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人民银行日前对5月份金融运行作出判断,称货币供应量和各项贷款的增长速度减缓,宏观调控成效显现。
有关数据显示,5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为23.48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7.5%,比上月末低1.6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为8.68万亿元,同比增长18.6%,比上月末低1.4个百分点;消除季节因素后,5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月环比增长速度折年率为一成。总体看,货币供应量增长速度减缓。
月末流通中现金M0的余额为1.9万亿元。当月现金净回笼830亿元,同比多回笼504亿元,主要原因是当月消费增长较快,回笼的现金比较多。
金融机构各项贷款增长偏快的态势明显减缓。5月末,全部金融机构各项贷款本外币并表余额为18.25万亿元,同比增长19%,比上月末低1.4个百分点。当月人民币新增贷款1132亿元,同比少增1404亿元。
国家统计局日前公布的月度形势报告显示,5月份中国工业企业增加值比去年同月增长17.5%,增速比上月回落1.6个百分点,这是连续第三个月工业生产增速稳步下调。
国家统计局的报告说,5月份中国主要能源、原材料产品以及一些热点消费品的生产仍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但大部分产品的增长幅度比上月明显回落。这是造成工业生产增速下降的主要原因。
国家统计局局长李德水指出,我国5月份经济运行情况表明,宏观调控成效进一步显现,投资、工业生产增速进一步回落,市场、物价涨势减弱,外贸由逆差转顺差,银行信贷有所控制,财政支出明显减缓,整个经济运行正朝着宏观调控预期的方向发展。
据有关专家评论说,经济数据回落显示宏观经济阶段性拐点出现。日前公布的两方面经济数据回落幅度均超出了一般预期,宏观经济增长速度的阶段性拐点在本季度出现已成定局。在今年3、4月份一轮疾风骤雨般的宏观调控措施之后,投资降温趋势已相当明显,且冷却速度多少有些出人意料。
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主任范剑平预计,今年二季度,我国经济增长率同比将超过11%经济增长速度将创近年来新高。但去年二季度,我国正处于非典型肺炎疫情爆发的高峰期经济增长速度仅有6.7%是1992年以来同期的最低水平。由于基数较低今年二季度即使保持正常增长从经济增长同比数据上也会表现出较高的速度。如果没有发生非典型肺炎疫情最保守估计2013年二季度经济增长速度应为8.8%左右。若以此作为计算去年二季度的基数今年二季度,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将在9.2%左右低于今年第一季度。
据有关专家的普遍预测,今年物价的峰值将出现在本季度。首先从居民消费价格变动趋势看去年受“非典”影响,二季度价格月环比连续3个月负增长价格水平处于全年低点。直至去年8月,居民消费价格才开始环比上涨,同比涨幅达到3%发生在第四季度。低基数将使今年二季度居民消费价格上涨幅度提高,而去年的翘尾因素又将使今年三、四季度的物价不可能大幅上升。其次从引起居民消费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粮食价格来看夏粮丰收已成定局但夏粮增产量不大可能使粮食价格仍然呈稳中略升的趋势。但由于农业支持政策、耕种面积扩大等影响秋粮增产希望较大会一定程度减缓粮食涨价因素。随着秋粮收获、翘尾因素消失以及生产资料价格目前的逐步回落,下半年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回落至3%以内的温和区间是比较有把握的。