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以上海为龙头、由15个城市组成的世界第六大都市群——长江三角洲,是中国经济最繁荣的区域之一。然而,频频出现的拉闸限电正在成为这一区域经济发展的瓶颈。在此背景下,作为全球领先的节电设备及技术资源供应商——新西兰亚太电效公司(AsiaNet)近期杀入上海,誓言要接盘申城200亿元节电订单,并抢食中国节电市场3000亿元的诱人“奶酪”。
电荒凸显电力瓶颈
以全国1%的土地和6%的人口实现全国18.5%的GDP、28.4%的进出口总额和引进37.7%外资的中国经济最繁荣区域之一的长江三角洲,正在经受半个世纪以来最炎热夏季的考验。频频出现的“电荒”使用电负荷连创历史新高,如浙江省统调负荷达1586.6万千瓦,而省网发电能力仅1000万千瓦,尚有500多万千瓦的电力缺口。江苏今年夏天电力缺口415万千瓦。在上海、重庆、南京、武汉等城市,电力最高负荷均创历史纪录。
在“电荒”日益严重的情形下,长江三角洲正常的经济活动已受到极大冲击。杭州市紧急出台措施:通过节约有奖的办法,每天花费15万元鼓励企业省电,并要求宾馆饭店、大型商场、超市、娱乐场所等商业用户在用电高峰时段限制一半制冷设备的用电负荷,晚高峰期间的灯箱、霓虹灯等广告一律停止亮灯,以最大限度让电于民。一些公司为了让电于民,部分生产线基本上处于半停产状态。在江苏,200多家高耗能的钢厂、化肥厂等企业被要求在夏季用电高峰期间检修。在上海,有关部门呼吁居民“把空调调高一度”。同时有800家企业调整厂休,错开用电高峰,300多家企业避峰让电,近千家企业被限电,上海晚10时之前所有景观灯光暂停使用……
长三角的各级政府紧急行动,再次研究解决电力瓶颈问题的对策。专家认为,鉴于浙江省广大民营企业投资兴办热电厂的兴趣非常浓厚,应发挥长江三角洲地区水电资源和民资丰厚的特色,鼓励民营经济投资热电、小水电等建设,给大电网以补充。但电力专家同样坦言,电厂建设需要一定周期,“远水难解近渴”,目前惟一的出路只有“省吃俭用”。
节电行业是一个肩负社会使命和责任的新兴行业,仅靠政府部门自身的力量倡导节电是远远不够的,各行各业应积极关心和支持节电工作,千方百计降低电耗,不断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3000亿节电“奶酪”
长江三角洲乃至中国大部分地区的“电荒”,给国际节电巨头进驻中国提供了可乘之机。
正当今夏申城电网处于负荷居高不下的严峻关头,早就窥探上海节电大市场的国际节电巨头——亚太电效公司正式杀入上海。亚太电效东部区域管理中心经理肖陆军坦陈:亚太电效给上海带来的是节电革命新概念、新技术,至少可节电10%以上,数字十分惊人,有望改变目前申城严重缺电的窘境;亚太电效抢滩中国市场的目标很明确,那就是瞄准中国市场容量高达3000亿元人民币的节电“奶酪”。
专家指出,持续高温缺电已成为阻碍经济加快发展的一大“瓶颈”,不仅如此,电费成本已经成为商业企业经营成本的第三大开支,紧随原材料和人工成本之后。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中国的经济总量排在世界第7位,但电力消耗仅次于美国位居第二。美国一家专业能源机构指出,中国可能在近几年内取代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节电市场。电力能源的低效转换,为节电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市场空间。而节电领域将成为商业和科技进军的主战场。有关资料显示,我国的节电市场容量高达3000亿元,这一数字将随着中国年均10%的用电增长而不断攀升。
据介绍,在这3000亿元的节电市场容量中,上海的节电市场容量约有200亿元左右,高居全国首位。也难怪亚太电效公司将上海作为其节电的主攻战场。
行家指出,今夏上海市电力缺口最高达430亿千瓦,靠“省吃俭用”尚不能根本解决燃眉之急,唯有通过节电技术的创新和革命来开源拓流方能缓解“电荒”。于是,酷暑引发申城一大热门话题——节电。
外资棋无对手?
急征节电高手的招贤榜如今已高悬,谁有能耐来揭榜接盘?
这边沪上节电行业众厂商正为之苦思节电新套路,岂料那边却有新西兰的亚太电效公司拍马赶到,连日来大张旗鼓地在申城作节电现场展示,称有能力接盘申城总容量达200亿元的节电订单,并公开承诺通过推行其所拥有的专利节能技术和节电新装置,至少可使申城的众多耗电大户节电效率平均再提升10%,这意味着上海大中型企业每年至少还可节电65亿度!这并非狂言,有备而来的亚太电效其实在上世纪90年代末便早已“乘虚而入”,先后在东北、华北、华南和华东地区建立了九大区域管理中心,在23个中心城市树立起700多项节电改造样板工程。其中不乏首钢、东风汽车、青岛啤酒、红塔集团等耗电“特大户”。
专家认为,被普遍忽视的电力成本和电力品质,通过使用节电设备来提升电效,将成为企业利润的另类来源。长期从事节能工作的上海市节能产品评审委员会秘书长谢仲华表示,上海作为一个工业大城市,高能耗传统产业的企业比重仍不小,特别是冶金、化工和建材等行业都是耗电大户,有的企业,单位产品成本占50%以上。如果采用先进的节电控制装置,能使设备的用电量节省10%以上。这意味着企业将因此获得10%以上的纯利润,必将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因此,节电是一种有效的赚钱手段。
海外的专业能源机构对中国节电市场的老底摸得很清。作为国际上著名的高效节电设备及专利节电技术供应商亚太电效,甚至连接盘沪上200亿元节电订单的投资回报率都已经算出——起码达40%以上。说来也怪,要执中国节电行业牛耳的亚太电效,如今颇感没有竞争对手的寂寞。因为其又摸清了老底——“起码近几年内我们在上海节电市场还找不到竞争对手!”志在必得的“接盘者”,其实也向上海同行下了一张挑战“订单”。当然,未来的市场不可能没有竞争。应该说,节电产业在国内还刚刚起步,对于想涉足这一领域的国内企业来说,现在可能是个不错的良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