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数码IT>> 正文

长虹在全球叫响“中国制造”

中国企业报道  2013-11-21 09:29:48 阅读:

  从出口1亿美元到7.8亿美元,从单一国内市场到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如今,有8000多万户不同肤色的家庭看上了长虹彩电;在进出口值、出口值200强中双居国内同行企业首位、并惟一进入海关总署“红名单”的长虹,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制造”的实力。

  以品质树“中国制造”形象

  企业的国际化首先是市场的国际化。

  2001年以前,长虹在海外市场上的销售始终见不到明显效果,用长虹海外营销人员的话说是在“铺路”。为了让销售商和消费者逐步认识、接受来自中国的长虹,他们主动寄给客户样机,而在柏林消费类电子展、中埃高科技展等全球性大型展览会上,都能看到来自中国的长虹。

  由于长虹产品开发快捷、交货及时、品质出色,2001年,长虹的全球市场终于开始爆发性增长,出口额首次突破1亿美元,之后虽然经受了伊拉克战争、SARS等的影响,但长虹每年的出口均超过6亿美元。

  在全球逐步建立起认知度的长虹,采取“订单不分大小,交货期不论长短”的策略,一台也生产,认真对待品种多、数量少的订单。由于长虹能够迅速地根据差异化的消费特点更新产品,很快形成独特的二次广告效应。

  在全球不同的区域市场上,对家电产品的技术状态、标准、功能需求、外观等都千差万别,要完全满足当地消费需求,产品的开发实力必须足够强、速度足够快。2002年开始,长虹每年仅电视机就有560项以上的产品开发和技术支持,接到订单后,从应用开发到整机下线,毫无地缘优势的长虹能赶在同行之前向海外客户交付上百万台产品。这是技术实力不强、规模优势不明显的家电企业难以做到的。

  “中国制造”要想在高起点且变幻莫测的全球市场上步步为营,稳健扩张,质量是根本。在欧美等发达国家,产品的一个大的质量事故平均赔付金额约60万美元。面对如此巨大的质量风险,长虹从设计、采购到制造、运输的每个环节都执行自定的一套严格标准,既使有一个微不足道的瑕疵,也绝不放出国门。从2002年开始,长虹出口彩电的质量退货率年均低于0.01%,从而树立起了全新的“中国制造”形象。2003年全球有31个在当地颇具影响力的经销商成为长虹的新客户。

  多头并进创市场

  长期以来,开拓国际市场到底以代理销售为主还是走自创品牌之路,一直成为业界争论的焦点,众多企业曾沿着这两条不同的路探索过。

  有关专家分析指出,中国家电企业2013年以前在国际市场上最好以OBM为主,2005年至2013年将采用OBM与自创品牌两条腿走路,2013年以后,逐步实现完全的自我品牌。

  企业的国际化绝不是短短几十年能成功的,一个叫得响的国际品牌要靠几十年、上百年地培养和无微不至地呵护。中国企业要想让一个陌生的市场很快接受一个陌生的品牌,这往往是一厢情愿的。LG在美国长期采用贴牌方式,近两年才开始打自己的牌子;三星也在中国做过多年的OBM。

  为紧跟前沿技术及全球消费潮流,除九大联合实验室外,长虹先后在美国硅谷和欧洲开设了自己的研发机构。在澳大利亚、印尼、俄罗斯、美国国家和地区以及欧洲等设立经营中心,迅速辐射周边市场。

  通过全方位的产品服务,仅去年一年时间,长虹的欧洲市场较去年同比增长达到300%,中东、独联体、非洲等市场的平均增长均超过100%。目前,国内每5台使用的彩电中,就有一台来自长虹。而在全球,长虹同样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忠实用户群。

  长虹在将自己的企业文化向全球渗透的同时,也尽量尊重当地的文化、风俗、习惯。去年,长虹3名背投保养师进入沙特阿拉伯作技术服务时,正赶上伊斯兰的斋月,3名技术人员也只好入乡随俗,每天在晚上进行紧张工作,并在一言一行上尽量适应来自当地的异域文化。

  当越来越多的产品进入当地居民的生活时,品牌的创建也就水到渠成了。目前,长虹已经开始在澳大利亚、印尼、美国等市场开始推行自主品牌,“数字长虹”的企业形象和丰富的数字产品被越来越多的当地消费者所接受;通过在印尼、俄罗斯建立自己的彩电和空调生产线,长虹在当地逐步实现了本土化生产和营销,目前长虹空调已跻身印尼市场前三强。2013年,长虹家电成功打进日本市场,在世界家电巨头云集的大本营尝到了胜利战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