算,一台1匹空调,一级产品每小时用电量不超过1度,五级产品每小时用电量不超过1.35度。以每台空调1年使用3个月、每天使用8小时计算,一台最高能效比空调比最低能效比空调1年可节省电费不过100余元,可目前一些空调一旦挂上节能的招牌,身价有时要比普通空调贵出1000元以上。
节能品牌并不很多
邓明义还指出,市场符合现行能耗标准的产品并不多。持续多年的恶性价格战,使很多空调企业为降低成本而降低质量,实际上大约有20%左右的空调能效比还不符合现行能耗标准。
邓明义的说法在业内人士处得到佐证。据该人士介绍,国家从1998年开始进行节能、节水、环保产品认证,通过节能认证的空调产品数量不足总销售产品的5%。“实际上,通过国家节能认证的空调,截至目前只有10多个品牌、100多款产品”。但有意思的是,笔者在国美、苏宁、大中等家电连锁店调查发现,几乎各种空调产品都摆放了与节能相关的各种证书,而这些证书来自各种机构、协会。
绿染田野的五月,七星农场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一望无垠的稻田里播种的秧苗展示着现代化大农业的豪迈...
为了确保获取的信息是准确的,要先设计出能力素质模型,这样容易就其要素设计调查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展开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