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专题>> 正文

管理智慧“笔”中见

中国企业报道  2013-11-22 12:20:15 阅读:
核心提示:我们习惯于用现实结果和过程的简易来衡量得失,思维模式历来强调的是过去和现在,忽视的是未来,评价得失的标准也是以现在和过去而设的,而未来其实比现在和过去更重要。

  我们习惯于用现实结果和过程的简易来衡量得失,思维模式历来强调的是过去和现在,忽视的是未来,评价得失的标准也是以现在和过去而设的,而未来其实比现在和过去更重要。

  很久以前,神舟五号还没上天,就在很多媒体上看到过这样一则故事:美国太空总署NASA发现,在外太空低温无重力的状况下太空人用的墨水笔写不出字。于是他们花了一大笔钱研发出一种在低温无重力下能写出字的笔,当时是很了不起的成就。而俄国太空人就没这样的问题吗?当然有!他们怎么解决呢?俄国人改用铅笔。

  这个传说广为流传,甚至被一位著名专家在全国研究生教育发展论坛上引为经典,各大学领导和专家也对“研究要切合实际,尤其是以前沿研究为主的研究生教育更是如此”的观点表示认同。

  太空笔的发明是一个传奇,美国飞梭太空笔制造公司(FISHER SPACE PENCO)经上万次试验,耗资200多万美元,为FISHER公司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在中国却成了愚蠢的象征。人们嘲笑的原因只不过是认为研制太空笔耗时、耗资、耗力,赞同解决问题不管用什么方法,最快、最简单就是最好的观点。

  进入太空以后,由于太空的失重等特殊环境,常用的墨水笔写不出字,这一点勿庸置疑。那么,在太空中写字究竟是不是铅笔优于太空笔呢?我国神舟六号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后,这个谜被彻底揭开,有图片报道证实费俊龙和聂海胜在神舟六号里经常边记日记,边让手中的笔失重飘浮,享受太空旅行的乐趣。据中国航天员中心首席医生李勇枝介绍,这支特殊的笔造价在1000元左右,之所以如此昂贵,是因为这支笔带有压力系统,能在失重条件下书写自如。

  其实揭开这个谜,并不要很高深的知识和设备,宇宙航行最怕产生乱七八糟的垃圾,这可以说是宇航常识。易于折断而且需要削的铅笔,可能产生可怕的垃圾漂浮在飞船内。在失重的环境中会漂进宇航员的鼻子、眼睛中,或漂进电器中引起短路。同时,铅笔的笔芯和木头在纯氧的环境中会快速燃烧,非常危险。可是,直到我们航天英雄费俊龙和聂海胜在太空中用太空笔写字,这个谜才算是彻底揭开了。

  太空中传统水笔写不出字怎么办?有两种选择:一种是换成铅笔,一种是花费巨资研制太空笔。我们该选择哪一种呢?单从逻辑上分析也不应该得出铅笔的结论。铅笔虽然能解决问题,但是局限于过去,没有任何超前意识和创新手段,属于应急补洞的小聪明。太空笔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却代表着未来发展方向,即使付出很多,从长远看获得会更多,这是大智慧。以此为据,答案不言自明。

  我不否认选择铅笔是某一层面上的科学,但是选择研制太空笔却是用发展的眼光对待问题的科学,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态度。面对遇到的太多困难,我们迫切地需要科学,需要科学的发展观,需要“着眼于发展向前看”的科学,而不需要向左看、向右看、向后看或者是“原地踏步走”的科学。

  回头看看,不久前瑞典皇家科学院颁发的2005年各类诺贝尔奖项,我国仍然无缘,再联想到那支被传得神乎其神的“铅笔”,我不禁有些感伤。虽然我们的航天英雄最终使用的是我们自行研制的太空笔而没有使用铅笔,正确结论终于有了,值得庆幸,但是谁又能说清现在我国还有多少人觉得发明太空笔毫无意义呢?恐怕不是少数!为什么那么多人都嘲笑“太空笔”,青睐“铅笔”?这反映出了国人根深蒂固的取巧心理,重眼前和结果而忽视过程和未来的“惰性”。

  我们历来都是用现实结果和过程的简易来衡量得失,不愿意艰苦的付出,不重视未来。我们的思维模式历来强调的是过去和现在,忽视的是未来,评价得失的标准也是以现在和过去而设的,而未来其实比现在和过去更重要。由此看来,改变我们的思维模式、效益观、教育观,改变我们以往的评价得失标准的单一性是多么重要啊!但愿“铅笔”的神话从此不再上演,但愿嘲笑真理的谬误从此不再流行,否则,培养创新能力的口号叫得再响,恐怕也是枉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