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医疗医企>> 新闻>> 正文

警惕过度疲劳和精神压力杀手

中国企业报道  2013-11-15 11:11:36 阅读:

  编者按:“中国企业家健康工程”经过3年对300多位企业家的调查证明,超负荷工作和心理压力,给企业家造成严重的身心损伤。调查显示,55%左右的企业家经常处于心理压力之下,45%左右的企业家阶段性感受到心理压力。有报道说,在改革开放的20年中,有据可考的就有1200多名企业家自杀身亡。按照最新的科研成果,威胁人类健康的十大疾病均与压力有关,而企业家无疑是压力最大的人群之一。本期健康主题将围绕过度疲劳和精神压力对健康造成的伤害问题展开,通过综合介绍各专家的解决方案,期望能为您提供有益的健康指导。

  压力致过度疲劳可危急生命

  如果你是一位工作狂,自身出现身体乏力、失眠、心悸、胸闷、头痛、腰酸背痛、食欲不振、视觉紊乱、关节疼痛等症状,可要注意了。来自医学界的大量信息表明,由于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导致工作压力巨大,许多人拼命工作,以致积劳成疾,压力内化、积压,最终威胁生命。由此可见,过度疲劳和精神压力已成为现代生活中两大潜在“杀手”。

  时下,“过劳死”已成为社会极大关注的话题。有报道说,近年来,日本过劳死的案例正逐年增加。据统计,2013年日本共有143人因工作劳累而死亡。这些员工平均每天加班4个小时以上,且持续两个月到六个月,致使心力交瘁而亡,其中也有70人在生前因工作压力而患上精神失常或抑郁症,有31人自杀。前不久,我国也有媒体报道说,在改革开放的20年中,有据可考的就有1200多名企业家自杀身亡。这当中不排除因过度劳累和精神压力导致的自杀结果。

  专家提出,如果长期超负荷工作,累积疲劳达到严重程度时,就会步入病态疲劳。猝死直接死因的前5位是冠状动脉疾病、主动脉瘤、心瓣膜病、心肌病和脑出血,这些病的隐蔽性蒙蔽了过劳者,以致酿成恶果,过度劳累其实是一个重要的诱因。另外,过重的心理压力、工作压力也是猝死的凶手之一。处于长期精神压力下,患各种疾病的几率会增加3—5倍。过度疲劳最终导致免疫力低下,为各种疾病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疲劳与压力的形成机理及主要特征

  医学专家认为,疲劳是多种疾病尤其是体内存在慢性疾病的重要诱因,造成疲劳的原因比较复杂,包括体力疲劳、心理疲劳、精神疲劳。

  据专家解释,体力疲劳是人在过度劳累时,血液中二氧化碳和乳酸会增多,导致四肢乏力、肌肉酸疼。废寝忘食、不注意睡眠和休息,都是过度疲劳导致健康受损的直接原因。过度疲劳、体力透支也可导致猝死。

  心理疲劳是过度使用心理能力而使其功能降低的一种表现,也是由于社会竞争激烈、工作紧张、各种压力所致,常见于男性和年轻人。当心理疲劳持续发展时,会导致心血管和呼吸系统功能紊乱、消化不良、失眠、内分泌紊乱等。

  精神疲劳是现代社会疲劳综合症中最复杂的。精神负重是疲劳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尤其是中年人。由于精神压力过大,在工作、事业、人际关系和家庭等方面,总是处于一种思考、焦虑、烦闷、恐惧、抑郁的压力之中,常使自己疲惫不堪。精神疲劳最明显的表现是睡眠质量差,如失眠、做不连贯的梦,在噩梦中惊醒等。

  医学专家指出,现代人因为慢性疲劳引发心脏病或中风的病例日益增多,而且患者的年龄层次日益年轻化。研究显示,慢性疲劳带来许多后遗症。除了长期觉得无力感以外,还容易出现睡眠障碍、肌肉疼痛、腹部不适、排便不顺、免疫机能弱化,或是血压不稳、心悸喘鸣、口干舌燥、心律不齐等病症。

  中医专家则认为,过度疲劳是“虚损”,是一种渐进性疾病,也是多种慢性虚症发展到严重阶段的总称。虚劳因素除了先天体质不足之外,“后天失调”则因为劳碌不当、饮食失调、情绪刺激、病后体虚等因素,以致身体“正气”虚耗,终于积虚成劳。过劳可能造成肝与肾功能障碍。肝肾都具有解毒、排毒的作用,尤其是肾脏一向有“命门”之称,元气之火源于那里,如果长期压力、疲惫导致肾脏负荷不了,容易形成肾衰竭的病症,如果再加上熬夜、身体不适、体力不济等原因,如同火上加油就造成急性肾衰竭。过劳症状有许多种,必须视个案加减药方,改善生活作息,甚至转换职业环境,从内外一并着手改善,否则医药只能治标,却无法治本。有人出现“过劳死”的原因就是没有“固本”,过度透支身体资源,以至于人体生理“大自然反扑”,导致病痛或死亡。

  在过度疲劳的同时,精神压力也日益成为困扰现代人生活的症结。美国《时代》杂志曾把现代人的生活状态用“焦虑”一词来描述,指出了现代人的压力、疲劳以及无奈。

  专家观点:累了就休息

  消除体力疲劳的最佳方法是睡眠。在睡眠时,全身物质代谢降低,神经细胞可借机吸收各种营养物质,为苏醒后神经活动准备充足的能量。一场高质量的睡眠可使人迅速消除疲劳,保持精力充沛。临睡前洗个热水澡或用温水泡泡脚,会使疲劳消除得更快一些。

  要缓解心理疲劳,要先找出原因,尽可能地将烦心事丢开,待心理恢复平静之后再考虑对策。其次,要学会自我调节,平时要养成开朗、乐观的性格,遇到困难要有信心,这样就能避免由于无端发怒而引起心理疲劳。第三,要避免那些折磨人的苦思冥想和不切实际的幻想,节省心理能量、减少心理疲劳。

  心理学专家则建议,对于心理上的疲劳,可以通过各种富于强烈情绪体验的活动来充实业余生活。例如:看电影、读书,跟好友聊聊天或参加一些健康有益的文体娱乐活动等。开怀大笑也是一个立竿见影的方法,能帮助人发泄自己的负面情绪。针对很多人喜欢用安眠药对付精神疲劳所引起的睡眠问题,专家认为,这不是根本的解决办法。有睡眠问题的人,每天应当多增加一个小时的睡眠,并找出最适合于自己的固定睡眠时间。

  此间,不少专家认为,选择一些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是消除疲劳和缓解压力的有效解决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