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专题>> 正文

奋斗中谱写矿业新篇章

企业报道  2013-12-16 09:06:16 阅读:

  在“中华始祖”黄帝陵以西20公里处,有一个神奇的所在——黄陵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说它神奇,是因其崛起于僻远之深山,成为“八五”期间我国确定的四大煤矿建设项目之一,跻身于二十项兴陕工程;说它神奇,还在于经历:由基建的十年未能磨出一剑,到沦为债台高筑的窘境,再到如今高唱大风,跃进全国煤炭百强之列。这一神奇的变化,时间短,仅仅3年;业绩优,去年生产原煤393万吨,商品煤370万吨,煤炭销量368万吨,铁路运输煤炭579万吨,实现工业总产值8亿元,实现利润2900万元。矿区经济总量快速提升,企业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黄陵矿业公司雄踞黄陵,为陕西乃至全国煤炭行业所瞩目,总经理高仰才更是得到同行的青睐——

  不信东风唤不回

  2001年5月,一道命令,身为铜川矿务局副局长的高仰才调任黄陵矿业公司总经理。当时,全国煤炭市场的不景气,致使煤炭行业境况萧然。高仰才不甘心这令人窒息的现状,渴望有所作为,当时的心境,有如唐朝诗人刘禹锡诗中所道:“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但高仰才清楚地知道与铜川相毗连的黄陵矿业公司的危难,而自己奉命于危难之际,就是要使之崛起,一展雄风。

  尽管早有了思想准备,但走马上任后,公司的现状比他想象的更差:近20亿元的债务,压得企业喘不过气来,负债结构又极不合理,更是雪上加霜。形成的浪费和不良资产巨大,企业不堪重负。何况矿井还没有正式投产,1000多名职工的糊口费用,只能从年销售20万吨煤中去抽取。职工长期放假,矿上处于停产状态。工人的工资拖欠了好几个月。面对矿区的满目荒凉,职工的一腔忧怨,企业衰微败落的惨象,使高仰才受到了极大的震撼。

  高仰才的心中知道黄陵矿区的重要,1000平方公里的煤田,19.58亿吨的地质储量优质而易开采,使得黄陵矿区成为“八五”期间国家的重点建设项目,成为国家能源投资和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单位,也是重要的兴陕工程。此一工程,其兴也勃焉。1981年,工程建设上马,到1997年,完成投资16亿元。谁知到了此时,原国家计委对黄陵矿区实行缓建和停建,国家开发银行停止了一切贷款,已开工建设的十六个项目,无一例外地都成了半拉子工程。无可奈何,职工只好生产自救,谁知时机不利,煤炭市场疲软,销路艰难,煤炭价格大跌。周边的小煤窑乘机肆意挖采,致使1999年3月矿上遭受特大水灾,矿井被淹,被迫停产,职工长期放假,哀莫大于心死,正是当时职工的真实写照。

  再看看触目惊心的数字:企业被近20亿元的债务缠身,在已完成的16亿元投资中,经营性资产总额仅占投资总额的34%,不良资产近13亿元;生产和安全配套设施严重滞后,开拓、准备、回采连续几年为零,又谈何足够的“三量”储备?这样一来,采煤和掘进的矛盾就十分突出。经营严重亏损达1.1亿元,年付银行利息8000万元。在此重压之下,企业走到了破产的边缘!

  高仰才知道,大有大的难处。惟其大,更觉得肩负责任之重;惟其濒临破产,更觉得形势之严峻!兵法云,“置之死地而后生”,他决心唤回东风,使黄陵矿区展现辉煌!

  又是一个不眠之夜。高仰才看着黄陵矿区,想着黄陵矿区,渐渐地,一个全新的构思——不!应当说是全新的希望,从他的心中升起。他兴奋地关了台灯,走出办公室,东方,朝霞满天,新的一天来到了!

  他从不利中看到有利,从失望甚至绝望中看到了希望。职工心急如焚,想尽快恢复生产,幸莫大于心不死,人心可用。黄陵矿区尽管举步艰难,但经过10年的建设、16亿元的投资,使这里的生产、生活服务设施初具规模,设施可用也。黄陵煤田地质构造简单,煤层平缓,埋藏浅,便于大规模开采。黄陵煤质好,系优质环保动力煤和配焦煤,再经洗煤厂深加工,会满足市场多层次需要,市场前景好。高仰才目光如炬,决心依靠“一班人”,依靠职工,在黄陵的中华胜地,创出黄陵矿业的品牌,创出黄陵煤业公司的企业品牌,实现跨越式发展!

