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以来,北欧诸国在高科技领域均有出色的建树,一些国家在部分高科技领域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北欧国家的经验在于,贯彻教育为本的方针,重视人才的培养和国家的宏观指导,加大研发投入的力度,集中有限的资源发展优势产业,调整发展战略,适应国际市场。
不断加大对科技事业的投入
从20世纪90年代起,北欧诸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为新兴企业营造了良好的创办和经营环境。如放松对金融和外汇市场的管制,开发本国的电信、交通、电力等,努力清除行业壁垒,规范市场运作,完善服务职能。在政府的积极推动下,瑞典和芬兰于上世纪90年代加入了欧盟,芬兰还加入了欧元区,这些举措都有力地推动了本国科技产业的发展。政府还将重大科技发展项目列入了国家发展规划,与企业共同投入资金开发,成果归企业所有。在10年中,芬兰研究与开发投资增长了大约3倍。据2000年统计,瑞典研发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8%,丹麦、挪威和冰岛三国也基本达到了经合组织国家2%的平均水平。
集中有限资源发展优势产业
作为小国,北欧诸国无力广泛涉及所有的高科技领域,而是紧跟世界科技发展的趋势,依据国力和自身的科技优势,有所为有所不为,集中力量发展能够带动国民经济整体增长的尖端技术领域,如信息科学、生物技术、环境保护研究等。此外,北欧各国还根据国情开发传统产业优势项目,诸如瑞典的生命科学、芬兰的林业和机械、挪威的水利发电和海洋技术、丹麦的医药和食品以及冰岛的地热技术与基因工程。
瑞典在生物技术领域的研究中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国际上许多生物技术企业的研发基地都设在瑞典。现代生物技术也是芬兰重点发展的高科技领域。目前芬兰建立了十多个以大学为母体的高水平的现代生物技术研究中心,在转基因生物制药、生物医学、工业用酶以及环保用生物降解制品等技术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挪威在生产水利发电设备和输电设备方面居世界领先水平。它保证采用最经济有效的方式,最大限度地合理利用能量资源。挪威已建成的地下水电站占当前全球地下水电站总数的一半左右。此外,挪威的化工和石油、天然气工业已成为其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产学研紧密结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芬兰科技发展的特点是以面向经济的技术开发型和应用型为主。研究机构、大学和企业三位一体,紧密配合,共同制定和进行研究与开发活动,使研究成果产生的同时即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去年,挪威在进行的科技管理体制改革中,着重强调了研究与开发工作应面向工业应用。1995年,政府加大了科技投入,以保证科研理事会有足够的经费开支去发挥其战略功能,支持高科技企业的研发活动,建立高新技术风险投资公司,重点开展以用户为中心的科技活动和项目,鼓励产学研机构之间的合作。
瑞典与芬兰两国通过设立科研基金来鼓励企业和大学以及大学之间的合作,要求大学之间应避免重复研究,20世纪90年代,瑞典和芬兰是大学与企业之间最为密切合作的两个国家。各类国家基金管理机构也积极为相关领域的研究项目提供资金,形成了一个从基础研究、实验应用到科技成果转化的一整套覆盖整个科研创新全过程的投资体系。
调整发展战略适应国际市场
北欧诸国企业积极调整发展战略和产品结构,主动适应国际市场的需要,这一趋势客观上也大大促进了科技的发展。
首先,为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北欧各国坚持实施精品战略。芬兰的诺基亚公司1992年大胆调整产品结构,专注电信领域的研究与生产,仅用6年时间即发展成为占全球市场份额近30%的世界第一大手机厂商。
其次,加大研发投入,确保新技术与新产品的制高点。
第三,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优化组合,企业兼并或强强联合。加快企业国际化步伐,实现从产品研发、生产到市场营销环节的资源最佳配置,从而不断增加在全球市场的所占份额。
绿染田野的五月,七星农场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一望无垠的稻田里播种的秧苗展示着现代化大农业的豪迈...
为了确保获取的信息是准确的,要先设计出能力素质模型,这样容易就其要素设计调查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展开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