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当显示器被用户越来越不关注时,9月份以来LCD价格跳水再度搅热市场,各品牌显示器厂商之间的竞争也骤然激烈起来。与往年不同,今年各厂商们的“视界大战”除了价格战、派送礼包等惯用促销手段外,“概念战”大有抬头之势。继三星推出五大“魔技”之后,飞利浦也推出包括四大“智”的“数码芯”的概念。正当消费者被层出不穷的概念弄得摸不着头脑时,AOC在不久前也推出了六大“随心技”,与三星的五大“魔技”如出一辙。一时间,市场上概念风行,大有泛滥之势。
缘何这么多厂商如此热衷概念炒作,比拼之势有过之而不无不及?这主要是产品有了“卖点”才好卖。早在年初,LG就推出了“方管”显示器,采用矩形的偏转线圈实现了边角不变形、节能等优点(其它厂商采用圆形偏转线圈),在市场上一炮而红。受“方管”成功的影响,一些厂商开始在产品差异化上下功夫,并将一个个卖点包装成概念,而还有些厂商则干脆把大家都有的技术硬生生的进行包装,大肆炒作。譬如大家所关注的LCD响应时间,众所周知,LCD的响应速度由液晶面板决定,而全球能大规模供应面板的上游厂商只有LG-PHILIPS、三星等屈指可数的几家,他们的技术发展水平不相上下,反映到LCD产品上,响应时间这一指标其实相差无几。而单就响应时间市场上就流行着“极速”、“魔速”、“随心快”等诸多概念,如果把对其它性能指标包装出的概念也算上,目前市场上这类的概念能数出几十个,概念泛滥可见一斑。
在诸多概念背后,既有真正意义上的独特卖点,也有为了包装而包装的纯粹概念炒作。而最终的结果却让消费者在五花八门的概念面前迷失了方向,开始越来越看不懂显示器了。
与CRT相比,LCD在显示技术方面的突破留给厂商的筹码似乎要少一些,这主要是LCD的核心技术主要由上游面板厂商控制。像响应时间、可视角度、分辨率、对比度等重要性能参数,都是由面板决定,各品牌厂商的上游资源也差不多。为此,厂商的创新多数在面板之外做文章。三星推出的五大魔技中,“魔调”通过安装软件,用鼠标来轻松调节OSD菜单的参数设置,“魔旋”则在外观调节和旋转上做文章,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显示效果。同样是通过创新实现差异化,LG推出的“复真芯片”则将液晶显示技术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可见真正具有创新意义的代表性显示技术并不多。在概念泛滥的显示器市场上,消费者还要看到事物本质,理性购买显示器,别为华而不实的概念花冤枉钱。
绿染田野的五月,七星农场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一望无垠的稻田里播种的秧苗展示着现代化大农业的豪迈...
为了确保获取的信息是准确的,要先设计出能力素质模型,这样容易就其要素设计调查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展开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