  眼中形势胸中策

  就这样,高仰才平价卖出煤场的几万吨存煤,补发了所拖欠的职工工资,预付了恢复供电的订金。有此垫底,企业便可起步。要起步,当有奇策。高仰才和领导班子决定,通过依托市场的杠杆来确定生产,没有钱,向市场要;没有物资,向厂家商家赊购;依靠市场,边生产边发展。黄陵矿区又沸腾了!这是沉寂多年后的沸腾,是争取生存的沸腾,更是向着现代化大企业迈进的沸腾。

  然而眼下就需筹措4000万元购买设备以解决安全生产的燃眉之急。一提起4000万元,职工犹豫了。这些钱能不能救活企业,倘若打了水漂儿可如何是好?这4000万元可是职工两年的工资啊!高仰才理解大家的心情,便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疑释解惑,4000万元终于如愿以筹。为购买设备,选取价廉物美、适用于黄陵矿区的设备,高仰才亲征了。他有着多年从事经营工作的经验。又慧眼识珠,常常是朝在黄陵而暮达郑州,当即办完事情,翌日又返回黄陵。

  为了企业的发展,高仰才凭着足智多谋,凭着明礼诚信,也凭着宵衣旰食,经过几个月的努力,4000万元的设备终于到位。完成了井下通风系统的技术改造,完成了一号风井的搬迁和二号风井的安装投运,建起了双回路供电,矿区火药库建成,多年来正规整修的设备进行了系统的检修。使矿井初步具备了安全生产的条件。与此同时,投产验收的各项工作井井有条地进行。

  2001年11月1日,黄陵矿业公司的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经国家有关部门组织验收,一号煤矿顺利实现了阶段性竣工投产,职工5个月的奋战得到了回报!好一个一号煤矿,这阶段性的投产,形成年生产量100万吨!

  这是一个里程碑式的记录!它使黄陵矿区长达12年的基本建设有了初步的成效,也是实现由基建向正规生产转移的战略性胜利。于是,全矿下半年生产煤炭63万吨,加上上半年的生产,全年共生产煤炭76万吨,当年减亏2390万元,企业只剩下370万元的亏损。高仰才和班子其他成员由此更激发出具有前瞻性的决策,瞄准神华集团,以此为榜样,提升整体实力。神华集团的煤田,也就是神(木)府(谷)东胜煤田,其中的神(木)府(谷),与黄陵同属于陕北。神华的煤,风流天下闻,黄陵的煤,亦应风流天下的。他们决心对一号煤矿进行一次革命性的技术改造,以使其技术含量、高装备先进,用人少,事半而功倍,真正使维系企业命脉的一号矿井成为高产高效现代矿井。

  从2002年开始,企业就自筹资金近3亿元,对矿井的生产系统进行了大规模的技术改造。先解决当务之急,通过连续组织会战,提高采掘装备水平,整合掘进队伍,采用招标等方式,里里外外齐努力,加快了采掘速度,提高了采掘效率。当年开拓掘进就达到了1.5万米。它改变了一号煤矿三个储量几乎为零的状况,基本缓解了采掘关系的紧张矛盾。有此作了基础,企业便腾出手来,再作计议——

  建立高产矿井。矿区只有这个一号井,采煤又是单一较薄层的开采,要摆脱这种现状的束缚,则需将目标锁定在建成两个日产万吨的工作面上。故而对原有的“老、旧、杂”运输系统十几条皮带全部淘汰,代之而启用的是两台1.2米的永久皮带,其中最长的一部为3.7公里,运输能力由原来每小时500吨增加到1500吨。对原有的综采设备及配套设备全部淘汰,先后购入三套适合黄陵矿区先进综采设备,使采煤机的速度由原来的每分钟4米增加到12米,单面薄煤层的日生产能力由原来的3000吨增加到1万吨。这些将功能均提高3倍的技改,使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洗选装车系统实施了配套改造,使装车能力由原来一次34节增加到50节,年运输能力由原来的420万吨增加到600万吨。加之对一号煤矿有效的安全管理,各主要生产环节的工业电视和自动化控制等等,一号煤矿的生产能力由年产100万吨增加到500万吨以上,真正实现了规模生产。

  就在这技改之当年,一号煤矿被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授予2002年度行业高产、高效矿井荣誉称号。2003年,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和运力的扩张,黄陵矿业公司又加大投入力度,着力提高矿区技术等级,月产量最高达到38万吨,创造了国内同类煤层开采水平之最。

  红雨随心翻作浪

  从18岁起,就一直在煤矿摸爬滚打,几十年间,高仰才深知个中滋味——怎一个苦字了得!苦难的重压,使他有了冰雪般的节操;由采煤工一步步走上大企业的领导岗位,他更是念高危而严于自律。这种慎独的自我管理展现出领导者的人格魅力。

