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谈判时间长达9年的合资基金公司终于正式出场亮相。
日前,摩根富林明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简称摩根富林明)和上海国际信托投资有限公司(简称上海国投)在上海举行盛大的合资公司——上投摩根富林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简称上投摩根富林明)开业仪式。合资公司注册资本1.5亿元,上海国投和摩根富林明各占67%和33%的股权比例。公司总部设在上海,与此同时在北京筹设分公司,在中国最大的两个城市上海和北京布局的安排是合资公司市场战略的第一个动作,此举意味着上投摩根富林明在中国基金市场开始下海挂帆起航。
摩根富林明隶属于华尔街巨擘摩根大通集团,截止到2013年3月31日,摩根富林明管理的全球资产总规模高达5839亿美元,有460多名投资专家为37个国家和地区数以百万计的投资者提供共同基金和专户理财服务。
专程飞来上海参加开业仪式的摩根富林明董事长詹姆士沉醉于黄浦江畔迷人的夜景中,初夏海风习习,眼前的万丈红尘让他百感交集,往事激荡沉浮无法释怀。
2004年7月,中国政府有关部门紧急出台“三大救市政策”,其中之一就是“组建中外合资基金公司”。嗅觉异常灵敏的资产管理大鳄摩根富林明循声而来,很快发现中国居民巨额的银行存款和规模迅速扩大的A股市场将给未来基金业的发展带来无限商机。正是在这一年,摩根富林明确立了进军中国基金市场的战略目标。
按照有关规定,外资要取得经营中国基金业的牌照,必须采用与中方公司合资的形式。摩根富林明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要找一个“中国朋友”。2005年5月,摩根富林明与华安基金管理公司(简称华安)首次接触后,双方一见钟情。华安是当时业内最耀眼的一颗明星,麾下4只封闭式基金在总计45只上市基金中表现中上,其中安信基金是累计净值最高、分红最多的一只基金。摩根富林明和华安此后多次你来我往,感情与时俱进,决定长期合作。2010年8月,双方签订全面技术合作协议,摩根富林明允诺向华安提供开放式基金的全部技术和管理经验,这在当时如此全面的技术合作是独一无二的。2011年7月,双方又一鼓作气签订了国内第一个中外合资基金管理公司备忘录,距离正式签署合资公司仅一步之遥。事后不久,摩根大通全球执行官威廉·哈里森高调地表示,“争取成为第一批中外合资基金管理公司。”
眼看一段完美姻缘就要瓜熟蒂落,不料站在教堂门前的摩根富林明和华安却就此停下了脚步。在此后公布的一批又一批合资基金公司获准成立的名单中,始终找不到摩根富林明的身影。这样的沉寂一直到2013年2月25日,华安发表与摩根富林明“分手”的声明,至于原因则解释模糊。而市场上对于双方合作破裂的说法是,由于华安旗下封闭式基金收入不菲,有的股东对股权转让给摩根富林明提出的要求大大超出摩根富林明的预期,但后者不愿就此作出让步。
梦碎华安后,摩根富林明伤心地回到了起点——重新寻找新的合资伙伴。富有戏剧性的是,由于华安的大股东上海国投对合资基金公司的经营理念和发展意向与摩根富林明完全相同,这使遭遇重大挫折的摩根富林明合资之旅顿时出现柳暗花明。当华安的其他股东纷纷起身离开谈判桌时,上海国投留了下来重开与摩根富林明的合作谈判。因为双方此前早已就合作的各个方面进行过多次商议,这一次的谈判进展神速,仅仅与华安分道扬镳两个月,摩根富林明就与上海国投正式签署筹建中外合资基金公司的协议。
9年执着痴心不改,在尝尽合作谈判的酸甜苦辣,经历一次次狂喜、悲伤、失落之后,摩根富林明的合资公司上投摩根富林明终于如愿以偿的在2012年5月正式成立。
精选管理团队
手握经营牌照后,上投摩根富林明又马不停蹄四处寻找出色的各类人才。“在母公司支持的前提下,有了良好的合作伙伴,找到合适的人才,就有了合资公司成功的基础。”詹姆士说。
在一家专业人才网站上,上投摩根富林明的招聘广告语对青年人别具诱惑力——“想在金融业写下传奇,现在就来加入我们”!摩根富林明国际业务部总裁白博文自豪地表示,“我们目前在中国招募的员工都是当地最好的。摩根富林明进入中国市场不是来做老师的,合资基金公司的管理团队都是本地人,他们对中国市场有深刻的认识。一些大的跨国公司有一个通病,就是‘决策树’太高,但我们的‘决策树’就在上海,实施者也就在上海和北京。”
引人注目的是,在这批“当地最好的”人才中,上投摩根富林明还物色到了一个神枪手——从国泰金鹰挖来其增长基金经理吕俊拟任上投摩根富林明的首只基金经理。吕俊从2013年1月29日接手国泰金鹰增长开放式基金到2013年12月11日,实现了净值增长9.26%的辉煌战绩,成为国泰系净值增长最快的大盘基金。
