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少年来,人们从“建筑是凝固的音乐”这一古老的命题中去寻求其美的意蕴,又从“经商从业,诚信为先”的道德规范中探寻发展壮大的真谛。然而,人们却忽略了组成这些凝固音乐的一篇篇乐章和一个个音符——钢筋、水泥、石头、沙子、混凝土……
上海闵江砼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王永海,就是那建筑凝固音乐的音符谱写与创造者。王永海外表儒雅大度,爽直而信念坚毅,多年来,历经磨砺与熔铸的他对事业的执著,对人生的挑战,为实现梦想的拼搏精神恒久不变。王永海1992年闯荡上海滩建筑原材料市场,由黄沙、石子运销商逐渐发展壮大成为混凝土制品供应商的传奇经历,充分验证了他经商从业、诚信为先的商业道德风范,进而铸就了上海闵江砼制品有限公司的优秀品牌企业形象。
浦江岸边创业
20世纪90年代,上海的城市建设进入了一个如火如荼的发展阶段。昔日浦东的农田茅舍,如今已被漂亮的大厦、宽阔的道路、绿茵茵的草地和五光十色的鲜花树丛覆盖。摩天的高楼气势不凡地一幢幢崛起,与高高的蓝天不停地“对话”。而东方明珠与金茂大厦比肩而立直刺云霄,好似双子星座,交相辉映。壮观的上海内环线高架,气贯长虹,一如出水蛟龙左盘右旋,东突西冲;轨道交通一号线、二号线、三号线更是上天入地,虎踞龙盘;杨浦大桥、南浦大桥、徐浦大桥和卢浦大桥犹如飞架长空中的一条条彩虹,将浦东与浦西紧紧相连。来自全国各地的百万建设大军日以继夜、披星戴月地奋战在各个建设工地,使上海的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地发生着变化,他们以一种恢宏的手笔塑造着一座现代化大城市的优美形象,他们以拨动心弦的乐曲谱写着建筑凝固音乐的宏伟篇章。
在浦东开发开放的热潮中,安徽省委、省政府及时作出了开发皖江呼应浦东的战略决策,正是在这种形势的推动下,王永海萌生了闯荡上海滩、到上海创业发展的念头。1992年3月,酷爱足球活动、喜欢看电视新闻了解党和国家政策和经济发展信息的他,看到电视新闻节目的画面中,整船整船的黄沙、石子排成队列,从黄浦江运到上海建设工地的新闻,这促使王永海坚定了去上海发展的信心和决心,感到必须紧紧抓住经济建设特别是城市发展的机遇,到上海从事建筑原材料运销业务发展前途一定很光明。他冥思苦想,仔细分析后理清了思路。首先,从当时的外部环境上来看,正值邓小平南巡讲话发表之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方向刚刚提出来,对于各种原材料需求量大而本地资源又相对缺乏的上海来说,其市场调节需求部分肯定超过计划供给部分,发展前景广阔;其次,从安徽省的情况来看,长江黄金水道将安徽与上海紧密联系在一起。而安徽省委、省政府的呼应浦东、开发皖江的战略决策,又为他从事建筑原材料运销提供了政策保障。作为一个安徽人,为什么不可以将安徽长江沿岸的优质黄沙和内地的石子资源通过长江黄金水道运到上海,支援上海的城市建设、活跃安徽的城乡经济呢?