  高仰才一到黄陵就给自己约法三章:作为总经理,主要是抓思路、抓大事,放手班子成员各负其责,不乱干涉;对采购、工程对外承包等事不参与、不插手,是谁的事谁负责到底;在用人上坚持朝前看,注重职工的现实工作表现。这些,高仰才都做到了。对于人,自不必说,单说与经济有关的:黄陵矿区前后近两亿元的招标议标项目,他从未参与或插手其中的任何一个项目。

  在黄陵矿业公司,凡涉及设备的购买、专项资金的使用和基建项目的审批,其权力不属于任何部门或个人,而是按照程序严格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来规范运行的。他们成立公司内部银行,清理外设的银行账户,对所有货币资金实行由公司内部银行统一调度,预算使用,既使货币资金得到有效使用,又使乱设口子乱花钱的现象得到有效的控制,保证了货币资金的安全。

  高仰才及一班人的以身作则,其精神也贯注在企业的管理上。对企业以前在经营、生产、安全方面管理落后的状况,他们摒弃;对于企业管理该走的路子,他们则积极探索,锐意改革,确定了适合自身发展的经营机制与管理模式。

  建立了利润经营模式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机制。高仰才始终认为,企业的目的就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因之在企业逐步建立了新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这就是以效益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全面推行利润经营模式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此种模式,按照生产、生活,多种经营等不同行业,实行专业化运营,内部模拟市场化运作,建立完整的价格体系。公司内部所有单位都确定起买卖关系,各单位之间的经济往来全部按市场化要求进行结算,公司只对利润和安全两项指标进行考核,将年利润指标全部分解到各基层单位。这种新的运行机制,极大地调动了各单位自主经营的积极性,在矿区的经济发展中发挥了明显的作用:2001年,基层8个核算单位均实现了无亏损经营,公司经营实现扭亏2400万元;2002年,所属的10个单位全部实现了赢利,公司实现利润1455万元;2003年所属的10个单位全部实现利润经营,公司实现利润2900万元。

  依据矿区实施正规生产的实际需要,对管理机构设置、指标管理模式,劳动用工制度,工资分配管理方式等十二个方面的改革,这实在是脱胎换骨!经此一变,公司的生产经营、管理工作,都初步转入现代企业发展的轨道。同时,结合黄陵矿区之实际,建立了以生产部门为核心的管理体系,以财务、销售部门为重点的成本管理等六大管理体制,制定出台各项管理制度和办法80多个,使矿区管理工作走上了科学和规范化的轨道。

  强化安全管理,实现安全生产,公司成立了安全生产处。在一号煤矿和铁路运输公司两个重点单位设立了驻矿安监处,加大了安全管理力度。人人重视安全检查和监督,特别是职能部门。由于制度的健全和行之有效,自2001年以来,公司安全生产稳定好转,避免了大的机电和人身事故的发生。2003年8月,矿区遭受特大暴雨袭击。供水供电及铁路安全生产和生活受到严重危害,矿业公司员工奋力抢险,在最短的时间内战胜了洪水,实现了供水供电和铁路运输“三通”的目标,确保了公司的安全生产。以此可见安全管理之一斑。经陕西煤矿安全监察局审核评估,一号煤矿安全管理达到A级标准。

  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使人的素质越来越高。公司注重年轻干部的培养和使用。一批年轻有为的干部走上了各级领导岗位。实施干部的竞争上岗,增强了基层干部的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重视知识分子工作待遇,给生产一线的技术管理人员发放技术津贴,公司干部作风大变,见贤思齐,有作为之心大增。

  重视职工队伍建设,职工素质普遍提高。在企业广泛开展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活动。整个矿区现已形成广大职工学技术、学业务、重技能的良好氛围。引入职工竞争上岗机制招聘引进技术人才。目前职工整体素质普遍提高,人才短缺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缓解。

  内部管理的不断完善,机制、体制和制度的不断创新,极大的激发了广大职工建功立业之志,增强了奋发向上之精神,促使企业经济效益和各项管理水平不断提升,连续两年产销量实现了翻番目标。今年第一季度,生产原煤112万吨,商品煤108万吨,销111万吨,又是吉兆!

