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医疗医企>> 正文

药价“空降”源于政策“架空”

企业报道  2013-12-02 10:54:47 阅读:
核心提示:上个月底,国家发改委宣布,再次降低99种药品的价格,可是最近,记者在北京的一些药房发现,这些降价药要么是不见了,要么换了包装,结果,价格是“不降反升”,涨幅最大的居然涨了十几倍。

  上个月底,国家发改委宣布,再次降低99种药品的价格,可是最近,记者在北京的一些药房发现,这些降价药要么是不见了,要么换了包装,结果,价格是“不降反升”,涨幅最大的居然涨了十几倍。

  近年,国家计委发改委的前身开始大刀阔斧地整顿药品价格秩序。至今,我国已连续经历了19轮不同方位、不同形式的降价,涉及1000多种化学药品和300多种中成药。但市场跟我们开着无情的玩笑,每一轮降价开始总满怀期望,最后总满是失望。调查表明,国家发改委的前18次药品降价使老百姓每年购买药物的金额平均只减少了2.5元,这样的药品降价实际效果是不能让人满意的。

  我们不应对降价政策的良好动机产生怀疑,综观每一轮降价,发改委动作不可谓不猛,幅度不可谓不大,但为何总是流于空呢?我们只能从药厂和医院两源头寻找答案。市场只不过是两个源头病化的表象而已。两个源头为何病化,就因为政策被“架空”,缺乏对两源头的有效监督。

  对于药厂来说,从追逐最大利润出发,是不愿意药品降价的。但降价令在此,不降不行,于是药厂“偷天换日”,把原有老药换一个包装,换一个名重新上市,甚至高价上市。数据显示,2013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了药品注册申请事项11086件,包括批准临床实验和上市生产。这组数字变相证明老药去了哪里。如盐酸二甲双胍(糖尿病患者的常用药),因为换了包装,价格从1块6毛钱飞涨到28元。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这就要求相关部门加大对药品注册申请的管理监督,严防老药换“马甲”,忽悠政策、忽悠患者,并且尽可能核准新药的成本,严防暴利产生。

  对于医院来说,降价令下,其回扣减少。由此我们看到,医生拒绝使用降价药,寻求代用药品。据悉,医院销售占到药品销售2/3的市场。正如河北一家药厂销售负责人所说,“如果药品打不进医院,只能走物流的渠道,生产的意义就不大了。”这也正是一部分国家定价比较低的药品,厂家停止生产的原因所在。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必须放大到当前医疗腐败大背景下去考察。如果医疗体制不改,如果药品回扣依然存在,那么所谓降价只能是一句空话。

  药价“空降”源于政策“架空”。好政策如何确保有效落实,这是困扰药品降价、医疗改革、经济社会改革的一道难题,破解得力与否,直接影响改革成效。

更多专题
七星大地“群星”闪耀

绿染田野的五月,七星农场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一望无垠的稻田里播种的秧苗展示着现代化大农业的豪迈...

职业经理人的跨国公司应聘记

为了确保获取的信息是准确的,要先设计出能力素质模型,这样容易就其要素设计调查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展开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