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艺术资本>> 艺术资本报道>> 正文

梦接两岸壮山河

企业报道 作者:张泽华 常平  2013-12-12 16:07:24 阅读:
核心提示:  七百年前的那场火厄,烧掉了黄公望《富春山居图》的一截,从此《富春山居》梦悠悠,一分为二寄于两岸。几年前的一次画展,两岸联手《剩山图》与《无用师卷》得以短暂团聚,远古旧梦,又怎能再续“画之兰亭”?

  七百年前的那场火厄,烧掉了黄公望《富春山居图》的一截,从此《富春山居》梦悠悠,一分为二寄于两岸。几年前的一次画展,两岸联手《剩山图》与《无用师卷》得以短暂团聚,远古旧梦,又怎能再续“画之兰亭”?

  今有中科院研究生院美术家、潮籍知名山水画家杨楚兴教授妙手丹青,制作出《梦接两岸图》,不但画出《剩山图》与《无用师卷》的长卷巨作神韵,还创造性地补画出《富春山居图》被烧坏的部分,第一次把“完整”的水墨《富春山居图》及彩色《富春山居图》展示在世人的面前,此壮举实为古今文域之大兴,亦大陆台湾画界之一大兴事。中国人民网、凤凰卫视网、中国企业报网、电视、媒体,争相报道。

  杨楚兴先生幼习花鸟,打下扎实的造型笔墨基础,十年后转攻山水,师从著名画家黄绎彰,得其真传。数十年浸淫其中,于宋元二石一路心摹神追,溯古融今,有乃师谨严细致,奔放内敛之风。

  同时杨楚兴先生对宋元明的画作和古文化的广泛涉猎,激发了他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同时也激发了杨楚兴继承中华传统文化并把她发扬光大的强烈决心!

  《富春山居图》深厚的艺术意蕴、历史内涵和时代意义,促使杨楚兴先生废寝忘食。梦幻中《富春山居图》成为一座连接大陆与台湾的金桥。如何还原七百年前烧掉的那段画面,仿佛远古的黄公望在与他心灵碰撞,拽着杨楚兴的手共补共圆历史的遗憾。经过数月努力构思、艰苦劳作,新的《富春山居图》终于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世人的面前。

  在元四大家的画中,黄公望最难学。《富春山居图》以渴笔,淡墨长披麻表现,有如锥行沙之妙,稳重和飘逸,明净又苍润。它那造型生动,千姿百态的杂树林,浓淡干湿相济,富有层次和空间感。辽阔的平原,错落有致的山川、起伏顿挫,仿佛循环的乐章,整幅巨作笔精墨妙、气韵生动、学者容易得形、而得神韵难。

  观杨楚兴增补的画作,横180厘米,左联无用师卷纵33厘米,横636.69厘米,右接《剩山图》纵31.8厘米,横51.4厘米。煌煌巨制,气势宏大,落墨从容,骨法用笔而不失空灵。挥洒自然而精微尽显,与原作气脉互动,浑然天成,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逸雅。似觉清风徐来,水波荡漾;松香石气,郁郁苍苍不乏大自然的勃勃生机。

  潮籍著名书画家蔡仰顔先生对杨楚兴先生的壮举给予极高的评价:“《梦接两岸图》深得元人黄公望之法,转笔积墨,渴笔皴擦,简括淡逸,空灵柔韧,于苍浑中见润,宕逸中见清劲,气清质实,再现江南丘陵之灵气。”

  杨楚兴先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痴迷,精心制作的巨作《梦接两岸图》承载了杨楚兴先生对祖国,对中华民族浓厚的赤诚之心,我们希望《梦接两岸》这幅新的水墨及彩色《富春山居图》将对推动两岸关系的进一步融合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同时我们祝愿杨楚兴先生在中华艺术这个神圣的殿堂再次做出更大的贡献!

更多专题
七星大地“群星”闪耀

绿染田野的五月,七星农场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一望无垠的稻田里播种的秧苗展示着现代化大农业的豪迈...

职业经理人的跨国公司应聘记

为了确保获取的信息是准确的,要先设计出能力素质模型,这样容易就其要素设计调查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展开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