  凌云健笔意纵横

  在高仰才和公司其他党政领导的心目中,必须实现的有两大宗旨,一是为企业追求最高利润,一是不断提高员工的生活质量,两者相得益彰,更会显现出企业的风采来。

  高仰才为打造企业品牌,从内部入手,提高职工素质和管理水平,从外部入手,就是改变企业设施和企业环境。他们专门邀请西安交大的教授进行企业文化系列讲座,已进行了两年;投资20万元,委托培训干部,并与高校联合在矿区开办管理干部大专班。近年来,投资2000多万元,改善矿区环境面貌,一个园林式矿区已初步形成。

  职工的收入稳步增长,年轻职工一结婚即可分新房。公司在西安建有两处住宅小区,部分退休职工可以到西安安度晚年。公司领导对分房、招工、招生、调资等热点问题,主动接受监督,切实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职工的政治思想文化素质进一步提高。自1999年2月至今,公司创造了连续安全生产2000天的记录,达到了全国安全生产第一流的水平。公司已是县级文明单位和市级“绿色企业”,两个单位荣膺煤炭系统省级六好区队称号。

  面对骄人的业绩和一派大好形势,面对着掌声和鲜花,高仰才和一班人并没有陶醉,他们居安思危,未雨绸缪,领导职工又进行第二次创业。

  2001年底,当一号煤矿投产验收一个多月,公司领导班子考虑最多的是两个问题。一是尽快将煤矿的规模提上去,另一个就是矿区的战略发展问题。2002年初,矿业公司专题研究了煤矸石热电厂和二号煤矿的开发建设,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使两个建设项目获准立项。2003年上半年通过多方努力,基本完成了多项筹备工作。下半年便相继开工建设,使矿区的发展产生了质的飞跃。这两个项目,须投入30亿元!

  第一次为一号煤矿投入4000万元时,职工中不少人都有疑虑,那次疑虑后来被事实化得烟消云散了,而这次的30亿元,是第一次的75倍!不少职工又心存疑虑了。

  高仰才很理解职工的疑虑,但他说明了此举措之必需。因为企业的市场竞争是强胜弱退,寻求西部煤炭资源的战略开发,已出现争夺之势,近一年多来,先后有七八家国内外大型煤炭企业要求开发建设二号煤矿,都被拒绝。自己如果不把经过努力而占有的二号煤矿资源尽快开发,必然被人所夺,不把自己的企业做强,就会失去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黄陵矿区在近两三年内要把煤炭生产能力提升到1500万吨,必然存在一个市场风险问题。为规避风险,公司在规划二号煤矿的建设过程中,进行了三方面的综合配套工程建设。为将企业做大做强,核心问题是要有足够的资本,而这必须通过建立股份制方能得以实现。

  此番解释,语重心长,润物无声,大家意见统一了,步调一致了,于是,推进股份制经营。根据矿区战略发展之需要,在矿业集团改制条件尚不成熟的情况下,先实施小企业改制。通过股份制改造,扩大了龙源建安公司和鑫桥实业公司注册资本金;通过内部资产重组,组建了陕西康兴科工贸实业有限公司;通过吸收法人和自然人参股,建立了黄陵煤矸石热电有限公司;并按照《公司法》规定,完善了股份制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同时,从矿区发展的战略出发,将黄陵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更名为黄陵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目前,矿业集团已形成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的管理体制框架,朝着集团化的方向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做好建设煤矸石热电厂、开发二号煤矿的大主业。围绕长期困扰矿区发展的债务问题,他们大胆创新,主动实施债务重组。与中国信达资产公司达成债务重组协议,与有关银行达成资金转贷降息协议,并签订了合同。矿业公司的资产负债率由原来的109%降为31.5%,为矿区的加快发展和企业改制创造了条件。又通过招商引资,与江苏悦达集团公司、郑州铁路经济技术开发公司合资建设经营,加快了二号煤矿及铁路专用线和煤矸石热电厂的建设。同时,对一号煤矿进行资产重组。对铁运专线进行资产置换,以实行股份制经营。

  2003年7月10日,煤矸石热电厂正式开工建设!

  2003年10月23日,二号煤矿主副井正式开工建设!

  2004年5月,铁路专用线开工建设!

  短短3年,高仰才领导下的黄陵矿业公司,由濒临破产到跃入全国煤炭百强,实在是一个奇迹。在这奇迹中,黄陵优质环保煤的产量已达到年产500万吨。每年安全运送煤炭500万吨以上。产品畅销西北、华东、华中等地,并出口到日本、韩国。现今,煤矸石热电厂和二号煤矿正在建设中。一个产权结构多元化和煤、电、路一体化的规模经营,必将给黄陵矿业公司带来更大辉煌!

  大风起兮云飞扬!

更多专题
七星大地“群星”闪耀

绿染田野的五月,七星农场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一望无垠的稻田里播种的秧苗展示着现代化大农业的豪迈...

职业经理人的跨国公司应聘记

为了确保获取的信息是准确的,要先设计出能力素质模型,这样容易就其要素设计调查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展开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