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科技专利>> 实用新型>> 正文

高唱“创新” 潞安环能鸣锣上市

企业报道  2013-11-26 11:05:35 阅读:

  鸣锣上市的这一天终于到来,变化了的不仅是股本结构。

  “潞安环能不再是过去的以开采煤炭为主的传统生产企业了,它已成为煤炭生产、焦碳冶炼和化产开发等方面协调发展、产品经营与资本经营并重、安全环保的新型能源企业。”潞安环能总经理贾恩立说。

  去年,潞安环能背后的潞安集团总销售收入达131亿元,是2000年的9倍。其中,非煤产业销售收入为3.6亿元,是2000年的16倍。潞安集团董事长任润厚认为,这个成果得益于公司依靠科技进步,实施了全面创新的发展模式。

  这就是“立足煤、延伸煤、超越煤,以煤为基础,拉长加粗煤电化、煤焦化、煤油化三条主产业链,建设竞争力强大的‘中国潞安’能化大集团”的发展战略,潞安集团煤、电、油、焦、化多产业综合发展的能化集团格局也因此初步形成。

  “由于坚持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我们已经突破了单一煤炭生产企业的属性,正在向能化大集团的模式嬗变,未来的发展前景将更加灿烂辉煌。”任润厚说。

  创新成果直接效益每年数亿元

  潞安环能成功上市,创新能力功不可没。

  “去年潞安环能原煤产量实际完成1871万吨,比上年增长5.1%。事实证明,技术进步就是第一生产力,集约高效就是核心竞争优势的最大命题。”任润厚说,“公司成立5年来,在没有增加新矿井的情况下,煤炭产量逐年提升,这完全得益于强化技术攻关和集约高效生产水平实现了整体提升。”

  任润厚介绍说,去年潞安环能有1项科技成果获国家级科技进步奖,有6项科技成果获第二届全国安全生产科技成果奖,有1项成果获“2004年度煤炭工业十大成果奖”,有9项科技成果获“2004年度山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科技创新再创历史最好水平。

  另外,公司辖下的王庄矿井还获“2004年度煤炭工业科技创新矿井”称号,漳村、常村矿井则分别获“2004年度煤炭工业科技进步双十佳矿井”称号。

  “潞安烟煤高炉喷吹技术”更是开了中国贫煤高炉喷吹的先河,在2004年被评为中国煤炭工业科技进步特等奖,正是这个项目确立了潞安集团烟煤喷吹煤国内首家的地位,公司因此成为“中国喷吹煤基地”。

  其实,潞安人早在1997年就通过反复对比化验得出了“潞安贫煤、贫瘦煤不仅可以做喷吹煤用,而且有的指标还优于无烟煤”的结论,并在此后突破烟煤不能由高炉喷吹燃用的“禁区”,在国内率先用烟煤部分和全部替代无烟煤。

  2000年,高炉喷吹的研究和试验取得重大突破。2002年,国家质监部门参照潞安喷吹煤的质量指标,制定了国家喷吹煤标准。2004年,此成果成为3个获得中国煤炭工业科技进步特等奖项目之一。

  资料显示,“潞安”喷吹煤每吨价格比无烟喷吹煤低50—100元,去年“潞安”喷吹煤产量达285万吨,国内市场占有率为25%。按此计算,冶金企业以“潞安”喷吹煤替代无烟喷吹煤燃用,当年可节省成本约2亿元。

  与燃用焦碳相比较,每燃用潞安1吨喷吹煤可替代0.9吨焦碳,“潞安”喷吹煤价格比全国焦碳平均价格每吨低650元左右。按此计算,冶金企业每年至少节省成本15亿元。

  同时,这种替代减少使用200多万吨焦碳,也相应减少了焦碳生产中的烟气排放数十万吨、水污染200多万吨。

  宝钢、首钢、鞍钢、武钢等全国12家重点冶金企业纷至沓来,与潞安环能签订“潞安”喷吹煤供需5年的长期战略合作协议,喷吹煤成为潞安环能重要的利润增长点。

  任润厚说,潞安集团目前取得了大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水平科技成果,是山西省获奖成果最多、研发实力最强的企业之一。“十五”以来,公司共获省级以上科技进步奖77项。其中,国家级科技进步奖2项、国家安全生产科技成果奖7项,申请专利技术25项,获得专利权9项,技术创新成果创造的直接效益每年都在数亿元。

  有技术,还有管理

  “科技创新是潞安的优良传统。依靠科技创新,潞安建成了全国第一个现代化矿区。公司的‘放顶煤一次采全高’技术被称为采煤工艺的一次革命。”潞安环能副总经理李晋平说,“今年6月14日,首个准大采高综采放顶煤工作面在屯留煤矿投入试生产,这又是一次革命。”

  屯留矿矿长刘峰说,这项工艺使采煤高度由原来的3米提高到3.8米,采放比由原来的1∶1.2提高到1.2∶1,顶煤回收率由原来的83%左右提高到88%,正规循环作业时间节约了28%。

