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科技专利>> 国际市场>> 正文

国际舆论:转基因食品吃还是不吃?

中国企业报道  2013-11-18 10:05:43 阅读:

  关于转基因食用油,目前科学家很关心这个问题。转基因食品安全在国际上众说纷纭,其对人体健康是否有影响,科学上还没有定论。

  对于转基因食品,欧盟地区严格控制,非洲人宁可挨饿也不吃,而韩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则严格执行转基因标识制度,连研制开发的鼻祖美国也通过转基因标识制度等手段来限制销售转基因食品,其国内的绿色和平组织正呼吁停止生产销售转基因产品。可是,中国公众对于转基因食品,尤其对转基因食用油的了解还远远不够。据报载,大豆色拉油几乎全是“转基因”,单在上海市就有62.8%的受访消费者不知自己食用了转基因食用油。

  去年末,一份由香港绿色和平组织刊发的,名为《避免转基因食品指南》的报告,再次把人们的目光聚焦到转基因食品上。

  目前,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在国际上有较大争议,国际消费者联合会表示:“现时没有一个政府或联合国组织会声称转基因食品是完全安全的。”因而,维护消费者在转基因食品问题上的知情权和选择权成了国际社会的一种共识。

  现在,世界上有许多国家开始反对转基因生物,尤其是欧盟,公众已经对转基因生物产生了怀疑。据悉,由于欧洲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普遍反对,在欧洲30家主要零售商的店铺找不到转基因产品。英国的大超市禁止使用转基因生物作为原料生产的食品。

  对于转基因食品,中国农业大学的一位教授表示,市场上售卖的转基因食品,是经过国家相关质检部门检测的,但非转基因肯定更安全放心。吃不吃转基因食品都由市民自己拿主意,比方说食用油,如果市民担心可改吃其他没有注明转基因成分的油,比如花生油、橄榄油、非转基因菜籽油等,安全性会更高一些。购买食品时,多注意看看产品包装上的相关内容。

  在转基因食品中,消费者食用最频繁的,当属食用油。目前在超市销售的大豆调和油、大豆色拉油几乎都是用从国外进口的转基因大豆加工而成。作为消费主流的调和油,其90%以上的配料都采用了转基因大豆色拉油。如何面对这种现状?曾于上海举行的“面向21世纪的消费者权益保护论坛”上,中国消协负责人指出:“不论是国产的还是进口的转基因食品,都必须明确标明含有某种基因,以免那些对转基因食物过敏的人误食而造成严重后果。”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购买食用油时,能不慎之又慎吗!

  华南农业大学专门从事转基因研究的聂呈荣博士建议,首先要确立预防性原则。既要充分肯定转基因技术在作物抗虫害、抗除草剂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同时也要充分重视其可能带来的生态风险。对公众来说,要让市民了解到底什么是转基因食品,并告知他们采取谨慎的态度。最重要的是,出于对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考虑,企业要在含有转基因成分的食品上明确标识,以保护消费者的知情权、自主选择权,让消费者在知情的情况下自主选择,这一点需要国家政策来引导、监督甚至强制。同时,对于市场上的多种食品,消费者购买前还要多加比较:一是查看食品标识;二是可以向相关部门咨询了解转基因食品的特性,选择性地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