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对公有制企事业单位效率低下、缺乏活力的情况,产权改革往往被认为是改变这一困窘局面的灵丹妙药,在改革开放的20多年中于不同领域发挥其独特功效,且屡试不爽。但是,在近些年开始的医疗卫生领域的改制进程,却因种种原因不可避免地陷入了严峻的困境。
自2010年江苏省宿迁市于全国率先开始公立医院产权制度改革开始,时至今日,国内很多城市都相继进行了规模或大或小的医院改制尝试。效果不一,褒贬各异,但随着“公改民”之路的越走越长,其间存在的种种弊端也日渐明晰的出现在人们面前,为医院改制形成了一道不可忽视的阻隔。
诚然,医院“公改民”的处方无疑是激活医疗卫生领域市场活力、促进医疗资源更有效配置的有效手段,可以在产权明晰的基础上增强医院自身的责任感和进取心,使医院靠自身的努力参与竞争,从而使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在整体水平上迈上一个新台阶。但在我国当前的客观国情和现行的医疗市场体制下,这条发展之路却显得分外艰辛和漫长,不禁使人质疑:“公改民”之路,到底要将医院发展引向何方?最严峻的事实是:医院由公有转变为民营以后,要面临一系列新的政策性挑战。
首先是医院的定位由非营利性变为营利性机构,不但原有国家拨给的财政补贴没有了,而且反过来每年还要向国家缴纳占总收入8%左右的税收。从现在各民营医院所占有的市场份额和其经营收入状况来看,这样一来,则很多医院都将面临收入甚微、无利可图,甚至亏损、倒闭的局面。而且,在其他用地、建设等方面,民营医院都遭受着与公立医院截然不同的待遇。在其本身的经济、资源竞争实力尚远远低于公立医院的情况下,由于又承受着这样政策待遇上的不公平,民营医院的发展出路可想而知。
在市场占有率的竞争方面,民营医院由于大多不是医保定点单位,因而从一开始就失去了相当一部分有更强医疗消费能力的城市居民的份额。医保定点单位所代表的不仅是一个简单的“规定医院”的概念,同时它还代表了一份荣誉与肯定。现在大多数有医保的民众都会选择定点医院,除了钱的原因,还有就是他们确信只有成为了医保定点医院,才标志着这家医院从各个方面来讲都是百姓、政府可以信赖的。一家非医保定点的营利性的民营医院是很难赢得普通百姓的信任和肯定的。
另外,资金资源的不足、人才资源的匮乏、诚信度的饱受质疑等民营医院独有的发展阻隔也正严重地影响着其正常、健康的发展。
可以说,我国现有的民营医院自身尚且还处于发育不完全的阶段,正是“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那么,妄求以单纯的“公改民”的方式改进现有医疗卫生领域困局的做法,无疑将是收效甚微的,甚至这种大规模的改制还会给原本就非健康发展的民营医疗领域带来更深重的影响,雪上加霜的后果将是整条路线的全面崩溃。要从根本上挽救这种困境,只能从体制上入手,只有当民营医院与公立医院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享受同样的政策待遇时,“公改民”之路才能真正发挥它的疗效,其修则不远矣。
绿染田野的五月,七星农场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一望无垠的稻田里播种的秧苗展示着现代化大农业的豪迈...
为了确保获取的信息是准确的,要先设计出能力素质模型,这样容易就其要素设计调查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展开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