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业内人士清楚,联想回归PC主业是带着更多心酸味道的。在过去的3年中,联想所取得的成绩与原来的目标出现了较大的差距,其中原来呼声最高的多元化战略正被定论为“目标定得过高”,是在桥和船还没有做好之前就强行过河的行为。
由此,在新3年计划中,联想只能努力为渡河造好船和桥。谁能担此重任﹖当然还是联想的老功臣业务PC了。联想也承认,卖PC实在赚不了多少钱,更谈不上大的投资回报,但也只有它可以带来充足的现金流和经营规模,有助于联想日后开拓新业务和进军国际市场。
不久前,柳传志和杨元庆都表示,目前的战略收缩“只是阶段性的战略调整,目的是为了站稳阵脚,不会永远停留在PC业务上,未来仍然要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恰在此时,国际两大著名调查机构IDC和Gartner均发布调查报告表示,亚太地区2013年第一季度的PC市场仍然强劲,其销量增长虽不及欧洲市场,但要强于美国和日本。
在这样利好的形势下,我们看到联想品牌和惠普品牌在销量的排名上同时出现在第二名。这引来了新一轮的议论风潮:他们两个到底谁排在第一﹖
据悉,两个调查机构在此问题上存在着分歧。IDC的排名榜中,联想以10.9%的市场份额和81.31万台的发货总量险占第一,而惠普则稍逊一筹。但在Gartner的排名榜中,惠普却已经超越联想夺得亚太地区PC发货量和市场份额的双料冠军。
采访相关主题时,某业内人士坦言:这种分歧可能跟双方的统计方法相关。但还是可以看出,联想的优势是微乎其微的。这很难让人乐观起来。
记者发现,在这种敏感时期,双方企业对此排名的态度都十分谨慎,不予以评价。只是联想发表了一点“强调性”观点,那就是“联想一季度销量的具体数据要等到以后财报公布时才有准确的数字。”
不争的事实已摆在了众人面前,惠普与联想已经站在了相互竞争的平台上,大势已定。这也透露出了双方企业的战略调整目标——都要把PC业务当做固守阵地的重要业务。而且,在全球PC市场疲软的状态下,亚太市场,尤其是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依然是他们竞争的制高点。
记得在采访戴尔中国区负责人时,对竞争话题他们表示,惠普的最大阻力除了戴尔还有联想。因为联想在此之前的头2年一直占据了亚太PC市场销量第一的位置,更是自1996年以来把持着市场份额第一的金交椅。从这一点讲,联想的力量还是足以抗敌的。主业回归PC应该是有依据的。
回顾联想发展史,谁都不得不承认,联想与惠普一直保持着亦师亦徒、亦敌亦友的复杂关系。在公司建设方面,联想的管理经验很多都是在与惠普的合作中偷师学习而得的;而在中国本土市场的销售方面,惠普不得不承认联想的独到之处。
正是这对师徒、对手,如今展开了新一轮角色的交锋。记者自发现,许多联想专卖店的旁边又出现了惠普家用PC专卖店。而且从价格这个致命的环节上向联想杀出了第一刀——上下浮动3%的定价,让每个档次的PC产品都与联想的价位接近,看出了“杀气腾腾”的架势,而且是要打“持久战”。
联想不可能不重视惠普的家用PC市场战略。因为商用PC市场是难以超越惠普的。由于这两个不同的市场有着不同的竞争法则,价格很难成为主要竞争手段。企业客户更看重厂商的技术力量、渠道建设、服务水平以及品牌的号召力。
当然,他们两家谁也摆脱不了戴尔的阴影。戴尔的创新谁都无法否定。近日,戴尔公司在中国市场的表现令人刮目。惠普、联想虽然都强调PC业务是近期战略不是长远目标,但毕竟是整合其它业务的基础。
也许,只有谁是日后站在商界中老大位置才是最重要的,那才是综合实力和市场定力的较量结果,眼下的排名终将会成为过眼云烟。
绿染田野的五月,七星农场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一望无垠的稻田里播种的秧苗展示着现代化大农业的豪迈...
为了确保获取的信息是准确的,要先设计出能力素质模型,这样容易就其要素设计调查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展开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