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
茅台酒从作坊式的手工生产到现代化的大生产,从国内闻名遐迩到威震世界,从名酒到国酒……茅台人谱写出了一幕幕动人的乐章!茅台酒厂在传承中创新、在辉煌中奋进,是酒行业中惟一获得由中国企业联合会(以下简称:中国企联)、中国企业家协会评选的企业管理最高奖——金马奖的企业。为此,特在中国企联成立25周年之际,将茅台酒发展历程做一历史性回顾,以飨读者。
历史传承
贵州茅台酒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传承了我国两千多年的白酒文明,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和瑰美诗篇。据《史记》记载,早在公元前135年,汉武帝就曾对茅台酒的前身“枸酱酒”赞曰:“甘美之”。从此,历经唐、宋、元、明、清几个朝代,茅台酒均作为朝庭贡品,香溢朝野,盛名于世,获得“酒冠黔人国”等赞誉。
现在意义上的世界名酒茅台酒是一种蒸馏酒,最早见载于1599年茅台镇的《邬氏族谱》,上面的地图标注了茅台酒的产酒作坊。最早确切记载茅台酒的典籍则是1749年的《黔南史略》,该书在《遵义府、仁怀县》条中记载:“茅台村,地滨河。善酿酒,土人名其酒为茅台春。”可见至少早在200年前,茅台酒就已经是一种声誉很高的土特产品了。到了19世纪中叶,茅台地方产酒已初具规模,酿酒“所费山粮不下两万石”。可惜到了1862年,太平天国将领石达开率部途经茅台镇,所有酒坊毁于战火,名镇一片废墟。5年后,华联辉买下酒坊原址,重新生产茅台酒,称为成义烧房。连同后来陆续出现的荣和烧房、恒兴烧房是近代茅台镇规模最大的3家酒坊。由于茅台酒从土特产品变成世界名酒,产、销量日益增大,到解放前后,3家烧房产酒合计约60吨。
1951年6月,仁怀县人民政府用赎买的方式接管成义烧房,时称“贵州省专卖事业公司仁怀茅台酒厂”,后来又接管了荣和、恒兴烧房,称为“地方国营茅台酒厂”,茅台酒结束了私人酿造的历史。1955年正式更名为“贵州省茅台酒厂”,茅台酒生产进入了巩固、恢复阶段;到1957年,茅台酒产量已发展到283吨,质量稳步提高;1957年开始,由于受各种原因影响,茅台酒质量陡上陡下,声誉受到影响。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茅台酒产量首次突破千吨大关,并结束了连续亏损17年的历史,进入了飞速发展的阶段。“七五”期间,茅台酒厂通过各种渠道集资1.5亿元投入改扩建工程,于1990年建成投产2000吨生产能力。其后的“八五”、“九五”期间,又相继投入资金用于技术改造。迄今为止,茅台酒实际年生产能力已达上万吨,质量稳步提高,经济效益快速增长。
经过50年的努力,茅台酒厂已由当初的3家小作坊发展到现在年利税十几亿元的国家特大型企业。1997年1月28日,完成了由工厂制向公司制的过渡,成立了中国贵州茅台酒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1999年11月16日,由中国贵州茅台酒厂有限责任公司等7家发起人发起成立了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公司开始向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方向迈进。
国酒风范
新中国成立以来,优秀的民族品牌——贵州茅台酒这一友谊使者一直活跃在我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生活中,尤其在我国外交事业中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因而贵州茅台酒被尊为国酒,还被美誉为外交酒、政治酒、友谊酒等。国酒茅台不仅拥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具有中国文化酒的典范,也是我国惟一集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原产地域产品为一身的健康白酒品牌。
铸就辉煌
从1998年步入市场经济以来,公司始终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质量求生存,以管理出效益,充分利用品牌优势,积极探索和建设出一条具有本行业特色的发展之路。公司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历经千年沧桑的国酒“茅台”这一民族品牌也更加光彩照人。
