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营销专家认为,危机既可给企业带来损失,也可给企业带来启示和机遇。危机过后,企业如果能够汲取经验和教训,从危机中发现自身弊端、看到自身应该改进的地方,采取措施为今后的发展扫除障碍,那么,危机就有可能成为企业的转机。
“空壳奶粉”引发信任危机
去年开始,安徽省阜阳市越来越多的年轻父母不得不接受这样一个事实:襁褓中本来健康活泼的孩子,逐渐变得四肢短小、身体瘦弱,尤其是脑袋显得硕大,这些孩子被当地人称为“大头娃娃”。“大头娃娃”高热不退,经常腹泻,送医院后均被确诊为“重度营养不良综合征”。
这耸人听闻的怪病,元凶竟然是孩子日常最主要的营养来源——奶粉。据调查,数十种营养成分含量不足国家标准三分之一的伪劣奶粉,在当地质检部门的眼皮底下大量流入阜阳市场,虽经多次整治依然畅行。
此后,全国各地不断有媒体报道“大头娃娃”现象,在“空壳奶粉”迅速成为过街老鼠的同时,也引发了消费者对国产奶粉空前严重的信任危机。
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在5月发布的对中国居民奶品消费调查显示:21%的消费者遭遇过奶品质量问题;45%的消费者不相信奶品生产商对原料奶来源有很好的控制;44%的消费者不相信奶品生产商对奶品质量的承诺;近60%的消费者认为目前市场上奶品供给多了,购买时有些无所适从。对于生产商新推出的奶品,78%的消费者选择等到朋友推荐后再尝试,或不愿尝试;98%的消费者希望及早完善关于奶品质量方面的国家标准。
迟到的危机公关之后
随后,国内乳业巨头伊利、蒙牛、南山等纷纷打出的“健康牌”,逐渐吸引了消费者的关注。
有专家指出,中国乳品企业的促销手段已经从原来单一的降价,向健康、人文等更高层次的营销手法转变。而“空壳奶粉”事件无疑更加速和强化了这种转变,各企业更加意识到加强消费者食品安全、健康生活意识对整个乳业发展的重要性。
据专家分析,“空壳奶粉”危机后,伊利、蒙牛等龙头企业能借其品牌地位进行大规模的推广健康理念促销活动,将乳业竞争提升至关注公众健康生活的人文境界,这对中国乳品行业的健康发展是十分有利的。
北京零点前进咨询有限责任公司近期发布的《企业如何化危机为转机》调查报告显示,大型企业最重要的危机是“行业危机”。
该公司副总裁赵玉峰分析,初始阶段,人们对假冒伪劣奶粉深恶痛绝,这时候如果其他著名品牌乳业进行正面宣传,反倒是一个对知名品牌很好的提升过程。促使消费者购买行为由重视价格转向重视品牌,从而由此危机转变成知名乳业品牌清扫市场、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加快行业集中的大好时机。
赵玉峰建议乳品企业应该借此做以下工作:
1.建立并完善自己的危机预警体系,防患于未然。这样,在危机的第一阶段就会形成机会。
2.通过销售渠道,将品牌乳业的质量控制等理念传输给普通消费者。
3.这个阶段的广告宣传应该以品牌乳业的优良品质与承诺为主题,给消费者以信心保证。
4.邀请一部分用户到企业参观,让用户做最好的宣传员。
5.邀请政府部门或权威机构对企业质量环节进行监测并公之于众。
绿染田野的五月,七星农场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一望无垠的稻田里播种的秧苗展示着现代化大农业的豪迈...
为了确保获取的信息是准确的,要先设计出能力素质模型,这样容易就其要素设计调查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展开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