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由《中国税务报》、国家税务总局信息中心支持的“中国第四届税收电子化展览会暨研讨会”在国际贸易中心开幕,来自全国的税收电子化软硬件产品和系统齐聚京城。
在参展企业中,大批家电、IT企业尤其引人注目,包括德赛、海信、浪潮、四通等一批中国电子百强企业高调参展,展示自己的税收电子化产品,其中主力的硬件产品是正在推广的税控收款机。
笔者在广东德赛集团的展位上看到,该公司自主开发的多款税控收款机产品,除了完备的功能外,还在外观造型和机身颜色上下足了功夫,与时尚的消费电子产品无异。
税控收款机商机凸现
去年10月份,备受税务机关和IT企业关心的《税控收款机国家标准》正式对外公布。
税控收款机项目的开发是国家实施金税工程带动的新兴产业,随着其一、二期工程的完工,核心部分防伪税控开票系统目前已在全国开通运行。2012年8月,国税总局明确提出金税工程(三期)的总体目标:根据一体化原则,建立基于统一规范的应用系统平台;依托计算机网络,使总局和省局高度集中化处理信息;覆盖所有税种、所有工作环节、国地税局,并与有关部门联网;包括征管业务、行政管理、外部信息、决策支持四大子系统。
税控收款机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和普及,推动了下游市场尤其是规模化服务市场的发展。有关专家估算,未来将会产生2000万至3000万台税控收款机的市场需求,以平均每台3000元人民币计算,折合资金约900多亿元人民币。
家电、IT企业将成主力军?
面对如此庞大的市场“蛋糕”,国内不少家电、IT企业纷纷染指税控收款机。其中,德赛、海信、四通等企业已经开始加大对该项目的投入。
但是,税控收款机不同于普通的电子产品,它涉及国家的税收安全。业内人士认为,随着《税控收款机国家标准》的制定以及即将出台的《税控收款机推广使用管理办法》,税控收款机产业将逐渐进入规范化运作。3月2日,在“中国第四届税收电子化展览会暨研讨会”的展前交流会上,国家税务总局高层已明确表示,包括信息产业部、税务总局在内的多家主管部门将对税控收款机企业实行严格的资质审查,内容涵盖注册资本金额、自主研发和生产能力、可靠的营销服务网络、专业化队伍、管理水平等,行业的准入门槛将大大提高。如此严格的资质审查,为了杜绝“山寨工厂”和“游击队”。由此可以预测,德赛、海信等大型信息电子企业将成为税控收款机行业的主力军。
技术创新决定胜负
据了解,目前国内税控装置的生产厂家已超过100家,各公司生产的产品性能、要求及标准各不相同,因而造成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出现诸多问题,如发票规格不同、汉字打不出来、售后服务跟不上等等。
业内人士预计,税控收款机市场的争夺战将是一场淘汰赛,不用多长时间,一大部分规模小、资金和研发实力弱的企业必将退出。
德赛集团新闻发言人黄剑表示,德赛作为中国电子百强企业,将依托20多年雄厚的电子信息产业优势,致力成为中国税务、金融、公用系统信息化解决方案主流提供商,通过其强大的研发体系逐渐将税控产品“通用化”、“人性化”、“傻瓜化”和“智能化”,并积极寻求与国内IT企业联手,实现税控产品与IT产品的捆绑。
绿染田野的五月,七星农场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一望无垠的稻田里播种的秧苗展示着现代化大农业的豪迈...
为了确保获取的信息是准确的,要先设计出能力素质模型,这样容易就其要素设计调查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展开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