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中国最大的国有企业集团之一,中国远洋运输集团(中远集团)是国内规模最大、历史最久的远洋运输企业,堪称民族航运业的旗舰。从游离在国际市场之外,到与国际竞争对手共舞,经过40多年的发展,昔日国际航运市场的无名小卒现在已成为世界级的知名企业,使中国这个海运大国在世界海运强国俱乐部占据了重要的一席之地。在迈向国际化、打造竞争力的新旅程上,中远集团到底有什么值得国有企业借鉴的呢?
跨入一个新千年之际,中远集团感受到了国际航运市场的深刻转型:航运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班轮运输进入真正的集装箱化时代;航运企业走上联合兼并之路,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现代物流成为国际航运企业的主要拓展方向等等,昔日“下海、登陆、上天”的多元化发展战略因核心主业不突出,已难以适应瞬息万变的国际市场竞争。为制定一个符合企业实际、引领科学实现提升核心竞争力目标的发展战略,他们制定了《中远集团2001—2010年发展战略》,明确提出了“从全球航运承运人向以航运为依托的全球物流经营人转变,从跨国经营企业向世界级跨国公司转变”的“两个根本性转变”的发展战略构想。
“从拥有到控制”
走出一条符合市场变化、具有自身特色的船队经营管理之路,是中远集团走向市场的重要一步。中远集团历次船队经营管理体制转变都伴随着经营理念的升华。而且近年来,他们在“从拥有到控制”思想指导下,在核心主业上取得了很大成绩。这一理念的倡导和实践者,是中远集团现任总裁魏家福。
魏家福就任总裁后,对国际航运市场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研究,对中远集团船队经营和发展的模式进行了深入思考,首次提出了“从拥有到控制”的船队经营理念。这个理念打破了传统的依靠自有资金积累扩大再生产和对船舶绝对拥有的发展模式。“从拥有到控制”的含义是,用少量的国有资源控制更多的社会资源,用少量的国有资本控制更多的社会资本,不单纯追求船队资产外延式的扩张,而且注重内在经营质量的提高。在“从拥有到控制”思想指导下,中远集团在世界航运市场上大规模地运用租营、联船等手段,迅速扩张运力和航线覆盖面。到2013年,中远集团拥有和控制的船舶已达500多艘、2300万载重吨,载重吨比1998年增长了44%。同时,中远集团还涉足世界航运高端市场,引进半潜船等特种船,大力发展超大型船舶,船队结构更加合理、分工更加明确。
“从拥有到控制”的实践,是中远集团船队市场化经营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船队体制的改革只是中远集团众多改革的一个缩影。在突破计划经济观念的羁绊、加速市场化的进程中,中远集团还进行了一些大胆的探索与尝试。
游弋“资本海洋”
资本是一个企业赖以生存发展的血液。中远集团的国际化战略,还表现在利用全球资本掌控未来发展能力的提升上。玩转资本魔方,利用国际资本加速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是中远集团国际化战略中的又一大亮点。
1993年10月5日,亚洲最大资本市场新加坡股市迎来了一位不同寻常的投资人,这家中国的国有企业投资人一举收购了当地某上市公司615万股股票,成为其最大股东,并将其更名为“中远投资(新加坡)有限公司”。这是中国国有企业第一次进入海外资本市场,中远集团被冠以国有企业进入海外资本市场“第一人”的美誉。他们不仅要做资本市场的弄潮儿,还要做到最好。凭借在新加坡资本市场运作的经验,2002年6月9日,由中远集团控股的中远太平洋公司跻身香港恒生指数成分股行列,成为亚洲最具投资价值的14只股票之一。
通过成功的资本运作,中远集团全球化业务的快速扩张有了资金保障,并为企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企业的资本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正在逐步形成5∶4∶1,即50%来自资本市场、40%来自银行、10%来自自身积累的合理资本来源结构。对中远集团来说,谋求海外上市的吸引力还不仅仅是满足发展资金的需求,更重要的是通过海外上市的探索和实践,进一步了解国际市场的特点和架构,学习国外企业的管治经验,从而提高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
从狮城到香江,海外上市公司已成为中远集团借鉴国际资本市场运作经验的平台。目前,中远集团海内外7家上市公司的总市值已达500多亿元。其中的“中远航运”是中远集团第一个完全以远洋运输业为核心业务的上市公司,标志着中远集团在航运主业方面向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迈进了一大步,填补了中国远洋运输业在中国资本市场的空白。
做以航运为依托的全球物流经营人