近5年来,公司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树立了发展观念、竞争观念和服务观念。从工厂制向公司制过渡并进行了股份制改造;实行了全员劳动合同制和中级管理人员一年一聘制,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进一步完善;实现了品牌延伸战略,开发出多种高档、中低档酱香型白酒,同时还开发了浓香型白酒、啤酒和果酒。近5年是公司发展历史上的黄金时期,在全国白酒行业利润普遍下滑的情况下,公司连续5年实现了产量、销售量、销售收入、利润、利税等主要经济指标两位数增长。
2003年,公司白酒产量20783吨(其中贵州茅台酒产量实现了万吨),同比增长29.7%;白酒销量15302吨,同比增长10.3%;实现销售收入31.62亿元,同比增长26.3%;实现税金8.61亿元,同比增长25.3%;上缴税金11.53亿元,同比增长11.4%;实现利润10.25亿元,同比增长46.8%。公司各项经济指标列全国同行业第二,主营业额利润率、人均收入、利税居全国同行业前列。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成功上市后,当年每股收益在国内所有上市公司中排名第一;2002年每股收益在国内所有上市公司中排名第三;2003年又凭借良好业绩,股价一路攀升,成为上市公司绩优股和白酒行业领涨股。2003年,据国内权威上市公司100强评估体系评选,贵州茅台荣获上市公司100强综合排名第一名。
2004年,公司计划生产白酒1.99万吨(其中贵州茅台酒产量1.1万吨)、啤酒4.5万吨、葡萄酒2000吨;销售白酒1.65吨(其中茅台酒5400吨)、啤酒4.5万吨、葡萄酒1000吨以上,实现销售总收入39亿元。
愿景战略
根据《全国酿酒行业“十五”计划》及党的十六大会议精神,公司将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公司将稳步提高茅台酒质量,巩固茅台酒的国酒地位,提高茅台酒在同类产品中的市场占有率;坚持技术进步,加强技术改造,满足市场不同消费需求;强化营销管理,建立快捷、畅通、高效的营销网络;在坚守并扩大高档消费市场的基础上,重点推出中、低档酱香型系列品牌;在充分发挥原有出口经销网络的同时,加强茅台酒系列产品的出口,提升茅台酒系列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品牌形象和企业知名度。另外,公司还将适时、谨慎涉足高新产业,选择性进入相关产业,如生物技术等,实现跨行业、跨地区经营。
公司将秉承文化酒、生态酒、健康酒的一贯品质,将产品定位于有机茅台、人文茅台、科技茅台。茅台酒这种自然健康的饮品,必将在新世纪中受到更多消费者的青睐。
按照“铸造一流企业”的企业愿景和“酿造高品位的生活”的经营理念,公司以“爱我茅台,为国争光”的企业精神为动力,确立了“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做好酒的文章,走出酒的天地”的发展方向,不断追求卓越,从而引导公司创造出一个又一个新业绩,迈上一个又一个新台阶。
在“爱我茅台,为国争光”的企业精神感召下,抢抓机遇,加快发展。2004年提出启动新万吨工程的发展战略目标,争取在7—10年时间内把公司建成年销售收入上百亿元的大企业集团。国酒人必将励精图治,再创辉煌,继续迈步在全国白酒行业中,把一个充满活力的现代化国有酿酒企业和更富有竞争力的民族品牌国酒茅台带入新的世纪。公司总经理、股份公司董事长袁仁国指出:发展战略和远景目标不能仅仅是纸上文章,更要关注战略实施层面的问题。今年是公司实现战略目标关键的一年,我们要将战略转化为实际行动,加大战略的执行力度,确保在2010年实现销售收入上百亿元的目标。
绿染田野的五月,七星农场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一望无垠的稻田里播种的秧苗展示着现代化大农业的豪迈...
为了确保获取的信息是准确的,要先设计出能力素质模型,这样容易就其要素设计调查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展开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