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观点与评论>> 正文

企业需要健康的职业心理

企业报道  2013-12-09 09:03:24 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和企业经营者所面临的挑战和竞争越来越激烈,这无疑对企业经营者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的调查结果表明,企业经营管理者、普通员工普遍工作时间很长,经常处于紧张和繁忙的包围之中,心理压力过重,相当数量的企业经营管理者对自己的健康状况表示担忧,处于亚健康状态的并不罕见。

  企业员工中存在不同程度心理健康问题,中小型企业、国有企业的中青年管理者的比重较大,部分企业经营者相当程度地存在负面情绪,如烦躁易怒、疲惫不堪、心情沮丧、疑虑重重、挫折感强、悲观失望等。一些与心理健康状况有关的慢性疾病如慢性胃炎、高血脂症、神经衰弱等在企业经营者中有较高的发病率,几种常见慢性病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不少企业经营者感觉孤独,缺少交流理解的对象,极少借助心理咨询专家获得帮助。

  1991年,据美国的一项研究显示:《财富》评选出的全世界500家中75%—80%的大企业和12000家小企业设置了员工心理帮助计划。另一项调查表明:大约有1/4的美国雇员享受到心理帮助服务。而我国在此方面尚处于初级阶段,不但业内人士少,而且大部分企业也不重视。

  世界卫生组织断言:没有任何一种灾难比心理障碍给人带来的痛苦更深重。以人为本已写进我国宪法,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更是深入人心,实现以人为本的管理必须从关心员工的心理开始。企业家应是半个心理学家,要多从心理学角度出发进行管理,而不是仅从效率出发,在现有的条件下,让员工工作得更体面,工作满意度更高,更有积极性,潜力发挥得更好……

  单纯的增长是一种不健康的文化价值

  有许多因素决定一个企业的竞争力水平。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当然是群体的价值观。企业组织并不只是竞争产品和服务,也是组织教育体系和价值体系的竞争。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本土企业的价值体系也在演化。它们走过了如下几个阶段:努力工作:人们把自己全部奉献给国家或集体的共同目标并且工作很长时间;财富追求:尽管人们努力工作,他们更关注提高自己的收入;自我实现:人们更关注发展他们的私人生活和个人价值追求的实现。

  这是个随时间自然演化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从集体的看法到个人的看法的过程,很难逆转,但不是不可以控制。从集体价值向个人价值转型,这也正是政治、社会和经济体制深层次变革的必然结果。

  拥有积极、高效、与企业价值观一致的员工是每个企业的愿望,可要实现人的持久健康发展,不是企业一方努力就能够达到的,需要员工有自我调整、自我激励的意识。当员工发展停滞,或与企业目标不一致,或是团队合作出了问题时,一方面有可能是企业管理的问题,另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有可能出在员工的职业心理状态上。

  来自组织的原因。单位的领导对员工的异常表现不能正确识别,认为他们落后、不求进步,大部分组织管理者只关心业务的增长问题,他们觉得必须在销售、利润、市场和规模上不断扩张。

  “他们想的总是与上年度或上一季度的经营业绩相比较,甚至以每月作为比较的基础。好像刚做父母,每天都要称几次孩子的体重,只要增加一两,即视为无比的成就。他们总是认为越重越好,直到养出一个肥胖儿,才开始后悔不迭。”

  增长是一种文化价值:一个公司如果不能保持增长,就会被认为不行了,而不能增长则更是管理层的奇耻大辱。一个优秀的CEO或职业经理很有可能被董事会罢免而卷铺盖离开。

  在一个真正能称之为企业的完备的组织中,组织可以获得迅速扩张,但真正的成长与盲目的增长是两回事,你不能无视组织机体的健康而采取短期行为造成组织的虚胖,因为短期利润、资金和规模都无法真正代表一个企业的成长力和竞争力。

  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的不仅仅是GDP的提高,物质生活的改善,精神生活的需求,也带来了种种精神的和社会的隐患。处在转型时期的社会,面对更广泛范围的不确定性,许多心理问题提前到来,如“停滞(高原)期”问题……因而,从全球化、信息化、转型期的角度看,员工心理帮助服务在中国势在必行。

  一个以人为本的企业,在这个问题上是不能含糊的。同样,一个不关心下属职业心理的老板一定不是个好老板,一个不关心员工身心健康的企业一定不是一个负责任的企业,也一定不是一个健康的企业。

  “问题员工”的问题

  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意识到激励员工的重要性,不遗余力地用薪资福利、培训、授权等方式激发员工的主动性。可是,很多企业的老总都有这样的苦恼:为什么该给的都给了,该做的都做了,企业里还存在那么多“问题员工”?他们有的失去发展动力,做事情没精打采;有的团体观念不强,与集体格格不入;还有的对企业存在诸多不满,留住人也留不住他们的心。原因到底出在哪里?

  现代社会对人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工作质量的要求也水涨船高,对员工的要求更是步步攀升。过去员工所面临的压力,如来自工作和家庭的压力,现在依然存在,而且现代社会就业机会的激烈竞争不但在某种程度上增加了这些压力的强度,并且又给予了人们一些前所未有的压力。这些压力会给人们的工作带来一些消极影响,使有些通过努力不能够胜任工作的职员丧失信心,为了缓解压力,某些员工可能会采取得过且过的懒惰态度,“混沌”度日,成长中出现心理问题也就不难想象了。

  职业心理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5个方面。

  1、无方向感:一旦晋升无望,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办。

  2、职业倦怠感:对工作的前景丧失信心,为工作而工作,对于工作内容和成果缺乏激情,工作效率和产出显著降低。

  3、职业压力感:表现为工作狂。短期来看,工作狂是组织的资产,但长期看来,却是组织的负债,因为组织将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因为他们的全部精力、体力和干劲全都投入于一个目标,除此之外,很少有事情能令他们真正欢心。他们需要组织给予的激励来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来表现自我价值,因为他们除了组织外,别无“安身之所”。

  4、人际关系感:主要是与上司、同事和下属的关系;你必须学会如何保护自己,与同事保持距离并处理好各种关系;无法平衡工作与家庭的冲突。

  5、组织归属感:误以为自己已经付出努力却依旧在原地踏步,结果对组织、主管心生怨忿。他们怨恨组织,因为没有受到重用;他们怨恨上司,因为没有受到赏识;更可悲的是他们也怨恨自己,恨自己陷于被动,怨自己运气太差,经常产生离职的念头等,或是画地为牢,变得极其认命。

更多专题
七星大地“群星”闪耀

绿染田野的五月,七星农场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一望无垠的稻田里播种的秧苗展示着现代化大农业的豪迈...

职业经理人的跨国公司应聘记

为了确保获取的信息是准确的,要先设计出能力素质模型,这样容易就其要素设计调查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展开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