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节能减排>> 正文

电解铝企业如何健康发展

中国企业报道  2013-11-21 09:42:00 阅读:
核心提示:今年上半年以来,国家采取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控制产业规模力图确保电解铝产业结构调整的及时到位。同时,环境检测部门也加大了对电解铝企业生产过程的检测和治理。

  今年上半年以来,国家采取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控制产业规模力图确保电解铝产业结构调整的及时到位。同时,环境检测部门也加大了对电解铝企业生产过程的检测和治理。但据有关专家介绍,由于行业技术标准和处理手段水平偏低,我国电解铝企业总体上还处于较低水平。那么,面对技术水平低的先天不足和国家宏观调控及环保标准提高的双重压力,电解铝企业应该如何提高自身生产水平和能力以求得行业的进步和发展呢?

  严控电解铝

  近期,为了保持国内经济的健康发展,国家采取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力图控制产业的过度膨胀发展,这使电解铝企业感到了明显的压力。

  首先,严格规范电解铝生产建设行为。对达不到排放标准或超过排污总量的电解铝生产企业进行限期整治,治理不合格的予以停产或关闭。自焙槽属于落后生产工艺,在今年年底以前全部淘汰;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关闭为电解铝生产提供电力的小发电机组;对于未按法定程序擅自开工建设的项目,在建的一律停建、投产的一律停产,并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理。

  其次,从严控制新建电解铝项目。在2015年年底以前,除环保改造项目和淘汰自焙槽产能置换项目外,原则上不再审批扩大电解铝产能的建设项目。

  第三,合理利用铝土矿资源,严禁乱采滥挖。依法关闭破坏资源、污染环境、布局不合理和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矿点,严格控制新建铝土矿矿山,从严审批铝土矿勘察许可证和采矿许可证。

  第四,调整相关政策。从今年起将电解铝出口退税率由15%下调至8%,甚至近期有关部门正考虑全部取消出口退税,坚决取消地方违反价格管理权限自行确定的优惠电价等政策。

  第五,相关部门要严格履行工作职责。对违规的电解铝、氧化铝项目,国家投资主管部门不予批准,工程设计单位不得承担设计任务,国土管理部门不得办理建设用地和采矿许可手续,金融机构不得提供贷款,证监委不得批准项目上市或扩股、配股募集资金,工商管理部门不予颁发营业执照,电力部门不予供电。外商投资项目也要按此规定办理。

  第六,加快修订铝产业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重新修订铝产业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明确我国铝产业的发展方向和区域布局,严格行业准入制度,引导行业有序发展。

  第七,积极支持企业联合重组。鼓励电解铝企业与氧化铝企业联合重组,合理利用资源,实现优势互补。鼓励民营资本和外资参与国有电解铝企业的改革、改组和改造,支持做大做强。尽管电解铝是国家重点调控过度投资的行业之一,所有新建项目都已经停止审批,但是对于重点国有企业的电解铝项目,国家仍然开绿灯。

  国家严控电解铝行业已成为事实,那么,有哪些理由这么做呢?

  氟化盐单耗是电解铝企业设计的一个重要指标,它不仅代表着企业的清洁生产水平,而且同企业氟化物的排放量也有直接的关系。国外最先进企业(如加拿大铝业公司)的氟化盐单耗仅为16公斤/吨铝,而国内最先进的数值在20公斤左右;由于目前我国没有单独的电解铝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工业炉窑标准确定的电解铝厂氟化物排放量约为1公斤/吨铝,实际上,大部分企业氟化物的排放量都要大于1公斤。而国际上最先进的氟化物排放量为0.5公斤/吨铝以下,其除尘设备和净化工艺流程与国内基本一样,但在生产管理水平、工人操作水平等方面,国内企业差距太大;预焙槽替代自焙槽,电解铝的环境问题就可以解决吗?现在看来,不管是采用自焙槽还是预焙槽,电解铝行业总体上都是能耗高、污染重的行业,而且其特征污染物氟化物的累积排放量同周围土壤、农作物和人群健康有着直接的关系,这也是世界上很多国家不扩大电解铝生产项目的主要原因。

  清洁生产是必须过程

  钢铁、电解铝、水泥行业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点行业,实际上,提高行业技术标准的进入门槛似乎是一种有效手段。在电解铝行业的技术标准之中,环保标准可以说是至关重要的。针对我国电解铝行业环境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环保部门建议:

  必须落实自焙槽按期淘汰。对现有自焙槽的生产能力,各省、市、自治区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必须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时限要求,监督完成辖区内自焙槽生产能力的淘汰,淘汰的生产设备不得以任何理由向其他地区转移。

  严格限制新建、扩建生产能力的建设项目,新建企业的选址必须避开主要的农牧区和人口密集区,必须对厂址周围土壤、农作物的氟化物背景值进行调查和监测,对影响范围内的人群进行必要的人体健康背景调查。根据背景情况、当地气象条件和周围土地利用现状,提出厂址选择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同时,新建、扩建项目必须采用清洁生产和污染控制相结合的手段,减少污染物排放量,并在环境影响评价阶段根据厂址周边环境状况和企业设计的氟化物排放水平,提出企业合理的最大发展规模和氟化物的排放总量限值。新建、扩建电解铝企业,应根据氟化物排放量、扩散条件等制订标准,确定合理的卫生防护距离,并提出合理的污染防范制度和措施,避免氟化物进入食物链,对群众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据悉,环保部门将加强对我国电解铝行业的环境管理,加快制订电解铝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特别是将把电解铝行业无组织排放的控制纳入标准体系,通过严格污染物排放标准促进电解铝行业环境管理的进步。看来,严格执行国家环保要求、进行清洁生产已成为电解铝企业的不二选择。

  行业标准亟待提高

  近几年来,我国电解铝行业装备和技术取得了迅猛的进步和发展。从全国平均水平看,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的技术和装备,我国电解铝行业整体装备水平显著提高。到2013年底,全国833.82万吨产能中,280KA以上特大型预焙槽产能为152.6万吨,160KA—240KA大型预焙槽产能为387.1万吨,小型预焙槽产能为190.24万吨,还有103.88万吨产能仍然是使用落后的自焙槽。

  目前我国建设的大型电解铝项目在生产规模、电解槽设计制造、生产工艺控制等方面已属世界一流。但是,这些项目的污染控制技术、污染物排放量、污染监控手段及相关研究等方面远远滞后于发达国家。目前我国电解铝企业的氟化盐单耗情况,设计值和实际值存在一定差距。据了解,目前我国较为先进的电解铝企业所提供的电解烟气收集效率均为98%左右,但在生产中是远远达不到的,实测结果一般为95%左右,甚至更低。这一切都表明,电解铝行业标准亟待提高。行业标准的提高将会引导中国电解铝企业向规模化、集约化、高质量、环境负荷最小化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