决心下定之后,说干就干,王永海怀揣5万元现金立即来到上海,花了35元钱,买了一辆旧自行车,从浦东到浦西,从杨浦的翔殷路到浦东的陆家嘴,几乎跑遍了这些地方的建筑工地和黄浦江两岸,经过一年时间的调查研究市场分析,终于选定在浦东新区白莲泾连云路一号成立了一家建材公司,取名安徽繁昌县木材分公司,主要经营黄沙、石子等业务。当时,上海犹如一个硕大的建筑工地,浦东更是有许多建筑施工单位,每一个建筑工程的原材料缺口都很大,被形象地比喻为石子比黄金紧张。王永海抓住机遇,适时出击,将浙江的石子、安徽的黄沙源源不断地运到上海,供应给上海的建筑施工单位。其中:著名的建筑企业有中建二局、中建四局等单位;而使用过王永海提供原材料的著名建筑有:上海的城市形象工程——东方明珠电视塔及新世纪广场等经典建筑。
当王永海谈起当初来上海创业的情景时,深有感触地说:“刚来上海创业时,遇到的困难不计其数,首先语言不通,而且那时候的上海人对来闯荡上海滩的外地人心有疑虑。所幸的是卖方市场,石子、黄沙供应紧张,这对于初闯上海滩的我是一个很好的机遇,不然的话困难是可想而知的。我的人生信条就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如果你退缩,就失去了发展机遇。正是在困难的时候没有退缩,我的企业才逐渐发展壮大到现在的规模。回想起浦东当时的面貌,再看看今天浦东翻天覆地的变化,我感到非常的欣慰和自豪,这些雄伟现代建筑群中既有我们艰辛的汗水,又凝固着我们的产品,为我们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做大砼制品产业
创业是无止境的,创业者的韬略则是无穷的。意识的超前代表着思想进步,思想进步带来的是事业的嬗变。
城市的建设和发展犹如一项总体的、综合的、前瞻性的系统工程,这样的系统工程,尽管内涵丰富深刻,又尽管形式多种多样,都不能没有一个总体的规划。如果说一个工程的开工建设离不开这个工程的核心人物从宏观上把握、从微观上入手,那么一个企业的发展目标和规划远景就更需要这个企业的领军人物从整体上来把握企业的发展方向。
王永海认为,从事石子、黄沙运销业务,是最初级的原材料贸易经营方式,企业要做到持续、快速、稳定的发展,就必须要从建筑原材料向建筑材料制品方向发展。犹如农民种地卖粮食,小麦与面粉比,价格不一样,面粉的附加值要高得多;而卖面粉与卖面包相比,面包赚取的利润更高。正是基于这个朴素的产品通过加工增值交换的经济原理,促使王永海在积累了一部分资金后,一脚跨进了砼制品生产经营领域。
2001年,上海开始申办2010年世博会,王永海预感到21世纪初期上海的城市建设将迎来新一轮的发展高潮,围绕着世博会的各项场馆建设、楼宇建设、住宅建设、配套设施及道路建设等等将全面展开。同时,进入21世纪的上海建筑市场已经成熟,许多建筑企业的混凝土生产制造已从施工企业分离出来,独立运营,走向市场,各种规模的砼制品企业纷纷涌进建筑市场。面对这种新形势和新局面,王永海认为,必须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遇,乘势而上,以使企业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把企业做大做强。
2001年10月,王永海出资3000万元,承租了中国燃料集团公司位于浦东浦江镇塘口的货场堆10000平方米。与之前企业拥有的可供5000吨船舶停靠的76米深水码头形成配套优势。2002年2月,成立注册资本1000万元,净资产达5000万元的上海闵江砼制品有限公司开始生产经营销售C60以下各种型号的砼制品,从此走上了混凝土制品生产销售的企业发展轨道。
王永海深知,作为进入砼制品市场的新企业,必须要高起点、大手笔切入,以规模优势、技术优势和产品优势来制胜市场,这样才能拓展市场,赢得市场,赢得客户。为此,他们购置了两台“2立方”的全自动搅拌机,日产砼3000立方米,年生产能力达60万立方米。购置搅拌车10辆,固定泵车1辆等,为客户提供高效、快速、优质的服务。
