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观点与评论>> 正文

企业如何参与电子政务建设

企业报道  2013-11-26 09:44:00 阅读:

  电子政务在国内已走过了10年的时间,各级政府的积极推进使国内电子政务建设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政府实实在在提升了工作效率、节省了时间。但从总体上来看,电子政务建设仍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其中最受关注的是电子政务建设完成后,却没有达到理想中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大力促进经济发展的效果,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企业在这个市场应该如何定位呢?

  电子政务为谁服务

  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却在很长时间内被忽视。“有不少人只追求设备是否进口、带宽有多少千兆等等,为什么没有效果?因为它没有需求、没有生命力。”一位西部电子政务建设的负责人一语道破其中缘由。

  不难看出,只关心设备先进性,而不关心实际需求,等于把电子政务的重心放在“电子”而不是“政务”上。实际上,电子是为政务提供支撑和服务的,应该顺应政府职能发展的趋势,从公众的需求角度入手梳理电子政务建设思路。

  经过20多年的改革,我国政府的治理模式已开始由“管制型政府”向“管理服务型政府”转变。与此相适应,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其整体功能也应该定位在构建一个“管理服务型”体系之上,一方面加强政府对社会、市场,特别是对自身的管理,实现政府的公共管理职能;另一方面,以向社会提供优质、高效、快捷的公共服务为重点,实现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

  近期备受媒体和公众关注的成都电子政务就是基于这个指导思想建立的。据介绍,目前成都市网上政务大厅已将45个部门、3261项流程说明、1120条办事依据说明公布网上,并提供表格下载和部分项目预审批等服务,未来还将进一步完善和加强搜索功能。

  企业以应用为先

  目前,从需求出发、以应用为引导力量的建网原则,得到了各地政府和参与电子政务建设企业的广泛认同,这一思路在成都电子政务基础建设中得到了始终的贯彻。“例如选择设备和解决方案提供商以及和厂商之间的合作,我们一直是遵循着这个原则,不但要看产品、服务怎么样,还要看厂商的思路是否和我们一致。”一位负责人这样表示。

  华为3Com公司正是在这样严格的筛选中脱颖而出的。在对业务需求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华为3Com公司在总体设计上采用业务与网络分层构建、逐层保护的指导原则,先后完成了成都市电子政务外网平台、成都市政务服务中心和多个应用系统的搭建工作。值得一提的是,建成后的电子政务服务中心,实现了国内首创的省、市二级政府同址办公,利用信息化网络技术,将省、市两级政务业务高效、安全、可靠地相互融合。

  从发展思路到具体建设的各个环节,成都电子政务建设都为企业进入这个市场提供了经典的范例,同时也证明了企业从应用角度出发会取得显著的成果。电子政务建设完成后,成都政府门户网站访问量达366万人次,同比增长100%;2013年成都经济增长更突破了13%;吸收信息产业资金投入达50亿元。相信在成功的信息化基础上,企业在电子政务建设中会吸取有益的经验和方法。

更多专题
七星大地“群星”闪耀

绿染田野的五月,七星农场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一望无垠的稻田里播种的秧苗展示着现代化大农业的豪迈...

职业经理人的跨国公司应聘记

为了确保获取的信息是准确的,要先设计出能力素质模型,这样容易就其要素设计调查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展开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