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记者就推进新型工业化与地方经济发展采访了十届全国人大代表、长沙市市长谭仲池,他强调今后长沙将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
谭仲池指出长沙推进结构调整一是形成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集群。财政加大对工业的引导资金投入,扩大工业技改投资规模。长沙市规模工业产值增长22%,十大标志性工程企业占全部工业总产值比重提高3—5个百分点。着力培育和壮大支柱产业与骨干企业,大力实施名牌战略,争创中国名牌1—2个,国家免检产品3个以上。二是加大工业园区的建设力度。着力构筑以高新区、经开区两个国家级工业园区为龙头,各工业园区竞相发展的园区经济新格局,实现产业向园区聚集。发挥各园区的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和吸纳民间资金投入,营造产业特色,充分发挥园区的带动和辐射作用。三是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要增长25%以上。重点建设好国家级长沙软件园、新型电池材料及其应用产业、国家现代中药及生物医药产业、数控装备及相关制造产业等10余个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四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要推进经济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尽快形成一批产业集中、核心竞争力强、主导产品突出的大企业和大集团。健全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突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鼓励、引导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大集团进行产业协作,向“精、特、新”方向发展,延伸和拓展产业链。加大对企业不良债务处理力度,减轻企业负担。
谭仲池强调长沙推进新型工业化一是加大重点工程建设投入。按照“大干新三年,再创新辉煌”的要求,要建设重点项目57个,投资85亿元,完成100条背街小巷的提质改造。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要引进外来投资300亿元以上,其中外商直接投资6亿美元。积极参加国家和省里举办的各项重大经贸活动。重点吸引国内外大企业、大集团和有实力的上市公司与全市企业实行资产重组,吸引外商独资建设各类项目。三是有效激活民间投资。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消除各种体制性障碍。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入的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及其他行业和领域。非公有制企业在投融资、税收、土地使用和对外贸易等方面与其他市场主体享受同等待遇。四是盘活存量资产,创新融资方式,吸引增量投入。摸清国有资产家底,搞好资本营运,吸引社会增量资金投入。创新城乡基础设施投融资模式,采取项目融资、TOT、BOT、BTO、BOO等国际通用的融资方式筹措经营性项目的建设资金。五是推行土地集约化管理。加快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妥善解决经济建设用地与耕地保护的矛盾。积极落实严格控制土地的政策措施,保证事关发展全局的重大项目和重点工程建设用地。扎实做好征地拆迁补偿安置工作。六是优化投资结构。通过产业政策、城乡规划、市场准入等手段,引导资金重点投向城乡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高新技术产业、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农产品加工业、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以及重大的社会发展项目。低水平重复建设和过度竞争的项目要从严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