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8日上午10:00,在西安国际港务区的全力推动下,满载着“陕西制造”的“长安号”国际货运班列鸣笛开行。至此,丝绸之路从“商贸路”到“经济带”的升级发展拉开帷幕。
连东接西,丝绸之路经济带上最大的国际内陆中转枢纽港
西安国际港务区是陕西省“十一五”重大建设项目,地处西安市东北部灞渭三角洲,西沿灞河,北至铁路北环线,东至西韩公路,南接城市三环和西安绕城高速,规划建设范围为44.6平方公里,是西安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北扩、东拓、西联”的前沿区域。
是沿海国际港口多种港务功能在西安的延伸,是沿海国际港口在西安的集中服务区,也是国际物流与国内物流的结合部。不仅具有普通物流园区的基本功能,还具有保税、仓储、海关、边检、商检、检疫、结汇银行、保险公司、船务市场及船运代理等国际港口所具有的多种功能。
经过五年的努力,西安国际港务区通过西安综合保税区、西安铁路集装箱中心站、西安公路港三大核心平台功能叠加形成的“港口内移、就地办单、海铁联运、无缝对接”国际内陆港软、硬件功能,为国际货物在西安的中转集散提供了有力的功能支撑,形成了设施先进、方式齐全、运能强大、管理到位的集疏运体系。
在当前改革开放升级2.0版本,向西开放成为共识之后,沿海地区也在积极探索国际贸易的西进之路。“西安港”作为国际中转枢纽港功能的具体体现,也为西安与沿海港口深化合作、双向互动,贯通连东接西的双向物流大通道提供了有力支撑。
万国通商,丝绸之路经济带上新思路新起点的金牌动力
9月17日,西安综合保税区通过了海关总署、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等十部委组成的国务院联合验收组的验收,让西安国际陆港和西安的外向型经济,站在了又一个崭新的起点上,将为国际货物的集散提供更加便利的保障。
“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将实现丝绸之路从“商贸路”到“经济带”的升级发展。商贸合作,物流先行,物流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保障,发挥着承接生产、启动消费的重要功能。西安国际港务区全力推动西安至中亚的“长安号”国际货运班列开行,旨在以“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为指导,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走廊,促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商贸繁荣,促进欧亚各国之间经济合作和交流。
越来越多进军中亚的大型工程承包企业,把西安国际港务区作为其工程物资装备的集散地。这不仅对国家在中亚地区实施的大型项目提供物流保障,还将为陕西、西安的现代服务业发展和高端装备制造业的招商引资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发挥西安国际港务区的前瞻作用,就是要认真落实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新主张,针对丝路经济带新起点建设问题进行深入调研,全市各部门各行业抢抓机遇,迅速行动,按照习总书记提出的“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五大目标,以更宽的胸襟、更广的视野拓展区域合作,加强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城市各领域的务实合作,推动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合作体系,使古老的丝绸之路重现生命光彩。
“长安号”国际货运班列的开行,将更进一步推动陕西、西安打造国际中转枢纽港的步伐,推动形成以西安为东中转枢纽,辐射中国内陆地区、沿海港口以及东亚、南亚;以新疆和哈萨克斯坦为西中转枢纽,辐射中亚、俄罗斯、欧洲的“哑铃型”丝绸之路物流通道,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黄金干线。“西安港”亦将成为丝路经济带上最大的陆地国际中转枢纽港,云集全球商品,重现“万国通商”盛景,为陕西、西安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提供“金牌动力”!
绿染田野的五月,七星农场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一望无垠的稻田里播种的秧苗展示着现代化大农业的豪迈...
为了确保获取的信息是准确的,要先设计出能力素质模型,这样容易就其要素设计调查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展开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