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外牙膏品牌在宣传方面的概念比较新,”柳州两面针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梁英奇在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而我们的弱项恰恰就是在广告宣传方面做得还不够。”同时,梁英奇对一段时间以来电视中所出现的广告宣传“不能够理解”。
“牙膏就是牙膏,不是药,过分强调牙膏的药效是对消费者的一种误导,是对消费者不负责任的表现。”梁英奇表示,“牙膏的功效主要就是体现在牙病预防上,而不是治疗方面。单纯的卖概念,恐怕就是言过其实。”
洋品牌强势只是造势的结果
中国在牙膏消费领域有着令人惊羡的空间。包括高露洁、宝洁、联合利华等众多日化巨头以各种方式“侵占”牙膏空间,给民族品牌造成了极大的压力。尽管如此,梁英奇极力否认民族品牌在中国牙膏领域的劣势地位。
“这些都是洋品牌单方面刻意宣传出来的,他们希望在舆论方面压垮我们。现在一般的说法是城市中,洋品牌占60%—70%,而在农村时常则是平分秋色。实际上我们所占的市场份额还要乐观的多。”
“目前消费者所看到的,在超市、卖场中洋品牌一统天下,实际上是洋品牌独家买断的结果。”在梁英奇看来是洋品牌的“财大气粗”蒙蔽了消费者的视线。“所以你们眼中看到的是一个纯净的世界。”
对一些消费者的消费心理,梁英奇也表现了极大的不理解。“实际上更多的人选择洋品牌不是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而是作为一种炫耀财富的资本。”
以自己的优势狙击洋品牌
“两面针最终没有选择与外资合作。与我们谈合作的国外巨头是很多的,其实他们的目的很明显,就是通过控股控制你的品牌,消灭竞争对手,从而全面占领中国市场。到那时,在牙膏价格上我们就没有发言权了。”梁英奇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每年中国的牙膏销量是40亿支,现在牙膏的均价是4元人民币,基本上已经看不到当初十几、二十几元一支的牙膏了。一旦牙膏价格回升将是一笔相当可观的开支。
对于民族品牌牙膏的处境,梁英奇也显得十分无奈:“洋品牌可以不择手段挤占我们的市场份额、可以不追求短期收益来换取市场,而我们的体制决定了我们不可以这样做。同时我们也没有享受到平等的国民待遇,洋品牌在税收方面的待遇要大大优于我们。加上我们国家的市场经济地位还没有得到确认,就使得我们在反倾销、反不正当竞争方面要势弱许多。”
“目前,跨国公司已经从战略发展的角度,重新调整了在中国的价格策略。牙膏价格已经明显地从高价位向低价位滑落。”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梁英奇呼吁民族品牌能够“正视现状,协调竞争,避免出现以价格战为单一手段的恶性竞争”。
除此以外,“中药是中国企业的优势领域”,在梁英奇看来,药物牙膏将是民族品牌坚守阵地最为有效的武器。“就中药护牙功能而言我们能做到的他们未必能做到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真正优势就在于做别人做不到的事情。”
绿染田野的五月,七星农场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一望无垠的稻田里播种的秧苗展示着现代化大农业的豪迈...
为了确保获取的信息是准确的,要先设计出能力素质模型,这样容易就其要素设计调查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展开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