在短短两年多的企业发展中,上海闵江砼制品有限公司就已取得了商品混凝土叁级企业资质,试验室检测能力等相关资质证书。企业还顺利通过了ISO9001:2000版质量体系标准认证。由4名高级工程师和12名专职实验人员组成的实验室为企业的产品保持稳定的质量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如今在全自动化操作设备的保障下,两年多来,企业砼产品质量一直稳定保持国家标准以上,公司的品牌和产品质量在客户中的信誉度和诚信度越来越高。先后为市农委重点工程“花市一条街”、“乐康小区”、英顺达科技园区、中国路桥集团的“南环高速公路”、北欧阳光、广厦集团的“景江苑”、叶榭汽摩配商城、杭州湾交易大厅等建设工程提供了商品砼服务,深受合作伙伴的赞誉。现在,上海闵江砼制品有限公司由于在同行业中规模宏大、设备一流、服务诚信、产品优质等赢得了一批批客户,他们又相互传颂。好的口碑就是无形的广告,所以一批批新客户不断涌来,真可谓生意兴隆,生产蒸蒸日上。
如今流行一句话,“市场竞争就是人才竞争”,“成就事业的关键是人,人才是企业真正的财富”。
企业发展靠人才,凝聚人才靠企业的活力和吸引力,靠企业领头人的人格魅力和公司所创造的企业文化环境氛围。在上海闵江砼制品有限公司的100名员工中,工程师、经济师、会计师所占的比例在同行业中是较高的,具有技术职称的各类人才占员工总数的20%以上,在36个技术工作岗位上,每个员工都有技术人才上岗证书。
企业的文化代表着企业的精神风貌,是企业形象的内涵。勤勉刻苦、锐意进取、坚韧不拔,是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和吃苦耐劳的品质。上海闵江砼制品有限公司在企业经营活动中,始终信守道义和诺言,把诚信列为首要的道德规范,并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王永海经商以诚信为先,把信守承诺作为商业道德准则。尽管原材料紧张,价格经常上涨,但他只要与客户签了合同,就坚决严格按合同签约办事,不管生意是否亏损,决不涨价,决不拖延供货时间,坚持做到按时、按质、按量交货,这样诚实守信的工作作风得到了客户的信任和赞扬。“天道酬勤,人道酬诚”,王永海以自己的胸怀与气度、以自己独特的诚信品牌、以自己优质的产品质量赢得了一批长期的客户和朋友。
诚信铸就了企业的品牌,树立了企业良好的形象。同时,王永海更加注意公司整体环境上的建设。走进该公司,最令笔者感触的是,这里设备宏伟耸立,环境优美,绿树丛丛,鲜花争妍,明亮干净的办公楼里各类科室井井有条,怎么也不能让人相信这里竟是沙子、石子混凝土制品的生产企业。在一个新组建的企业里,尤其是作为一个民营企业,党组织建设是上海闵江砼制品有限公司抓好党建促进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这种现象在我们采访的民营企业中并不多见。在这里党员占员工的比例达10%以上,公司为党组织专门开辟了党员活动室,供党员学习知识、技术所用。公司的各个科室、各个岗位都有着这么一批党员干部起着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他们带领新老员工奋战在各个工作岗位,到处呈现出一片你追我赶、蓬勃向上的势头。去年公司还投资30多万元为员工建设了一个使用面积达300平方米的桑拿浴室;每人每月补贴150元到职工食堂就餐,使员工都能吃上营养丰富、美味可口的菜肴;企业还为外地员工免费提供住宿,每人平均达10平方米以上;公司一线职工一年两套工作服,冬天供给棉衣;所有员工上下班都有交通费补贴;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以诚信对待每一位员工,从未拖欠过员工工资,做到每月按时发放,公司员工能在这样优越的条件下工作、生活真是太幸运了。与此同时,公司还根据有关法规为员工办理了各类保险,使他们免除了后顾之忧,得以安心工作。由于企业实行了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的制度和方法,使企业的凝聚力不断增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提升,员工对企业的发展充满信心,对企业的向心力大大增强,企业也就保持了连续两年快速成长发展的良好势头。
追求永无止境
企业的活力源自技术的不断创新,源自管理的逐步拓深,其中最为活跃的核心乃是永不停滞、追求卓越的企业主人。