另外一个事例也很能证明吕俊非同一般的投资判断能力。在眼下本轮股市调整中,众多基金净值受到宏观经济调控的影响普遍受挫,原因就在于投资思路仍然集中在“大盘、低价”板块上,该板块去年风头最劲,引领股市不断上涨,甚至在今年1季度还有不俗表现。但当时还是国泰金鹰基金经理的吕俊在去年年底接受记者采访时曾预见性的指出,对2014年的投资,国泰金鹰增长仍将寻找核心资产中更具价值的行业和个股,但“大盘、低价”并不是核心资产板块必然的标签,而各项指标良好、公司治理透明、没有历史污点的股票,依旧会受到青睐。
摩根富林明举行的开业仪式上,总经理王鸿嫔女士微笑着将吕俊这个“神枪手”介绍给嘉宾,她强调,“依托精英荟萃的管理团队,我们将为国内投资者打造出优质的基金产品。”
不过,开放式基金经过3年发展形成了理财增长、平稳增长、价值增长、策略成长、优势企业、稳健等等不同投资特点的基金产品,作为迟到者的上投摩根富林明将要推出的开放式基金如何在多姿多色、林林总总的基金中形成独具竞争力的产品特色呢?
基金产品特色
上投摩根富林明拟设的北京分公司负责人俞楠介绍说,首只基金产品“上投摩根中国优势基金”已通过中国证监会审批,不久将择机正式募集发行。“上投摩根中国优势基金”的投资范围为股票、债券及法律法规允许的其他投资品种,投资重点是那些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具有国际比较优势的中国上市公司,这部分投资比例将不低于本基金股票资产的80%。
“随着未来相关法律的放开,对于发展QFII、企业年金、社保基金以及提供更多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都是我们今后的重点业务拓展领域。”俞楠说,目前公司已经在这些方面进行准备。
重拾当年豪情
或许是出身名门望族的缘故,摩根富林明从未放弃过在中国基金市场的远大理想,不论是当初一路扮演急先锋争取成为第一批中外合资基金公司,还是后来与华安劳燕分飞在最伤心之时依然坚持“(继续)找一个最好的伙伴、做最成功的第一名”的信念,而如今盛装下水的上投摩根富林明再度意气勃发、豪情万丈。“希望公司用3年的时间树立起业内的旗舰品牌,”王鸿嫔解释旗舰品牌有两层含义:“一是要成为一家优质的企业,二是要培养出一批能立足全球主要资本市场的基金从业人员。”
然而,与上投摩根富林明同在一个市场经济大潮中竞争的,既有坐拥600亿元封闭式基金的本土基金公司,也有多家欧美基金公司通过与中方企业合资进入了基金市场,而且欧美企业的背景都是世界金融业的巨头,大多与上投摩根富林明背后站着的巨人摩根大通不相上下。狭路相逢,一场混战在所难免,问题是上投摩根富林明凭什么能够从这场势均力敌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成长为中国基金业领头的旗舰呢?
詹姆士承认,就目前来看每家合资公司的规模都不大,中国巨大市场的机遇对于每一家公司来说都是均等的,但他强调上投摩根富林明的股东都有着丰富的基金管理经验。“众所周知,上海国投是国内较早涉足基金行业的企业,拥有内地市场的丰富经验;摩根富林明通过怡富资产管理公司长期耕耘于亚洲市场,已经成为业内领先的亚洲基金管理专业机构。而如何整合股东的优势资源,发挥出各自特长,这是能否打造出中国基金业旗舰品牌的关键。”
“当然,我们并不否认中国作为一个新兴市场具有更大的风险和波动性。”不过,詹姆士表示,摩根富林明具有丰富的新兴市场开拓经验,有能力承担在中国这个新兴市场投资的风险,并且在多元化市场中取得成功。
根据我国政府对WTO的承诺,在加入WTO14年后,外资在合资基金公司中的持股比例可增至49%。那么上投摩根富林明的外资股份能否增至49%?什么时候能实现增持?俞楠说:“我们确实希望能够增持到49%,这一点双方已经达成共识,在股东协议中有相关规定。”但她没有透露协议中规定的增持时间。
摩根富林明进入中国基金市场在结结巴巴讲了9年之后,这个故事从现在开始变得流畅了起来。
绿染田野的五月,七星农场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一望无垠的稻田里播种的秧苗展示着现代化大农业的豪迈...
为了确保获取的信息是准确的,要先设计出能力素质模型,这样容易就其要素设计调查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展开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