  据介绍,这项工艺采用新型高强度准大采高支架,有效解决了对大采深复杂地质条件的主动支护问题,适用于大采深、高瓦斯、复杂地质条件、松软煤层的准大采高综采低位放顶煤采煤工艺。

  任润厚称,通过技术攻关和产学研合作开发,潞安集团在煤炭产品结构调整、安全生产技术保障、矿井自动化技术等方面均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潞安环能围绕生产实际,以解决特殊地质条件下的集约高效生产问题为切入点,重点强化掘锚一体化、瓦斯抽放技术、综采前后配套等关键技术攻关。

  在安全方面,潞安环能创新出一整套以人为本抓安全、超越安全抓安全、从源头治理抓安全、建设本质安全型矿山的安全工作理念和工作方法,建立起长效安全机制。公司在全煤系统首家整体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和职业安全健康体系认证,安全状况达到国内领先、世界先进水平。

  同时,潞安环能高度重视煤化工产业的技术进步与创新。现在公司下属的两座焦化公司从炉型的设计到设备的安装全部采用当前国内最为先进的技术和装备,其焦炉煤气制甲醇项目所选择的无催化部分氧化技术在国内也是首次被应用于工业。

  为了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潞安环能还建立和完善了独立的科技管理和开发体系,推行了独具特色的主导技术管理法。

  在管理创新方面,潞安环能成立以来设立了“三个中心”的新管理格局,即把潞安环能本部建成以投融资为主体的资本运营中心,把各矿、厂建成以资产运营为主体的利润中心,把生产队(组)、车间建成成本、费用中心,对各经营单位实行KPI——关键绩效考核法,并严格按照刚性原则按效分配,形成了市场化、高质效运营的新机制。

  在此基础上,潞安环能又全面推行财务总监和主管会计委派制,建立了指标、技术、内循环、效率、信息等六大成本控制体系,有效地实现了经营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效益最大化。公司因此连续获得国家企业管理优秀奖金马奖和全国质量效益型企业特别奖等荣誉。

  打造循环经济链

  “企业创新最本质的是发展理念的创新。资源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对于像潞安环能这样从事能源生产和开采的煤炭企业来说,资源就是企业发展的命根子。而且,注重节约资源、避免资源浪费也是企业肩负的社会责任。”任润厚说。

  为了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潞安环能将发展重点放在优化产品结构、延伸产业链条、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资源转化增值上。通过优化升级产品结构,潞安环能喷吹煤、洗精煤、洗块煤等附加值高、市场发展前景广阔的效益煤品种生产和销售比重不断扩大。

  公司还按照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将煤焦化这条产业链的发展重点放在焦化副产品综合回收利用的化产项目上,并向下不断延伸,开发出甲醇、二甲醚、焦油等许多高附加值、高效益产品,做到对煤炭资源及其伴生物的充分利用。

  潞安集团“煤变油”项目是通过国家级项目招标确定的国内惟一的煤基合成油(煤炭间接液化)示范基地。“这个项目可以说是潞安集团新型能化产业综合实力迈上一个新台阶的标志性工程。”任润厚说。

  业内人士认为,在目前煤炭价格下,由于煤变油及煤制烯烃的成本仅相当于原油价格30美元/桶的石化产品成本,在原油价格高企且有上升趋势的背景下,煤化工行业必然面临巨大的发展机遇。

  任润厚进一步补充说,充分利用好煤炭、电力、电化、焦化生产中的伴生物和废弃物,做到变废为宝、“吃干榨净”,既是绿色环保的客观要求,也是建设新型煤炭和煤化工基地的必然选择。

  以屯留项目为例,潞安集团专门上马建设了装机容量为270兆瓦的屯留热电厂,将屯留煤矿生产及洗选产生的中煤、煤泥、煤矸石全部用于发电,矿井排出的废水经处理后为电厂和煤基合成油提供水源。还与德国鲁尔集团共同开发埋藏在潞安矿区300米以下的煤层气,所抽瓦斯一部分用于发电,其他用于提取氢气,作为煤变油示范厂的氢源。

  另外,电厂以及煤基合成油示范厂灰渣全部用做水泥厂、粉煤灰烧结陶粒厂的原料。这些方法不仅为屯留项目解决了污染排放、土地占用等问题,节省了治污成本和生态环境成本,而且变废为宝,实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潞安科技进步的巨大作用,不仅体现在当期经济效益的提高上,而且还为企业的长远发展积蓄了后劲,打下了良好基础。”任润厚说,“创新的关键因素在于人才。我们一定要有好的人才观念、好的人才机制、好的人才环境,千方百计培养人才、留住人才、使用人才,共同打造潞安独具特色的核心竞争力。”

更多专题
七星大地“群星”闪耀

绿染田野的五月,七星农场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一望无垠的稻田里播种的秧苗展示着现代化大农业的豪迈...

职业经理人的跨国公司应聘记

为了确保获取的信息是准确的,要先设计出能力素质模型,这样容易就其要素设计调查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展开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