王永海认为:一个人只有认准一个目标,毫不动摇,豁出命来全力以赴,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这句话说起来容易,但真正要做到,还需要再加上四个字:勤奋+机遇。首先,一个人干一番事业,必须要有勤奋的精神、敬业的精神。懒惰、等待天上掉馅饼,永远也不会成功;其次,还要善于寻找机遇、发现机遇,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成功。
王永海,这位来自安徽皖东的企业家,“文革”期间曾经“上山下乡”,后来招工到来安县木材公司工作,由于工作出色,不久便调往广西担任调运组组长,主要任务就是采购杉木,每年经他手采购调运的木材有5万立方米。
80年代,我国改革的重心由农村向城市转移,由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王永海为体现自身价值,上交了辞职报告,想要大干一场。当时还没有“下海”这个说法,领导只批了个停薪保职,干不好可以回企业继续工作,并约定3年期限。然而,短短3年,王永海大显身手,在当时发展到万元户都很稀奇的背景下,赚到100万元,掘得第一桶金。他高兴之余,欣然向来安小学捐款1万元。王永海回到单位后又被调到省木材公司工作。1988年,不愿安于现状的王永海与一位港商合作,投资建设面包房,来实施自己朴素的经济原理,“卖面粉比小麦赚钱,卖面包比卖面粉更赚钱”的理论。后来由于某种原因,港商中止了项目投资,面包房被迫半途而废,王永海损失惨重,原始积累100万元所剩无几。对于常人来说,受到如此沉重的打击肯定会变得萎靡不振。而王永海却没有被挫折吓倒,反而更坚强、更勤奋,他坚信,只要顽强努力,奋力拼搏,付出艰辛的汗水,定会结出丰硕成果,事业的挫折与失败,更加磨炼了王永海的意志和毅力,他从千变万化的市场中捕捉到了上海建筑市场原材料需求旺盛的信息,走上了新的创业发展之路。
今年,上海闵江砼制品有限公司计划实现四个方面的突破:
——生产量突破20万立方米;实现利税比上年增长30%。
——自运率突破80%。
——货款回笼率突破80%。
——软件与硬件一起上,企业管理各项指标全面达到国家标准。
为实现上述目标,王永海说:“企业要把市场原材料涨价等不利因素通过企业内部的抓管理、抓节能等措施来化解。要强化自身优势:一是发挥自有码头优势。在上海一百多家国有和私营砼公司中,拥有码头的企业屈指可数,这就为我们企业节能降耗创造了条件,必须用足用好这个优势;二是利用材料供应商关系紧密的客户优势,争取在稳定老客户中,发展新的客户。扩大企业的市场占有率;三是建立与生产相适应的原材料基地。如浙江湖州与舟山的石子基地,湖北与安徽长江沿线的黄沙基地等等;四是公司建造的2000吨级沙石运输船已经下水参与运营,必将会为企业的发展壮大增添新的竞争能力。”
几度春秋,几番风雨,上海闵江砼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王永海搏击在变幻莫测的商海中,思维更加浩瀚,技能游刃有余,经营思想日臻成熟,在瞬息万变的激烈市场竞争中,他带领全体员工抓住历史机遇,依托市场需求大潮,赢得市场,赢得发展,独领风骚。
上海闵江砼制品有限公司在王永海的带领下,一步一个脚印,稳步发展。公司信守“诚信是生存之本,质量是发展之道”的诺言,坦诚为新老客户服务与合作,共谋发展大计。
“诚实守信,点石成金”的理念在王永海心中不断升华!王永海心中所想已不仅仅是做凝固音乐的“铺路人”,石头,沙子,混凝土这一个个跳动的音符只是他铸就事业第一步的基石,在他未来的宏伟蓝图中,他还要用自己的双手把现在经营的原材料生产制造出一个个精美的建筑成品,用自己编织的音符演奏出华美的凝固乐章!
绿染田野的五月,七星农场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一望无垠的稻田里播种的秧苗展示着现代化大农业的豪迈...
为了确保获取的信息是准确的,要先设计出能力素质模型,这样容易就其要素设计调查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展开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