拥有全球眼光与视野的中远集团对新事物总是给予格外关注,现代物流业已成为继集装箱多式联运后国际航运业的又一次革命。实现从海洋运输到现代综合物流服务的转变已成为企业的挑战与机遇。
经过科学调研论证,中远集团在制定的《中远集团2001—2010年发展战略》中提出了发展现代物流、实现从全球航运承运人到以航运为依托的全球物流经营人转变的思想。
这个战略转变的核心就是:“做强班轮,壮大物流”。以强大的航运为依托,充分利用丰富的全球物流资源,以客户满意为中心,将服务由运输延伸到仓储、加工、配送,直至深入到产品的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的大部分环节,以提供全过程整体解决方案为服务产品,巩固中远集团作为全球航运承运人的地位,并逐步向全球物流经营人转变。
去年下半年以来,中远物流第一次走出国门,成功实施了印度巴库电站物流服务项目,打响了“走出国门第一标”;在重庆醋酸扩能项目上的一举中标,则使中远物流以物流总承包商的身份管理着从美、英、德、奥、意、瑞士和印度7个国家的物流采购,标志着中远物流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工程物流商。
另外,8月20日,魏家福和TCL王牌集团总裁李东升联合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中远物流将为TCL在国际家电市场的新一轮进军提供全过程的海外物流服务。这种在现代物流领域战略合作局面的形成,与中远集团在国际航运、国际资本市场、修造船等领域同国内外行业巨头的战略联盟与合作相互呼应,为中远集团国际化战略的顺利实施注入了强劲动力。
中远集团高层对于物流业务在未来10年能够与航运主业平分秋色表示了充分的信心:企业未来长远发展一定是物流,而且目标要瞄准马士基这样的国际巨头。从中远物流目前的发展态势来看,实现全球物流经营人的战略目标指日可待,那个巨人就是:物流中远。
从跨国经营企业到世界级跨国公司
“中远的目标就是要在2014年左右跻身世界500强,建成世界级的跨国公司。”魏家福在接受一家著名的国外媒体采访时对中远集团新世纪的发展目标做出了阐述。
从跨国经营企业到世界级跨国公司,这对中远来说又是一次战略跨越。为缩小与世界级跨国公司的差距,中远集团致力于创建一个学习型企业,积极推进管理创新,开展与世界先进企业的对标活动。例如,在已经有效实施的质量管理体系基础上,借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六西格玛的先进管理经验,积极推行六西格玛管理,进一步提高经营管理和客户服务水平。中远集运以名列世界第一的马士基公司为对象,中远船务工程集团公司瞄准第一流的修船企业新加坡裕廊船厂。在此基础上,他们各自建立起一套既科学又具操作性的对标指标体系,通过对照学习,找出差距,从而快速赶超世界一流。
如今的中远集团已形成以北京为中心,以远洋航运和全球物流为依托,以日本、新加坡、美国、欧洲、澳洲、韩国、南非和西亚等9大区域为辐射点的全球业务网络,拥有员工近8万人,其中雇佣外籍员工近5000人。中远集团拥有的船队规模排名世界第二位,其中集装箱船舶运力位居世界第七;干散货船位居世界第一;杂货船位居世界第二。
中远集团海外事业总资产已达约700亿元,占中远集团资产总额的一半。印有醒目COSCO标志的600余艘各类现代化船舶航迹遍布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300多个港口,在一些尚未与我国建交的国家和地区,也有中远集团的业务。在全球的任何一个有航线的大洋、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大港,“COSCO”都是一个令人瞩目和尊敬的标志。
现在,中远集团建成世界级跨国公司,从定性标准来看已经达标,在实现数量指标方面,目前还有一定差距。中远集团已规划在最近的几年时间里扩大国外投资和经营规模,提高国际化经营指数。由于海内外投资的增加带动总销售收入的增长,2005年,中远集团总销售收入可增长到约100亿美元,为今后5年的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到2013年,中远海外资产有望达到100亿美元以上,实现总销售收入140亿美元以上,达到进入当时“世界500强”的最低水平,并符合“全球跨国公司100强”的国际化经营指标要求,届时,中远真正成为世界级跨国公司的梦想将变为现实,这将是中远集团多年来坚持实施全球化战略的最大成果。
绿染田野的五月,七星农场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一望无垠的稻田里播种的秧苗展示着现代化大农业的豪迈...
为了确保获取的信息是准确的,要先设计出能力素质模型,这样容易就其要素设计调查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展开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