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医疗医企>> 医药报道>> 正文

药品降价何以治标不治本?

企业报道  2013-11-28 14:00:31 阅读:

  日前,就在国家发改委发出第22次药品降价方案的第二天,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在北京召集100多家医药企业开会。石药、鲁抗等国内医药企业巨头悉数到场。会议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上书国务院,提交《关于改革“以药养医”机制的建议》,同时征求到场企业意见,拟提出《关于支持医药产业健康发展的建议》。在这份名为《关于支持医药产业健康发展的建议》的征求意见稿中,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痛陈“药品降价已经进行了10年,全国性大规模降价21次,声势很大,实效却不大”。征求意见稿说,“这说明只要不从‘以药养医’的根上下手,再干10年、再降100次价,也解决不了问题。”

  药品降价已经进行了10年,全国性大规模降价21次,但仍然没有解决看病贵的问题,这说明,有关部门没有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找不到“病灶”,单纯在药品降价上做文章,对解决群众看病贵的问题于事无补。而单纯的药品降价,触及了医药企业的根本利益,在利润空间被不断压缩的情况下,这些家医药企业只能在困境中寻求突破点,或停产利润空间小的药品,或者改头换面以新药的面孔上市,结果是“换价不换药”,使降价的政策威力被化解于无形之中,降价的“疗效”不甚明显。

  此次国家发改委发出的第22次药品降价方案再次降低了医药企业的利润空间,触及到了医药企业的痛处。如果医药企业再无反应,无疑也让医药企业丧失了市场主动权和话语权,为了寻求政策上的保护,100多家医药企业上书国务院,提交《关于改革“以药养医”机制的建议》,并拟提出《关于支持医药产业健康发展的建议》,这既是国内医药企业的自卫战,也是医药企业向“以药养医”弊端开的反击战。

  “以药养医”既会给医院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也会给医药企业带来可观的收益,按理来说,医药企业应该拍手欢迎才是。事实上,在国家未对药品作降价之前,医药企业和医院也确实达成了某种默契,为了共同的利益,大家彼此心照不宣,只要能为自己带来效益,其他的就不顾了。

  针对群众看病贵的问题,国家多次在药品价格上动刀,全国性大规模降价21次,但是,降价的效力直接作用在医药企业的身上,而医院对此可以说是毫无损失。所有的降价压力都让医药企业一方来扛,让医药企业“不堪重负”,因此,在国家发改委发出第22次药品降价方案的第二天,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就在北京召集100多家医药企业开会,共同商讨对策。

  当然,这是医药企业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作出的“本能反应”。但是,我们在其《关于支持医药产业健康发展的建议》的征求意见稿中看到,他们将“以药养医”看做是百姓看病贵的症结,无疑找对了问题的关键所在。在药品降价的同时,也应该规范医院的经营行为,想法彻底根除“以药养医”,这个意见和建议无疑极具合理性和建设性,虽然有一定的难度,但却具有可操作性。如果国家有关部门能参照医药企业提出的《关于改革“以药养医”机制的建议》和《关于支持医药产业健康发展的建议》,对医药企业和医院来个双管齐下,那么,无疑会让“以药养医”无处遁形,解决百姓看病贵问题也可迎刃而解。

更多专题
七星大地“群星”闪耀

绿染田野的五月,七星农场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一望无垠的稻田里播种的秧苗展示着现代化大农业的豪迈...

职业经理人的跨国公司应聘记

为了确保获取的信息是准确的,要先设计出能力素质模型,这样容易就其要素设计调查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展开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