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斯松
周斯松,安徽省绩溪县人,1939年12月生,翰墨世家。现为中国国家书画院副院长、中国民族艺术协会名誉主席、中国艺术研究院创作研究员、中韩文化艺术专家委员会特聘顾问、台北故宫书画研究院副院长、一级美术师。
作品选送日、美、法、意、韩、比利时和台湾地区展出。获 “中华民族杯书画大赛”一等奖、“98世界美术大展”国际金奖、2006年获“第十三届北京国际书画展会”金奖。《龙川锦绣图》、《黄山云泉》等作品被北京人民大会堂、国家领导人和多家博物馆收藏。传略入辑《中国美术家大辞典》、《黄山画人录》、《中国美术选集》、《世界名人录》等多部典集。出版有《周斯松中国画选》。2010年被世界教科组织协会授予“首届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杰出传承人”称号,是继黄宾虹、赖少其之后,当今“新安画派”的代表人物。
浓郁的乡情
-------周斯松的山水画
徐恩存
周斯松是在皖南山水中孕育的画家,厚重而又深邃的皖南文化是他生命和艺术的无尽资源;自此,他的笔和他的作品便从未离开过皖南故乡。
皖南的山水,是周斯松终生面对的创作主题。
由于文化血脉的原因,加上皖南山水的秀美清丽,这种故土情结是周斯松挥之不去的乡情与乡恋。因而,在作品中,周斯松的用心所在,就是讴歌皖南的山山水水,在那里,有他梦绕魂牵的故乡,有他赖以成长的乡土,有他留下的生命足迹;所以,他的作品给我们展示的是“画山绣水”,“百里画廊”,以及烟雨山川等迷人景象,当然,在周斯松笔下更多表现的是他生于斯,长于斯的皖南名城―――绩溪的山川流水的自然景象,尤其是绩溪龙川的自然与人文景观,用以表达他的深切情感和挚爱。
周斯松呕心沥血创作的龙川山水,每一笔、每一墨都饱含了激情,而且画面结构复杂,场面宏伟,烟雨云雾,群山耸峙,河流蜿蜒,祠堂牌坊,老屋新居等,无不精心佈置,在画面的实写与虚写之中,展现了皖南山水与文化积淀的丰厚,多样化的无序性在总体框架下,统归于有序性,使局部的细致从属于整体的恢宏与阔大;而且,由于画家自幼便在这里成长,一草一木,一树一石都烂熟于胸,所以,周斯松在任意挥洒中,仍然不失皖南山区特有的文化氛围和古老气息。
在周斯松创作的诸多作品中,以平远、高远、深远组织的空间关系,使全景式的山水尽收眼底,却层次分明,在基本以平面的空间关系处理中,融入了少许的比例与透视因素,以增强视觉上的深邃与雄浑感。我们看到,画家善于用线,辅以点的运用,以及关键处的皱擦,都被画家的主观理想所驾驭,使之更富于特定精神与美感的传达,突出了主题和宗旨的内在涵义。
意象造型与写意表现,是中国画的重要审美特征,它同时又使中国画创作摆脱了三维空间的制约和逻辑关系的束缚,而获得表现上的自由,使写意真正抵达神游的境界。
在诸多的作品中,周斯松娴熟地运用了意象手法,借鉴了传统山水画的精髓,使作品在有所依托的基础上体现出时代感和全新面貌。作为一位当代画家,周斯松始终坚持在现实生活中孕育自己的艺术,他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精神,跋涉在大自然的旅途上,吮吸着沃土中的文化乳汁;在此基础上,他感受着现实生活,体验着现实生活,并把这种感觉转换为图式、语言,这样,他的作品便自然呈现为形神兼备、气韵生动。
皖南的山水,特别是周斯松的故乡——绩溪,人杰地灵,周斯松为此感到骄傲,每每面对故乡的山川风光、历史遗迹,他便涌起万千感慨,这些都成为他创作的泉源和动力。数十年来,周斯松一直为此付出着巨大努力,我们相信,周斯松的艺术定将收获更为丰硕的成果。
作者 徐恩存系《中国美术》杂志主编、美术评论家
2008.03.01
迟暮更兼程
-------《周斯松画集》序言 文 / 郭 因
有一年,我去家乡讲学,应斯松的邀请,在他家品读了他祖父与父亲创作的一些书画珍品和他自己的习作。这一次品读,使我对这个书画世家产生了颇大的兴趣。.
斯松早在60年代初,就从事音乐、戏曲的创作,发表过一些作品。70年代起,他开始潜心致力于中国画的研习。父、祖遗传因子的作用,家庭文化氛围的熏染,家藏书画珍品的滋养,无所不在的徽州文化的培育,加上他的艺术天赋与勤奋,终于造就出了斯松这样一个优秀的现代画家。2000年初春,我给斯松写过一幅字:“三代书画家,一门奇逸士。”是的,他家几代人都按得上“奇逸”二字,只是奇逸的程度不同,奇逸的表现不同而已。祖父擅长绘画兰草,曾誉满京城,父亲书画都很精湛,驰名乡里。斯松主攻山水,其作品显示的是他对大自然的美的一些独特发掘和对他所发现的美的独特表现。
斯松学画山水,从临摹渐江、黄宾虹的作品入手,传承了“新安画派”的文明正脉,在技法上则学古而不泥古,尽其法而又舍其法。作品构图,往往是抓住一个有特征的局部切入,然后徐徐展开,突破了传统山水画中山重水复式的“三远”章法。其笔墨色彩厚而不赋,浊中透清。
徽州的山山水水,城廓田园,全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几十年来,斯松不辞辛苦,跋山涉水,积累了无数题材,并已让钟灵毓秀的徽州山川熟谙于心中。斯松对这片热土又一直怀有盈腔深情,因此,在他描写的家乡风景的作品中,如粉墙黛瓦的《徽州人家》,飞檐翘角的《古祠春晖》,妩媚俊秀的《龙川清韵》,绿苔班驳的《胡适故居》,小桥流水的《听泉映月》…….还有古水井、古石桥、青石板路、古屋、小径,不仅片片风光一一跃然纸上,而且无不充满了他寓于其中的真挚情感。
纵观斯松的中国画作品,大都既有清幽秀逸的阴柔韵致,又有浑厚凝重的阳刚气势。他也深知,笔墨当随时代,因此,他既从现实的自然山水中探索具有现代意义的境界,又寻找符合现代人审美趣味的范式,去表现一种有益于推进社会和谐的时代精神。周斯松对于市场的价值观一直很少关注,只是近年来,随着他名声的渐赫,求画者日益增多,因而也有了一点服务市场需要的念头。创作了一些适应市场需要的作品。
如今,斯松已年届古稀,但人近黄昏的他仍然壮心不已,并有一种“迟暮更兼程”的紧迫感。皇天不负苦心人,斯松这位已在绘画艺术领域渐入佳境,得到社会认可的艺术家,一定还能再攀一个新的更惹人注目的高峰。
2007年9月1日于合肥琥珀山庄红尘绿屋 时年八十有二
(本文作者系安徽省艺术研究所研究员、著名美学家)
长卷(皖江烟云)
长卷(新安百里香)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春夏秋冬四条屏
涛声
云壑清泉图
绿染田野的五月,七星农场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一望无垠的稻田里播种的秧苗展示着现代化大农业的豪迈...
为了确保获取的信息是准确的,要先设计出能力素质模型,这样容易就其要素设计调查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展开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